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瘀化浊汤治疗高脂血症64例临床观察
2016-02-24梁燕科
梁燕科
清远市妇幼保健院,广东 清远 511500
通瘀化浊汤治疗高脂血症64例临床观察
梁燕科
清远市妇幼保健院,广东 清远 511500
目的:观察通瘀化浊汤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26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4例给予通瘀化浊汤治疗;对照组62例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疗程为4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6%,对照组82.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药方临床疗效与西药相当,但在实验室指标上,治疗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均有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TC、TG、HDL-C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瘀化浊汤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疗效好,安全、价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高脂血症;通瘀化浊汤;临床疗效
高脂血症是常见的老年性疾病之一,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及循环障碍,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原因[1]。本研究采用自拟方通瘀化浊汤治疗高脂血症,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为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本院门诊高脂血症患者,共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64例,男41例,女23例;年龄28~65岁;病程7月~6年;合并高血压者32例,冠心病者22例,脑出血者2例,脑梗死者8例,糖尿病者15例,脂肪肝者12例。对照组62例,男38例,女24例;年龄28~63岁;病程6月~8年;合并高血压者35例,冠心病者12例,脑出血者3例,脑梗死者9例,糖尿病者15例,脂肪肝者11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拟定。在正常饮食情况下,2周内如2次测血清总胆固醇(TC)均≥6.0 mmol/L,或甘油三酯(TG)≥1.54 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性≤1.04 mmol/L,女性≤1.17 mmol/L。
1.3 纳入标准 符合诊断标准,知情同意,自愿接受治疗,坚持完成疗程者。
1.4 排除标准 ①年龄在25岁以下或65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及对本药过敏者;②半年内曾患急性心肌梗塞、脑血管意外、严重创伤或重大手术后患者;③因肾病综合征、甲状腺机能减退、痛风、急性或慢性肝胆疾病、糖尿病等所致的高脂血症;④由药物(吩噻嗪类、β-阻滞剂、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及某些避孕药等)引起的高脂血症及纯合子型高胆固醇症患者;⑤正在使用肝素、甲状腺素治疗药和其他影响血脂代谢药物的患者,及近期曾采用其他降脂措施的患者;⑥合并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采用通瘀化浊汤治疗,处方:白术、党参、茯苓各20 g,法半夏、陈皮、荷叶、地龙、徐长卿、山楂各10 g,三七5 g。口服,每天1剂,分早晩服用。
2.2 对照组 给予阿托伐他汀(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治疗,每次10 mg,每晚餐后服用。
2组均治疗4周。
3 观察指标与统计学方法
3.1 观察指标 2组临床疗效,2组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变化及不良反应。
3.2 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4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4.1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制定。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血脂检测达到以下任1项者:TC下降≥20%,TG下降≥40%,HDL-C上升≥0.26%mmol/L,LDL下降≥20%;有效:血脂检测达到以下任1项者:TC下降≥10%但<20%,TG下降≥20%但<40%,HDL-C上升<0.26%mmol/L;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与血脂检测无明显改善。
4.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总有效率治疗组90.6%,对照组82.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3 2组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比较 见表2。治疗前2组TC、TG、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血脂各项指标均有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项指标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比较(±s) mmol/L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比较(±s) mmol/L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①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②P<0.05
组别治疗组对照组n TC TG H D L-C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64 62 6.63±1.10 6.59±0.50 4.89±1.12①②1.31±0.31①②1.19±0.26①②5.12±0.82①2.51±1.31 2.84±1.232.11±1.83①1.21±0.23 1.15±0.331.24±0.33①
4.4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见表3。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3.12%,对照组11.29%,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例
5 讨论
高脂血症,是以血浆脂质浓度增高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中老年人较常见。由于现膳食结构不合理,发病率呈上升趋势[3]。如《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高粱之变,足生大丁”。有效地控制高脂血症对于降低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的发病率也有积极意义。
中医学无高脂血症病名,但根据临床症状可归属痰浊范畴。病因病机多为饮食不节,劳逸失度,情志不舒,或肾精亏损,肾阳衰弱,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化生痰浊,瘀血,内阻脉道而成[4~5]。在治疗方面,中医药治疗疾病从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全面调节。本研究抓住该病的病理产物——痰浊与瘀血,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通瘀化浊汤,功效为祛瘀通络,涤痰泄浊,方中三七、地龙、徐长卿、山楂祛瘀通络,白术、茯苓、法半夏、陈皮、荷叶涤痰泄浊,补气健脾,党参补气升阳。全方共奏祛瘀通络,涤痰泄浊之功效。
本观察表明,总有效率治疗组90.6%,对照组82.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药方临床疗效与西药相当,但在实验室指标上,治疗后TC、TG、HDL-C均有改善,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TC、TG、HDL-C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中药可改善血液中脂代谢,从机理上改善高脂血症;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药更安全,副作用小。因此,通瘀化浊汤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疗效好,安全、价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997.
[2]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3]胡德华,何玉明.浅谈高脂血症从痰论治[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2,11(3):29.
[4]李名杰.降脂汤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1,23(1):25.
[5]吴致安,王晓峰.痰瘀同治治疗高脂血症的体会[J].新疆中医药,2002,20(5):6.
(责任编辑:马力)
R589.2
A
0256-7415(2016)06-0018-02
10.13457/j.cnki.jncm.2016.06.008
2016-02-11
清远市科技信息局资助项目(2014B091)
梁燕科(1969-),男,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中西医内科疾病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