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学生与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

2016-02-24

神州学人 2016年2期
关键词:留学生文化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地位及其对世界经济的贡献都是有目共睹的。2015年,中国经济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约为14%,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2015年,中国发起组建“亚投行”,57个国家确认成为创始成员国;实施“一带一路”全新战略构想,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经济、文化、基建、交通等方面合作,积极推动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加快中国的全球化进程。中国企业“走出去”已成大势,2015年,中国对外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前11个月对外投资同比增长16%,“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热点。

然而,中国的国际形象与中国文化的传播远没有跟上中国经济地位的迅速攀升、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中国企业“走出去”的需求。认识到这一点,中国也在积极谋求国际地位的提升。而要塑造中国自信、开放和成功的国家形象,就需要积极向世界各国传递中国信息、传播中国文化、讲述中国故事,输出软实力,让世界了解中国。中国在海外的庞大留学生群体兼具中西方文化的优势,对祖国怀有深厚的情怀,是传播中国文化最好的使者。而且,自留学出现之时,留学生就一直在做着传播中国文化的努力。

留学生译著——“中学西传”之典范

历史上,中国文化长期处于一种被动传播的状态,历代各国使团带回本国的不只是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典籍与文化。中国古代王朝最著名的一次主动的文化传播活动,大概要数郑和率船队七下西洋,当然下西洋活动的政治意味远多过其文化传播的意义。

清末民初,“天朝上国”的迷梦破碎,西学东渐日渐成为一种趋势。在这个大潮流下,“中学西传”也在慢慢地滋长,促使这一现象产生的正是留学生。20世纪上半叶出去的中国留学生通过使用西方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翻译中国典籍、创作中国题材的文化作品、撰写研究中国问题的学术文章、协助西方汉学界的工作等方式向海外传播中国文化。林语堂编译的《孔子的智慧》《老子的智慧》,创作的《京华烟云》《风声鹤唳》,陈荣捷译的朱熹《近思录》、王阳明《传习录》,吴文藻撰写的《见于英国舆论与行动中的中国鸦片问题》等都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这一代留学生的译著作品为西方人打开了一扇窗,让世界开始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破除了他们对中国的旧有印象。可以说,正是这一代留学生在中国文化传播方面的努力,奠定了西方人对中国和中国文化的认知基础。

留学生的文化传播角色与方式

留学生是最好的民间大使,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也让世界通过他们认识中国。

现在,中国留学生遍布全世界,而且数量还在逐年增加。据统计,2014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总数为45.98万人,同比增长11.09%;1978-2014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累计已达351.84万人。据《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5)》蓝皮书显示,2000-2014年,15年间中国留学人员人数增长迅速,年均增长率接近22%。如此庞大的留学生资源正是我国向海外传播中国文化、发出中国声音的最好载体。

留学生自身就是中国文化的名片和代言人,更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桥梁和纽带,留学国的居民在与他们的日常交流、交往中就会形成对中国的印象。在互联网让知识获取变得简单的今天,著书立说已不再是传播中国文化的首选,更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和形式被纳入到传播中国文化的范式中来了。

器物是文化的载体之一,很容易被传递,丝绸之路开辟之后,最先传入西欧的就是瓷器、丝绸、茶叶等物品。而器物的背后就是文化,在漫长的方便人们生活的过程中,它们被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子贡想要撤去每月初一祭庙时宰杀的活羊时,孔子说:“尔爱其羊,我爱其礼。”在瓷器、丝绸等传统的输出物品之外,海外留学生将目光放在了承载更多文化元素的物品之上,例如宣纸等文化用品就成为许多留学生海外创业的着眼点,并成功开启了自己的事业。

留学生的中西学素养及文化自觉意识使他们能将器物的传递与文化的传播结合在一起,用西方人熟知的方式传达这些器物中的内涵,让他们从中体味到器物背后的大美。器物的传递是很容易被接受的传递,它可以在一定层面上新鲜或是方便生活,而在与器物的渐次接触中,其背后的文化也会慢慢地融入生活、习惯中。

春节、端午、中秋等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也是海外留学生传播中国文化的重要方式。每到重要的传统节日,海外留学生便会自发组织起来在异国他乡欢庆,并邀请当地的朋友一同参加。传统节日是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一种坚守,也是一种文化传播。传统节日里的服饰、美食、庆祝活动等,每一个元素里都有满满的中国文化。热闹、喜庆的气氛总是很容易就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传统节日的欢腾为留学生和当地居民提供了这样一种氛围,让彼此在欢歌笑语中走得更近。而参与传统节日活动,可以让当地居民切身体会到节日的气氛,以及一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受性体验。参与是最好的了解,南宋大诗人陆游有诗为证:“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与20世纪上半叶海外留学生译著立说传播中国文化的个人行为不同,如今留学生社团开始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他们经常组织一些演出、知识讲座等文化活动,系统且有针对性地传播中国文化。在日本的留学生就组成“讲故事表演会”,以团体的形式,用日语定期为当地社区居民讲述中国民间故事。加拿大约克大学的中华文化社团会定期举办书法、茶道、中医等知识讲座,也会定期开展“实战式”的书法和围棋活动,传播中国文化。

