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谐趣开心看猴戏

2016-02-24林长华福建省东山县作家协会

杂技与魔术 2016年1期
关键词:扶犁猴戏演戏

文/林长华(福建省东山县作家协会)

谐趣开心看猴戏

文/林长华(福建省东山县作家协会)

猴戏是百姓百看不厌的舞台艺术。真正由猴子当主角演出的名副其实的猴戏也是人们喜闻乐见的。

猴子智商一般高于其它动物,所以,马戏团和江湖卖艺人常训练猴为演员。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猴戏在我国民间十分常见,江湖艺人借助训练有素的猴儿招徕观众,乘机兜售自制的药品或其它产品赚钱。江湖艺人在敲响锣鼓,聚拢了观众之后,会以特定的锣声为号,指挥猴子打开道具箱,穿上戏服,戴上假面,表演翻跟斗、竖蜻蜓、走钢索或模仿人做某些动作。猴子滑稽惹笑的表演,常引得观众解囊打赏。

我国的猴戏早在两晋南北朝就很盛行,当时的祭祀神社、逢节赶集,猴戏总是最引人注目的。在唐宋古籍里,对驯猴演戏记述得最生动的当推《野人闲语》中的杨于度,说的是蜀中有个叫杨于度的人,很善于驯养猴子,他驯化的十多只猴均略懂人言,表演时常穿靴戴帽,骑着狗列队,颇有骑兵气派。说来有趣,这些猴子还能假扮醉鬼,在街头跌跌撞撞一番,然后瘫倒街心,把它们搀扶起来,依然故态复萌,佯装烂醉如泥。最后,杨于度喝道:“侯侍中来了!”猴子这才闻声立起,做出一副大惊失色的状态,逗得观众忍俊不禁。原来,那时有位侯侍中,主管内外巡检,非常严厉,百姓都畏惧他。杨于度巧妙利用人们敢怒不敢言的心理,通过猴戏把他表现出来,堪称一幕智慧的讽刺剧。

清代《燕京岁时记》里描述的猴戏为:“耍猴儿者,木箱之内藏有羽帽、乌纱,猴子自启箱,戴而坐之,俨如官之排衙。猴人口唱俚歌,抑扬可听,古称沐猴而冠,殆指此也。其余扶犁、跑马,均能听人指挥。扶犁者,以犬代牛;跑马者以羊易马也。”当然,这段记载只是猴子技能的一小部分。

笔者在采风中得知,古往今来,民间驯猴演戏大有学问。驯猴一般要选6龄的幼猴,较健壮灵活,大方不畏怯。调教猴子演戏要多用食物诱导,同时伴以惩罚措施。当猴子做错表演动作,要当即厉声制止,用鞭打一下,轻重要适中,因重了会造成惊恐,轻了起不到惩戒作用。每次训练时间以半小时为宜,长了会使猴子厌烦,短了不便于记忆巩固。不少驯猴艺人还用条件反射原理驯化,用固定的语音、手势、锣声做“符号”。此外,要注意让猴子熟悉表演环境,逐渐增加围观人数,使它在人多嘈杂时也不怯场。道具也应按出场次序自上而下放置。耍猴人手中的铜锣,又叫“报君知”,犹如指挥棒,锣声一响,猴子登场,先表演翻跟头、拿大顶等几套动作,在艺人的不同唱词和锣声轻、重、急、缓提示下,猴子会心领神会不断变换面具和盔头,做起妙趣横生的动作。当耍猴人口唱“打开柜子调开了箱,装一个三关的杨六郎”,猴子便闻声从箱里拿出一顶盔帽戴上,尔后按锣声信号一会儿戴包公面具,一会儿戴关公脸具,动作配合得天衣无缝。有趣的是,当耍猴人唱到“什么样的官儿都不怕,就怕衙门里的活阎王”时,猴子就拿出一个清代差役的官帽戴上,对着观众龇牙咧嘴,惟妙惟肖地摆起官府衙役的威风神态,活脱脱一个狐假虎威的官府爪牙,叫人禁不住捧腹大笑。

民间的猴戏歌也十分逗趣,如“叫一声小毛猴,你翻呀翻跟头,拿一根小拐棍,装扮成老头,作个揖、磕个头……”一只只猴子随着主人的喝唱,乖巧伶俐地抖出浑身解数,引人入胜。

相比过去街头巷尾的杂耍,时下马戏团表演的猴戏节目更加丰富多彩,有“猴跳板”“走钢丝”“踢足球”“骑自行车”“叠椅倒立”“辨认数目”“演奏吉他”“骑羊钻火圈”“飞跃荡秋千”等,同样受观众欢迎。

猜你喜欢

扶犁猴戏演戏
猴戏
春耕
为春耕备耕“扶犁”
鹧鸪天·春耕
水边村庄
你是爱演戏的人吗
白敬亭 踏踏实实演戏
最后的猴戏?
丙申猴年看“猴戏”
演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