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方法研究
2016-02-24余尤骋王炜韩宇
余尤骋 王炜 韩宇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都市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方法研究
余尤骋 王炜 韩宇
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结合都市功能发展农业生态旅游的研究还在不断深化过程中,文章在结合了国内外生态旅游资源及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方法的基础智商,对我国都市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进行了一些探讨,提出农业生态旅游的特性,总结出相应的评价方法。这对于依托都市功能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业具有特殊的意义。
都市功能农业生态旅游评价方法
一、前言
近年来,将现代农业与生态旅游融合而形成的农业生态旅游,备受青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及对环境保护及生态平衡理论的认知不断提高,都市农业生态旅游业顺应潮流,蓬勃发展。而作为规划与开发的前提条件,对于资源的评价更是得到了越来越多专家学者的关注。我国对于旅游资源评价的基础是2003年国家颁发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 T18972-2003),从资源要素价值、影响力和附加值三个方面构建了相关的资源评价体系。但在实践中依然有所欠缺,概念界定、类型划分、针对性不够清晰,无法突出反应资源特色及旅游价值,相比实践工作,理论研究依然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鉴于此,依托都市发展农业生态旅游业,在评价过程中突出都市功能、农性、生态性的特征,从理论完善及体系构建的角度,来避免盲目规划与无序开发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形成科学全面的都市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方法势在必行。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内外对于都市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研究相比而言,主要的区别在于研究方法的差异。国外对于都市农业生态旅游评价的研究起步较早,评价指标的研究呈现出对象的特殊性及方法的多样性特征。其中,Fleischer和Tsur(2000)通过TCM旅行费用法对以色列加利利地区进行的系统分析[1]。Bastian(2002)使用HPM定价模型对美国怀俄明州都市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环境效益指标进行了系统研究[2]。Maddison(2000)通过HPM定价模型对英国和威尔士的都市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定量评价[3]。Bowker和Didychuk(1994)通过条价值评估法对加拿大东部地区都市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4]。Henn(2000)通过条件价值评估法对古巴的哈瓦那(La Habana)地区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估[5]。
国内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学者包括,卢云亭通过3个层面12个因素构成“三三六”评价法。黄辉实通过资源本身、环境条件2个层面,13个因素提出了“六字七标准”评价法。北京旅游学院科研室从吸引力、开发条件及效益3个层面,共19个因素而形成的“八六五”评价法。这都是对于一般性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虽然使用时简单、便捷,但对旅游资源的特殊性未加以重视,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后,随着研究的深入,专门性的评价方法开始出现,魏敏等(2004)对泰山农业生态旅游开发区,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建立综合评价指标[6]。梅虎等(2005)通过层次分析法(AHP)并结合李克特五分制记分法对桂林的农业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7]。然而,围绕“都市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相对较少,王良建(2001)从资源及环境保护、社会经济效益、软硬件建设力度和客源市场开拓能力四个方面,对都市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进行评价。王昕和高彦淳(2008)从旅游资源与环境、旅游市场影响、发展保障支持、社会与经济协调度及辅助条件进行了评价。张蓓(2009)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通过构建仿真模型,从产业经济、资源环境、社会文化三个层面进行了综合评价。林秀治(2011)在引进德尔菲法和指标度法,设置了三大影响因素子系统,改进了层次分析法。
三、评价方法探讨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在对于都市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中主要运用TCM法、HPM法以及CVM法,构建的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指标已相对成熟。但,值得一提的是无论以上何种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都会出现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旅行费用法(TCM)是一种基于观测资料,评估旅游资源价值的显示偏好法,但由于样本抽取以及多目的地之间费用分成等问题,无疑增加了评价指标的复杂性和误差率。其次,定价模型(HPM)以旅游者效用和偏好作为研究的基础,诠释影响资源价值的众多影响因素,但在影响因素的选择上,通常只考虑各评价指标间的影响效果及强度,而忽略了各评价指标间也存在着阻抑及反馈作用。再次,条件价值评价法(CVM)是目前生态经济学中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评估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反映环境影响下的价值问题,是一种理论化极强的评估方法,但考虑到问卷对象在同一问题的认知上存在着差异,因此,构建的评价指标的有效性及信度方面有待提高。其次,国内学者们关于都市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的研究中,虽然从不同角度对评价指标的构建进行了研究,但指标的覆盖面较广,且并未考虑到都市发展农业生态旅游资源所具有的特殊性。研究方法上千篇一律,多以层次分析法作为其分析问题的主要方法,其他方法涉及较少,在理论研究上缺乏贡献度,研究成果有些甚至难以量化,可操作性上也有所欠缺。
