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医学院校强化德育教育的实践研究
2016-02-24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漯河 462000)
德育教育效果是教育界乃至全社会非常关心的问题,也是多年来德育教育的热点和难点。研究医学生德育工作的相关理论,开展新时期医学生德育教育问题研究,深入分析影响医学生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方法因素,有助于了解新时期医学生德育教育,对于进一步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研究和探索提高新时期医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有效途径,改进医学生德育工作,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研究方法
为了解我校医学生德育教育的现状,提高我校德育的整体水平,增强我校德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我们以医学生的基本道德素质调研为核心,充分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相关问题,采用问卷调查、个别访谈、集体讨论等多种形式,客观全面真实的了解我校医学生德育教育的基本现状,并对调研结果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探索我校医学生德育教育存在的根本问题,以期提出解决现实问题的良好方法和途径。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实证性问卷调查。随机选取了我校口腔医学和临床医学两个专业的学生,被调查的在校大学生共计712人。其中,男生占53.51,女生占46.49%,农村大学生占86.94%,城市大学生占 13.06%。(回收有效问卷712份)
三、调查结果分析
问卷调查的第一部分是学生对国家层面所具有的政治素养,表现为医学生对共产党执政的理想信念与政治态度,主要包括对国家最新方针政策和经济形势的理解与认识,对党的基本路线及历史使命感认识。调查结果显示,我校医学生政治觉悟较高,对国家有非常深厚的感情,希望自己以后能够成为一个德才兼备对社会有用的人。但仍有少部分的学生认为学习知识比思想品德更重要。问卷的第二部分是关于社会公德方面的,主要包括基本文明功德素养,如诚信明礼、爱护公共财物、遵守公共秩序、团结同学、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家庭观等。调查结果显示:对于公园等公共场所乱认垃圾的现象持何态度,84.41%的大学生认为“应该维护公共环境”,另外还有3.79%的学生选择“事不关己,无所谓”,由此可见,虽然当今医学生的整体道德水平己经较高了,对于助人为乐及无私奉献等高尚品德也有了较强的认同感,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问卷的第三部分是个人道德素质方面,主要包括道德认知、道德心理素质、道德价值取向及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调查。当问到您对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持何看法时,大部分学生认为应该杜绝考试舞弊,严肃考风考纪;小部分部分人认为作弊总比补考好,另外极少数学生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
调查结果表明,88.62%的学生对自身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有着深刻清醒的认识。因此,大多数医学生都能明确认识到自己作为一名大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道德素质,也极力维护自己的道德声誉。通过对此次调查结果的分析和总结,新时期大学生德育教育现状总体是良好的。
四、提高大学生德育教育水平的方法和途径
1.发挥社会教育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
马克思主义理论告诉我们,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又左右着个人的意识,如果一个环境是稳定的、积极向上的、健康的社会环境,对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反不良的社会风气和社会意识,同样也会对学生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随着高校校园的逐渐开放,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也在逐渐增强,要发挥社会教育对医学生的教育作用,首先要建立一个和诣稳定的政治环境,引导学生运用合法手段去追求个人正当利益,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合理、科学的价值观[1]。第二,要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和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道德和法律是两种最重要的社会规范,相互补充,二者相互渗透[2]。第三,要充分利用社会的先进人物,成一股强大的德育教育合力,发挥好社会教育的作用。
2.充分发挥学校教育对大学生的教育作用
作为医学生在学校是为了学习知识的,要有效的利用课堂教学进行大学生道德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道德课的作用[3]。在学校进行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品质道德情感的教育,在思政课将社会问题引入课堂,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以专题的形式结合现实中的鲜活案例来讲述,对学生更有吸引力,也使学生认识更容易接受,更深刻,并实现内化。在专业课上也可以渗透职业道德情感,作为医学院校的学生,医德很重要,处处都应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教师要用具有感染力的肢体语言,富有情感的生动语言感染学生,把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教学过程中道德情感情感渗透。第二课堂在学校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校园环境是滋养学生心灵的沃土,注重校园建设的艺术性,还可以采取各种方式将德育同智、体、美育结合起来,比如开设艺术选修课,举办艺术活动,使大学生感受到高雅的校园文化生活,让我校大学生能够徜徉其中,陶冶情操。另外,面对网络信息全球化对大学生道德情感教育带来的强势影响,学校加强了校园网站的建设,发挥校园网的积极作用,利用校园网引导学生道德情感发展的方向。教师可以利用QQ、微博、微信等形式为学生提供交流平台,也可作为师生交流平台,通过言论可以把握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发展方向,对其进行积极情感的引导[4]。
3.重视家庭德育教育作用
新时期高校德育涉及的是方方面面的复杂因素,如果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家庭是学生长期生活的环境,要充分认识和发挥家庭教育在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作用。家庭要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帮助大学生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5]。作为第一老师的父母应积极主动地了解子女的思想变化和道德追求,在尊重他们的个性特征的基础上,开展积极的交流与对话,促进子女个性的全面发展,不断提高孩子适应现代社会的能力。父母应教育子女珍惜生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存意识,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总之,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新时期高校德育工作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我们只有坚持与时俱进和实事求是的工作原则,不断发现和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才能探索有效可行的切实提高当代大学生整体道德水平的良策。
[1]陈大勇.论高校对大学生合理功利化价值观的引导.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2):43-45.
[2]王盛旺.论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共建和谐社会.管理观察.2014.(17):9-25.
[3]张晅 ,李庆华.中美高校道德教育实现路径比较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02):102-106.
[4]刘小珍.基于网络舆情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5.(04):133-136.
[5]杨红涛.合力构建纵横结合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陕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03):4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