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党的作风建设思想及现实意义
2016-02-24
(中共山东省委党校,山东 济南 250100)
党的作风如何,关系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与命运。毛泽东一贯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他一直把党的作风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来抓,并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作风建设的基本思想,在认真总结中国共产党建设丰富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党的作风建设思想,其思想精髓值得我们结合当前形势继续研究、继承、创新和发展下去。
一、毛泽东党的作风建设思想的提出及基本内容
毛泽东认为,党的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面。建党初期,毛泽东就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尤其是密切党群关系,井冈山时期,毛泽东提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正是这“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造就了一支秋毫无犯的革命军队。延安时期,党中央进行了第一次党的作风整顿。毛泽东在1941年5月至1942年2月,分别作了《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和《反对党八股》的报告,号召全党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在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把党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优良作风概括为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并指出这三大作风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在土地革命时期,毛泽东就批评了党内存在的主观主义、教条主义错误,提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著名论断,并指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1]P115,号召共产党人到斗争中去,到群众中去作实际调查。在激烈的革命斗争中,形势几次陷入危急,道路坎坷崎岖,也正是因为如此,毛泽东愈发看清楚了不顾实际,盲目照搬的危害。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中指出:“要使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是为着解决中国革命的理论问题和策略问题而去从它找立场,找观点,找方法的。这种态度,就是有的放矢的态度。‘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2](P759)在《整顿党的作风》中,毛泽东再次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3](P777),要解决好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问题。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党的作风问题的实质是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他强调,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党的历史经验警示我们,凡属正确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相适合,都是联系群众的;凡属错误的任务、政策和工作作风,都是和当时当地的群众要求不相适合,都是脱离群众的。[4](P995-996)毛泽东还论述了党的作风与民风、社会风气的关系,指出“只要我们党的作风正派了,全国人民就会跟我们学。党外有这种不良风气的人,只要他们是善良的,就会跟我们学,改正他们的错误,这样就会影响全民族。”[5](P812)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以最广大人民的最大利益为出发点,而且不惜牺牲自己个人的一切的优良风格的集中体现。毛泽东曾风趣地说,批评和自我批评,就好比打扫房子和洗脸一样,是应该经常进行的。他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对于我们,经常地检讨工作,在检讨中推广民主作风,不惧怕批评和自我批评,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些中国人民的有益的格言,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肌体的唯一有效的方法。”[6](P997)
建国前夕,毛泽东鉴于我们党将要成为领导全国政权的党,他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7](P1328-1329),警惕资产阶级思想的腐蚀,防止糖衣炮弹的袭击。
二、毛泽东党的作风建设思想的现实意义
党的作风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时代需要什么样的行为、风气,就要努力培育适合其需要的行为、风气,否则这个党便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形势的发展、事业的开拓、人民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加强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毛泽东党的作风建设思想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并历经实践证明的正确的理论,他关于“三大作风”和“两个务必”的论述,至今仍然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是我们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进一步密切党群关系的强大思想武器。
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对我们党员干部来说,没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就会变成乱碰乱撞的鲁莽家和事务主义者;若理论与实际脱节,则会变成空头政治家和教条主义者。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又密切联系实践,才能使建设、发展走上正确的道路。然而,在当今形势瞬息万变、矛盾问题纷繁复杂的情况下,我们的一些党员干部却固守教条主义,打着马克思主义的旗号,把马克思主义书本上的若干词句当作教条到处套用,造成党内思想僵化;一些党员干部迷信经验主义,轻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在决策上吃老本,按照老经验、老办法行事,不结合时代的变迁进行卓有成效的创新;还有一些党员干部不注重调查研究,不考虑实际,即使提出一些想法,也是空洞无物,对解决现实问题毫无指导意义。要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首先要练好理论学习这一项基本功。陈云曾指出:“如果书没有读懂,就不要急于去‘联系实际’,弄得牛头不对马嘴,还不如先把书上的东西读懂。读懂就是消化。掌握了马列主义的原理和思想方法,就会自然地同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把具体经验提高到一般理论,再拿这种一般理论去指导实际工作。”[8]其次要注重对现实问题的理论思考。理论思考所运用的是理论思维。理论思维主要指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全局思维和创新思维。运用这些思维方式对重大现实问题“加以考察,使之上升到理论的阶段”。[9]最后要在理论思考的基础上推进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认为,从理论到实际,由实际到理论,再由理论到实际,是一个循环反复以至无穷的过程。“有经验的同志们整理自己的经验,使之带上原则性,避免重复经验主义的错误”。[10](P337)“在各方面作出合乎中国需要的理论性的创造,才叫做理论和实际相联系。”[11](P779)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进一步解放思想,肃清各种错误主义的影响,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实事求是地认识和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把各项工作做好。
要坚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亲民作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必须依靠人民。应该说,长期以来我们党在联系服务群众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一部分党员干部脱离群众,伤害群众利益和感情,尤其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突出,奢靡之风严重,极大地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一些党员干部群众观点弱化,做决策、定措施时脱离实际,忽略群众利益;还有一些党员干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不足,导致事倍功半、劳民伤财等。要真正做到密切联系群众,首先要强化公仆意识,端正对群众的态度,在思想感情上贴近群众,把对群众的情义融入到实际工作中,转化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责任和动力。其次要深入调查研究,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听听群众怎么说,多问问群众怎么看,多请教群众怎么干,力求获得平时难以听到、不易看到、意想不到的新情况,真正抓住制约发展的“结”、群众闹心的“难”、基层工作的“忧”。最后要着力探索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规律,畅通建言献策和批评监督的渠道,不断提高依靠发展实现群众利益的能力与依靠民主法治维护群众利益权益的能力。只有这样,人民群众才会对我们党始终怀有深厚感情,始终与党同心同德,共同推动社会和历史向前发展。
要坚持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九十多年来党的建设实践证明,什么时候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内就风清气正,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就强,党的事业就蓬勃发展。而我们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把武器却面临钝化倾向。对于别人的缺点错误,一些党员干部唯恐避之不及,而对自己的问题则竭力捂住盖住;一说到批评与自我批评,就怕领导给穿小鞋,怕与同事伤和气,怕让自己丢面子,置责任于一旁,混淆是非,党性原则意识日渐模糊,甚至导致党内生活庸俗化,不良作风滋长蔓延。要真正重拾批评与自我批评这把良器,首先要正确认识和对待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找到问题,促进问题解决。其实要注意正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针和方法,要本着“团结-批评-团结”、“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一切从党的利益出发,实事求是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最后要使批评与自我批评经常化、制度化。只有如此,才能纠正错误,促进团结,鼓足干劲,把人心聚得更齐,事业搞得更好。
要继续坚持“两个务必”。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是我们党的政治本色,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和前提。然而,党在长期执政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由于很多方面的制度不够完善,再加上一些错误思想的侵蚀,一部分党员干部世界观模糊不清,理想信念动摇,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奢靡之风在党内大有滋长蔓延之势。这对我们党的建设、事业的发展危害极大。要真正做到艰苦奋斗,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抵制错误思想的侵蚀,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其次要树立公仆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利益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有如此,才能保持党的纯洁性与先进性,使党始终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地位。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筹推进“十三五”规划的今天,我们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扎扎实实地把各项工作推向前进。只要我们创造性地运用和发展毛泽东党的作风建设思想,在全面深化改革实践中把党的作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就一定能够充分释放党的作风建设的强大能量,为党的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1]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
[3]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
[4]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
[5]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6]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
[7]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
[8]陈云文选(1926-1949)[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9]王巍.完整准确地理解“理论联系实际”.《学习时报》[J].2013年06月13日
[10]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1]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