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瓜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6-02-24嵇国春北票市植物保护站
嵇国春北票市植物保护站
黄瓜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
嵇国春
北票市植物保护站
黄瓜菌核病为子囊菌亚门真菌核盘菌引起的病害,苗期至成株期均可发生,秋季至翌年春季发病重,一般情况下损失10%~30%,严重时可达90%以上,是保护地栽培黄瓜的重要病害。
一、感病症状
主要危害瓜果,也能危害茎蔓、叶片和花等部位,以近地面5~30厘米处发病重。瓜被害脐部形成水浸状病斑,软腐,表面长满棉絮状菌丝体。茎部被害,开始产生退色水浸状病斑,逐渐扩大呈淡褐色,病茎软腐,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体,茎表皮和髓腔内形成坚硬菌核,植株枯萎。幼苗发病时在近地面幼茎基部出现水浸状病斑,很快病斑绕茎一周,幼苗猝倒。在一定湿度和温度下,病部先生成白色菌核,老熟后为黑色鼠粪状颗粒。
二、感病病原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称核盘菌,属子囊菌亚门真菌。病原菌呈丝状,近无色,直角分枝,分枝处略缢缩,附近产生一个隔膜。菌核由菌丝体扭集在一起形成,大小为(1.3~1.4)毫米×(1.2~5.5)毫米,有时单个散生,有时多个聚生在一起。子囊盘暗红色或淡红褐色,子囊无色,棍棒状,内生8个无色的子囊孢子。子囊孢子椭圆形,单细胞,大小为(10~15)微米×(5~10)微米。
三、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和病株残余组织内及混杂在种子中越冬或越夏。菌核一般可存活两年左右。在环境条件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子囊盘散放子囊孢子借气流传播蔓延,浸染衰老叶片或未脱落的花瓣,穿过角质层直接侵入,引起初次浸染。侵入后病菌破坏寄主的细胞和组织,并通过病、健接触,进行重复浸染。病叶与健叶或健株茎秆接触,带病花瓣落在健叶上,病菌就可以扩展而使健康的茎叶发病。低温、高湿或多雨的早春或晚秋有利于该病发生和流行。连年种植葫芦科、茄科及十字花科蔬菜的田块,排水不良的低洼地,或偏施氮肥、遭遇霜害和冻害条件下发病重。
四、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与禾本科作物及葱蒜类蔬菜作物隔年轮作。及时摘除病瓜、病叶及收获后彻底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焚毁。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增强植株抗病力。
2.物理防治
用紫外线透过率较高的塑料薄膜覆盖棚室,可抑制子囊盘出土及子囊孢子形成。播种前用10%盐水漂种2~3次,淘除菌核。
3.种子和土壤消毒
种子用50℃温水浸泡10分钟,清水冷却后催芽播种,可杀死菌核。定植前用40%五氯硝基苯1千克/亩对细土20千克制成药土耙入土壤,或定植前将相同比例药土拌匀撒入定植穴。
4.生态防治
棚室管理中,上午以闭棚升温为主,温度30℃以下不放风,下午要及时放风排湿,使相对湿度低于65%。发病后适当提高夜温,减少结露。防止浇水过量,土壤湿度大时适当延长浇水间隔期。
5.药剂防治
棚室地面上出现子囊盘时,先开棚排湿20分钟后用烟剂熏蒸或喷粉法防治。用10%速克灵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250克/亩,熏1夜,隔8~10天1次。或喷撒5%百菌清粉尘剂,每次1千克/亩,隔8~10天1次。盛花期可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0%防霉宝超微粉1000倍液喷雾防治,隔每8~9天1次,连续防治3~4次。以上多种方法可交替使用。病情严重时,除日常喷雾外,可把上述杀菌剂调成50~100倍糊状物用毛笔涂抹在瓜蔓病部(涂在剪去病部的病枝留下的枝秆上)抑制病情,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