从都市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的角度来看,相关研究在评价指标构建方面,较少考虑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都市功能特征,忽略了都市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是依托都市功能而展开的旅游活动。同时,就其评价方法而言,尤其是国内研究在项目层和指标层的因素构成方面存在较多分歧,并未能充分体现出都市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的特点。因此,本文在以往的研究基础之上,尝试性地提出以下几种研究方法,旨在完善我国都市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评价方法,形成更为科学及全面的评价方法。具体方法如下:
1.条件价值评估法
条件价值评估法是测量都市农业生态旅游资源价值变化的方法,首先需要将都市农业生态旅游资源价值变化所涉及到的间接效用函数进行界定。为了尽可能的发现无形效用部分,即游客在费用支出后的体验与感受是否高于游客无费用支出的情况,如果前者高于后者,说明游客在对都市农业生态旅游资源体验后的感受是满足的。条件评估法正是通过分析游客愿意支出的费用额度(Willingness to Pay),来评价都市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价值。该方法在一些假定的市场经济行为中应用相对较多,而在旅游资源评价中的应用尚处于发展阶段,主要集中于理论的探讨,而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相对较少。
2.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主要是解决多变量的问题,在变量之间又存在一定相关性的情况下,通过从多个变量中综合为少数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变量,既能够代表原始变量的绝大多数信息,又互不相关,在综合新变量的基础之上,进一步进行分析。将此方法引入都市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指标的研究,主要考虑到评价指标的复杂多样性及变量之间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问题。通过主成分分析法的应用可以在繁琐的评价指标中抽取最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在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3.仿真模型
都市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所涵盖的因素众多、结构复杂,使得在建立仿真模型上具有较大的难度。因此,本文认为,尽可能减少指标的数量,通过研究评价指标间的因果反馈关系及阻抑效果,简化评价指标的数量,确保模型的可操作性。
四、结论
随着人们生活、消费习惯的改变,农业生态旅游将成为未来旅游业发展的方向。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是一个空间性、区域性、综合性都很强的工作,国内外都在探索中。我国农业生态旅游资源的类型多样,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形成新的评价方法对于国内乃至国际此类研究会有较大贡献,应进一步深入研究。
[1]Fleischer,A.,and Y.Tur.Measuring the recreational value of agricultural landscape.European review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0,27(3):385-398.
[2]Bastian,C.T.,D.M.McLeod,M.J.Germino,W.A.Reiners,andB.J.Blasko.Enviromental Amenitiesand Agricultural Land Values:A Hedonic Model Using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s Data[J].Ecological Economics,2002,40(3):337-349.
[3].Maddison,D.A Hedonic Analysis of Agricultural Land Prices in England and Wales.European review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0,27(4):519-532.
[4]Bowker,J.M.,and D.Didychuk.Estimantion of the nonmarket benefits of agricultural land retention in eastern Canada.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Review.1994,23(2):218-225.
[5]Henn,P.Users benefits of UrbanA griculture in Havana,Cuba:An Application of the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2000,McGill University.
[6]魏敏,冯永军,李芬,王晓玲.农业生态旅游地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12(4):188-191.
[7]梅虎,朱金福,汪侠.农业旅游资源定量评价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5,12:142-144.
[8]王良建.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J].旅游学刊,2001,16(1):67-70.
[9]王昕,高彦淳.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价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索,2008(1):137-140.
[10]张蓓.都市农业旅游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6:24-27.
[11]林秀治,陈秋华,赖启福.农业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模型构建研究[J].林业经济问题,2010,30(6):507-515.
2015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5SJB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