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过年“心病”还需“心药”医
2016-02-24马志国
马志国
操劳过年 需防疲惫心理
骆女士虽说已是50多岁的人了,可自己也是当媳妇的人。所以,过年的日子还不能“退休”。作为好儿媳,自然要让老人高兴。作为好妈妈,自然也想让儿女高兴。于是,每到过年的日子,她总是周全地操持、忙碌。从打扫卫生到准备年货,从饭前操持到饭后打理,亲朋好友团聚的日子,更是忙前忙后。可到底岁数不饶人,最近2年她感到过年很累,忙碌之后常常头晕恶心,身体累的同时心更觉得累。
作为已届老年的当家人,上有老、下有小,在过年这台戏中,还得“身兼数职”唱“主角”。怎样让自己少些疲惫呢?一是订个计划。何时购物,何时访友,何时准备年饭,列个时间表,目标具体一些,时间合理一些,过程简练一些。二是发动群众。要善于发挥大家的力量,比如全家包饺子,便是“人多好干活”,这样,又是一次很好的家庭欢聚。三是原谅自己。过年大大小小那么多事,哪能都周全圆满?何况自己已不年轻,何必求全责备?四是抓空偷懒。抓空找个安静的地方,让自己轻松地待上一会儿,就可以调整身心。还要抓紧一切时间,早点休息,不要因为繁杂的事情,打乱自己的生物钟。
孤独过年 需防伤感心理
许大娘不到70的年纪,本来身体还好,可眼看就要过年了,反而觉得活着没意思了。原来,大娘唯一的女儿远嫁他乡。往年女儿都回家过年,可前几天女儿来电话说那边刚好离不开,就不回来了。许大娘一下子像丢了魂一样,吃不香,睡不好。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家庭结构的变化,许大娘这样的情况会越来越多。怎样让自己少些伤感呢?一是替代满足。找身边合适的人说说话谈谈心,使心理需求获得替代性的满足。儿女长大后,总是要“展翅高飞”的,做父母的要及早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将情感转移到别处。比如自己的“老伴”身上,老来相伴,才是最踏实和满足的。二是充实生活。学会照顾自己,让生活充实起来。过年期间,可多与同龄亲友散心聚会。人到中老年,儿女陪伴的时间有限,多与同龄人接触,可以扩大自己的交际圈。三是享受孤独。人经历了青年时的忙碌,到老年终于可以悠闲地品味生活,这未尝不是一种享受。孩子的忙碌,我们无法插手,与其劳心劳力地“瞎折腾”,不如换个心情,享受“孤独”。慢品生活,对老年人来说,也是人生的修炼,一份心灵的滋养呢。
冷清过年 需防失落心理
张先生退休前是个局级单位的“一把手”,退休后拜年的人越来越少。张先生一下子不能适应这种冷清,越是年关将近,越是心神不安,胃肠不好,茶饭不思。结果,年前竟然病倒了。老伴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每到过年的日子,出现张先生这样心病的人,绝非少数。时过境迁,门庭若市成了“过去时”,一下子难于适应门庭冷清。怎样让自己少些失落呢?一是重新定位。社会角色变化了,心理上就要给自己重新定位,找回一颗平常心。二是心理换位。退休赋闲的老年人,要站在别人的角度想想,假如自己是年轻人,过年也许有很多事忙不过来,如此心中也就释然。自己身居高位时,清正廉明,并不贪图小财小利,现在退休了,又还会看重这些礼俗吗?三是学会享受清静。忙碌一生,要学会享受难得的清静。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以旁观者的角度,静观生活百态,才能多一份淡然和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