留学生社团的兴起形成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趋势,让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更系统也更有针对性。个人单打独斗式的文化传播往往只能顾及到文化的几个核心点,留学生社团定期系统的文化传播方式则可以将点连成线,进而形成面,既能让外国人对中国文化有整体性的把握,又能从各自感兴趣的点上进行重点突破。对于外国人来说,中国文化有其魅力,也有理解上的困难之处,点、线、面俱到的文化传播可以为他们理解中国文化提供背景和深层次的脉络。

留学生的文化传播优势

在中国文化海外传播方面,留学生在地理位置和文化方面具有不可比拟的双重优势。

首先,留学生在其留学期间与留学国的居民有着长期近距离的接触,天然地占据天时地利的优势,他们也因此成了留学国居民了解中国最贴近也最方便的窗口。《论语·公冶长》记载了孔子看到弟子子我时近中午还在睡觉,大发感慨说:“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行动比语言更有说服力,中国文化的精神内核、民族气质、价值观念等早已内化为留学生的行为准则和行事标准,他们的一言一行都是中国文化的缩影。而在留学国居民的生活范围内,中国留学生是他们接触最多、最鲜活的中国元素,在他们眼里,中国留学生与中国、中国文化是合为一体的,是他们脑海中对于中国和中国文化最初印象的直接素材。

其次,总体来说,留学生兼具中西文化素养,熟悉中西文化在社会生活、思维方式、表达方式等方面的习惯与差异。一方面,留学生自小生活在中国,在中国文化的熏染下长大,对中国故事、中国风格、中国元素、中国符号了如指掌,具备良好的中国文化素养,是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最佳代言人。另一方面,海外留学生掌握了留学国的语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传播文化的首要条件。留学生熟悉留学国的社会体制、文化风俗、表达习惯等,经过这些因素“包装”的文化传播更能引起当地居民的文化认同和好感。更重要的是,留学生从实际的接触中可以了解留学国居民对中国文化的态度及认知程度,更容易选准文化传播的突破口。“知己知彼”让留学生能“投其所好”地选择更合适的方式向留学国居民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文化。

留学生的中西生活经历和文化素养让他们可以在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文化视野间自由地切换,用西方习惯的方式将“民族的”转换成“世界的”。传统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不是因为它“活”在过去,高高在上,而在于它能以适合的方式“活”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背景当中。经典的意义并不体现在传说中,而活在贯通时间与空间的不同“形式”中。海外留学生用当代的方式赋予了“民族的”传统文化被世界认识和接受的形式,让传统在当下获得更广阔和深邃的生命力。

海外留学生是传播中国文化的生力军和巨大资源库,中国要塑造自信、开放和成功的国家形象,传播国家软实力,就需要重视和发挥好海外留学生在中国文化传播方面的作用。

首先,海外留学生的文化传播活动需要资源和信息方面的支持。“术业有专攻”,留学生虽然自小在中国文化的氛围内成长,言谈举止都透着中国韵味。但中国文化的内涵和外延都很广阔,难免有他们不熟悉或不擅长的领域。国内相关部门或文化传播机构可以为海外留学生提供所需的资源或信息,协助他们补足中国文化、中国现状方面的欠缺,更好地实现文化的传播。

其次,海外留学生需增强中国文化跨文化交流传播的技能。交流传播是一门科学,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技巧。海外留学生大多不是学交流、传播出身,在海外组织文化传播活动都是自发自愿行为,初心可嘉,但在技巧方面可能还需要摸索。海外留学生需要接受交流、传播等技巧方面的培训,如语言、沟通方式等,帮助他们顺利地组织文化传播活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避免在摸索中造成资源、人力等方面不必要的浪费。

再次,海外留学生及留学生社团需要一个文化传播方面的共享平台。信息不畅是最大的浪费。海外留学生及留学生社团由于地域等限制,难免存在沟通不畅甚至零沟通的情况。这会导致大家各行其是,好的经验或是失败的教训都不能有效地实现共享,导致一些失误或浪费现象在不同的地方轮番上演。如能搭建一个信息共享平台,让海外留学生可以在此交流和总结经验,使好的方式、方法可以被复制,失败的教训可以适时地被制止。

我们对留学的关注点,不仅要集中在留学生可以带回来什么,还要聚焦在其“走出去”的作用。文化传播是一个双向的过程,在留学生出国学习西方的技术、理念的同时,外国人也在通过他们了解中国。不同于官方级别活动,留学生的传播方式更接地气、更易被接受。因此,积极调动海外留学生的力量参与到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中来,是一条非常有效且实用的路径。(作者系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执行秘书长。参考资料:元青、岳婷婷所著《留学生与中国文化的海外传播——以20世纪上半期为中心的考察》,丁洁所著《留学生在对外传播中的优势》,李岩、吴碧宇所著《曼城<圣经>文化传播策略对中华文化传播的启示》,张薇所著《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1912-1949)》,元青、潘崇所著《中国文化走出去的一段经历——以20世纪上半期中国留英学生为中心的考察》)

猜你喜欢

留学生文化
文化与人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留学生的“捡”生活
《教室留学生》
“留学生凌虐同学案”给谁提了醒?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