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中、小学生灾害教育的研究

2016-02-24

中文信息 2016年2期
关键词:防灾减灾灾害

(吉林省舒兰市第一中学,吉林 舒兰 132600)

一、防灾减灾教育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我国2.2亿中小学生的防灾减灾技能和心理承受能力与成人的差距很大。尤其是极易受伤害的中小学生,对其进行专门的防灾避险、自救互救知识宣传教育,增强他们的防灾减灾意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小学生防灾减灾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水平,关系到人类同自然灾害的斗争能否取得胜利的结果,在学校中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是提高社会防灾减灾意识的根本途径。

二、培养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内容选择

1.学生应急避险教育的内容及分类

应急避险教育应当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实践为中心,突出应对能力的培养。应急避险教育内容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包括意识、认知、能力、行为、心理、情感等方面的内容。具体包括危机认知和基础安全知识教育、逃生、自救、互救技能教育及应对训练,心理健康教育及体能训练等。

2.各教育阶段学生应急避险教育内容

应急避险教育涉及的内容非常广,因此应急避险教育内容设计必须要有选择性、灵活性的特点,它绝对不应该是整齐划一的。各地各校应有针对性,灵活地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鼓励开创一些校本特色和地域特色的教学内容。小学生的自我保护较弱和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主要讲授防电、防落水、防拐骗、防走失、交通安全及灾难逃生和躲避等教学内容。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行为能力,主要讲授自救互救、逃生避险技能、生命教育、防灾意识和备灾能力等教学内容。

三、我国防灾减灾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

1.教育部门重视不够

现行的防灾减灾教育未纳入课程体系,中小学生长期处于“灾盲”状态。我国的中小学教育,至今还没有开设防灾减灾知识的课程,应引起重视,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

2.未形成长效教育机制

防灾减灾教育应该从小抓起,从小学、初中到高中,一刻都不能松缓。但我国却未形成长效教育机制,这也是制约防灾减灾教育发展的根本问题。

3.防灾减灾教育研究不够

对青少年的防灾减灾教育仅仅局限在某些常识课中出现的少量的浮光掠影的灾害知识。国内研究较多的是在中学地理教育中进行防灾减灾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涉及实现途径和策略的较少。

四、培养学生应急避险能力的实施

1.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应急避险能力教育体系

教育活动不应仅局限于学校本身,也要在家庭和社会间进行倡导,教育本身是一项涉及学校、家庭、社会的系统工,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蔓延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学校、家庭和社会3方应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合力作用,为应急避险教育的实施与发展营造良好氛围。

应急避险教育的基本途径是:围绕学校、政府、公众3个主体,以学校教育为核心,以政府应急管理为关键,以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为支撑,以社区教育、媒体教育为辅助,形成一套完善的教育体系。

2.多学科相互渗透融合的教学模式

学生应急避险能力教育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到心理学、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多个学科,即有理论知识的学习,又有体能、技能的训练。利用各学科的优势将部分内容渗透到各相关课程进行讲授,充分利用各门课程所涉及的各种认识和解决能力。

五、加强对中小学教师防灾减灾知识与技能的培训

要建立起长久的灾害教育机制,教师队伍的建设必不可缺,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关系到整个灾害教育成败与否的关键。灾害教育要进行,必须得具有灾害教育专业性知识与技能的教师来进行,否则是不可能进行的,也收不到任何实际的效果。具备防灾减灾知识与技能的师资队伍,是防灾减灾教育体系中的执行者和“领路人”,因此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培训。而条件较差一点的地区,可以根据自身的资源状况,合理规划与安排培训计划,但是一定要进行这项工作,不可形式化。总之,中小学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防灾减灾意识水平和发展基础,关系到青少年能否应对将来发生的自然灾害,是公众安全隐患意识中十分重要的环节。经过笔者调查后发现,我国中小学生防灾减灾意识普遍薄弱,主要与我国目前的教育机制和教育管理体制有关,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必须改变现有的教育机制。本文着重探讨了建立健全完善的公共安全教育机制的策略,力求为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提供思路。

[1]周江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防震减灾:美国加州《费尔德法令》及措施[J].国际城市规划,2008,23(03).

[2]葛德明.开展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实践活动研究[J].科学探究园地,2007,(12).

[3]袁海良.成都市公众防震减灾意识调查[J].四川地震,2006,(2).

[4]张云霞.加强防灾减灾基础教育刻不容缓[J].中国减灾,2005,(9).

[5]徐玖平,王鹤.汶川特大地震灾后基础教育重建的系统分析[M].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8(6):831-837.

[6]王颖.突发事件中的政府责任分析[M].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08(5):66-68.

[7]孙诗德.对突发灾害预防机制建设的几点思考 [M].民防苑,2008(S1):21-22.

猜你喜欢

防灾减灾灾害
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的警示及应对
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常识
防灾减灾 共迎丰收之季
故宫防灾的“超强铠甲”
我省汛期常见气象灾害及防御
“防火防灾”大作战
推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新跨越
国务委员、国家减灾委主任王勇在北京出席“防灾减灾日”活动
农业减灾自救 刻不容缓
减灾就是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