“村游网”让乡村旅游“不乡村”
2016-02-24
利用“互联网+”开展产业扶贫,推动扶贫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
催生产业扶贫长尾效应——用“互联网+农村”模式扶持农村实体经济,助推农业产业化经营。
打造特色产业龙头力量——通过“农户+互联网+公司”等模式,做大做强特色产业。
培育脱贫致富智慧产业——把“互联网+”作为引擎,发展“智慧旅游”“QQ农场”等智慧产业。
2014年初,重庆市酉阳县毛坝乡毛坝村。
一家农家乐里,几位客人正准备离开。
“慢走啊,回去帮我宣传宣传,谢谢了!”老板娘黄金容笑容可掬。
每次客人离开,黄金容都要这样叮嘱几句。
口碑相传,便是黄金容家农家乐的唯一营销方式。
事实上,这也是当时很多乡村农家乐唯一能利用的营销方式。
近年来,避暑经济兴起,不少村民办起了农家乐。
“但因为缺乏有效的营销方式,游客寥寥。”重庆市扶贫办产业处处长孙元忠说。
这也是重庆乡村旅游产业發展缓慢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何迈过这个坎?“我们想到了‘互联网+’。”孙元忠说。
2014年6月,国内首家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平台重庆村游网正式启动运行。
“‘村游网’主要通过五大手段、五大思路营销乡村旅游。”孙元忠说。
五大手段就是:
一是将景区客源引流到农家乐。
二是开发利用自驾游“后备厢”带动贫困地区特产消费。
三是打造行业生态圈,为农家乐提供培训和金融服务。
四是建立乡村旅游移动平台,将各区县资源整合、包装,推向市场。
五是联动周边各省的旅行社、媒体资源,推介重庆乡村旅游。
五大思路就是:公司制+合作制、专业电商+贫困农户、网络销售+定制生产、优质产品+优质市场、线下体验+网上预订。
目前,重庆村游网已开发了“两网一端”,“两网”即村游网和乡村旅游政务网,“一端”为手机客户端。
“两网一端”将贫困村地处偏远的劣势和资源较好的优势进行互换,实现了“弯道超车”。
丰都县都督乡村民杨长江便是受益者之一。
最近,杨长江可是乐不可支。
杨长江新建了住宿楼和餐馆,增设了休闲设施,还种植了瓜果蔬菜,搞起了集吃、住、体验于一体的特色农家乐。
“现在是供不应求啊,客人都是通过‘村游网’预定房间。”杨长江笑着说,“一年下来,可以净赚十几万元。”
2015年1月—10月,重庆乡村旅游总收入约2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