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中的善与恶
2016-02-24戴从容
戴从容
刘慈欣的《三体》里谈论最多的大概就是“黑暗森林法则”了:由于宇宙中物质总量不变,他人的兴盛就意味着自己的衰减,因此存在就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争,感情必须让位于理智。
宇宙的无限时空使其高于狭小易变的人类社会,最高之神往往居于九天之上。而在人类的历史上,善恶对错这些伦理观念却不是永恒不变的,同一个概念在不同的社会里,其内涵会随着时空的不同而改变。
号称三大科幻作家之一的海因莱因从创作伊始就对外星世界的社会学很感兴趣,他相信当时间和空间与当代人类社会相距甚远的时候,不仅技术会发生变化,社会规则和伦理观念同样会发生变化。他的很多作品都表现在不同的星球上伦理观念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而发生的变化。
科幻文学不仅需要预想科技的发展,同样应该预想人和社会的变化,但后者需要作者对人性和社会有更深刻的理解,而这是文学家的特长,很容易被理科出身的科幻作家所忽视,这也是为什么不少科幻作品都停留在戏剧性情节加科技幻想这种通俗小说的模式之上的一个原因。比如像《星球大战》这样的“宇宙歌剧”,虽然描写了千奇百怪的宇宙生物和环境各异的不同星球,其上的生命却完全采用地球社会的行为准则,追求着地球人的野心和理想。
海因莱因学的也是物理,但他显然对文学本身也很感兴趣。他的“未来史系列”“寿者拉萨路系列”和“青少年小说系列”都以太空为背景,但处理不同的社会主题,显示出他对人性而不仅仅是科学的关注。这一人性视野使海因莱因的作品往往更着力于推衍 “太空时代”的新的伦理道德,其中最具冲击力的应该是《异乡异客》。
该书描写迈克这个生长于火星的人类孤儿来到地球,由于拥有火星人的意念控制力,很快成了教派领袖。但因为迈克按照人的本性而不是既有的道德行事,因此总被政府和正统教会追剿。比如他反对一夫一妻制,因为他认为从本性来说人都曾“觊觎邻人的妻子”,压制这一本性只能带来“恐惧、仇恨、妒忌和罪恶感”,因此群婚被迈克的教派当作彼此之间“增长亲近”的重要方式。
《异乡异客》中按照火星道德建立起来的性观念和家庭结构难免令人瞠目结舌,海因莱因也知道这一冲击力,因此在书里安排了一位标榜自由主义的记者看到这个情景后却差点吐了出来。但是该书更精彩的是这个记者后来改变想法的过程,书中改变的不只是他,还有其他有思想有个性的地球人。改变他们的重要一点,是大家最终认识到迈克的主张其实也是早期基督教的主张。迈克的最后主动殉难简直就是基督主动殉难的翻版,而他殉难后灵魂恢复为天使长米迦勒,更显明海因莱因认为人类对神的记载其实是对早期外星来客的模糊记忆,今天的道德观念则早已背离了最初的人性之善。
《异乡异客》虽然是用早期伦理观来批判当代,但在科幻作家中海因莱因还是对伦理观的历史性和社会性有比较清楚的认识的一个。他的另一部代表作《严厉的月亮》就描写了月亮上随着生存空间的改变,移民月球的地球人的行为准则和社会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该书描写的是2075年在成为地球殖民地的月球上,一批月球移民的后代在一台也叫迈克的思想型电脑的帮助下赢得独立的过程。主题虽然传统,海因莱因却以细致入微的想象,勾勒出月球上完全不同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比如女性得到高度尊重和保护,婚姻也是家系婚姻,类似群婚,但丈夫和妻子都有排名,而且全都服从第一妻子。司法制度同样是在政府机构匮乏的环境下建立起来的双方协商、自愿裁决制:只要冲突双方认可,谁都可以充当法官为他们仲裁。由于没有国家也没有军队,月球的道德实际是一种理性的利己主义道德,并被所有人自觉遵守。
除此之外,海因莱因笔下还有身型和社会结构都非常类似蚂蚁的P行星,严格维护家族体系和荣誉的火星人他们的行为都是对各自星球的生存环境的适应。
如果真有哪个星球可以超越自身的环境,像《三体》中来自母星的歌者那样放眼整个宇宙,并只在整个宇宙层面思考和行动,他们可能也只能像歌者那样,孤独地飘荡在宇宙之中,根本没有自己的具体时空吧。
作者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