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的创新与完善
——沈阳市图书馆“星期六剧场”立体式阅读服务

2016-02-24

中文信息 2016年2期
关键词:沈阳市剧场服务体系

(沈阳市图书馆,辽宁 沈阳 110015)

近年来,以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为原则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正在蓬勃开展,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其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全面覆盖、互联互通,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和手段更加丰富,服务质量显著提升,公共文化管理、运行和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府、市场、社会共同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格局逐步形成,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

2015年5月11日,由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牵头组织起草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草案出台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说明政府的工作重心已渐渐地向公共文化事业侧重,在全社会形成了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宏观氛围。在此基础上,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服务实体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纪念馆、体育场、工人文化宫、青少年宫、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单位将更加有责任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导向,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用以丰富公共文化服务内容。今天,本文将从“以读者为中心”的拓展服务谈起,探讨宏观形式下沈阳市图书馆创新服务模式。

一、公共图书馆服务现状

在知识爆炸、网络盛行的今天,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从到馆阅读——图书外借——馆际互借——电子阅读等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种变化说明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习惯利用网络方式获取信息,正在渐渐地远离图书馆。这样的变化虽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但它同时也存在弊端,互联网的发展虽然快速、精彩,其中内容未经筛选让人无法摒弃糟粕。网络环境下如何将读者重新吸引回到图书馆,使之更好地完成发展先进文化,创新传统文化,引导流行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有害文化职能,是我们当今图书馆研究的新课题。

图书馆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开放性平台,是先进文化的集散地,对城市文化具有导向作用。现阶段更是应该遵循《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精神,“加大对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域公共文化资源的整合力度。以行业联盟等形式,开展馆际合作,推进公共文化机构互联互通,开展文化服务‘一卡通’、公共文化巡展巡讲巡演等服务,实现区域文化共建共享”。

为此,沈阳市图书馆重新审视了自己的服务,在的以文献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以读者为中心人性化的服务。树立更有时代感的服务理念。

二、“星期六剧场”的创建

沈阳市规划的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上,已确定将打造十五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而沈阳市图书馆和基层图书馆的构建则是十五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的重要基点。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拥有一个包含各种文化形态可以让他们自由穿行的场所,一个除了家和单位之外,最想去的地方。

为了把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拉的更近,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在文化服务圈的基点作用,沈阳市图书馆适时大胆子地提出了一个新的服务模式——“立体阅读服务”即开办话剧小剧场。

根据城市文化状况,2013年沈阳市图书馆面向社会及读者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图书馆对您日常生活的影响、您心中的图书馆、您最喜爱图书馆的读者活动、您对读者服务建议等等,共发放问卷5000份收回4672份,其中,老、中、青比例分别为5:3:2,从问卷中发现很多受访者觉得图书馆应该成为普通市民活动场所,不能只为专业人员提供研究服务,另外,还有不少读者提出国家资源有限图书馆这样一个文化平台,应该举办一些大家喜闻乐见的读者活动,适当改变死气沉沉的状态,让图书馆真正实现为读者所用。

于是沈阳市图书馆召集20余位业内外专家反复研究、论证,最后决定尝试开创一项新的服务——“小剧场”。创办之初的设想是只做小剧场话剧,作品全部取材文学名著,完成阅读方式的延伸。通过充分调研,感觉仅仅做小剧场话剧并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有许多传统文化形式对读者来说具有同等效应。最后确定剧场不仅演话剧,还将戏曲、曲艺、歌舞纳入演出内容中来,因为是每周六进行演出,固取名“星期六剧场”。力求通过这一服务平台吸引更多的读者。以最快捷的方式帮助读者阅读。

三、“星期六剧场”的运营模式

“星期六剧场”可以说是跨行业的服务项目,我们面对很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是经费和人员的问题,为了能使其得到良性运转,我们首先确定了“星期六剧场”的服务理念即“艺术惠民,公益呈现”;此外,在整体运作模式上我们确定采取“志愿者”工作制,通过招募文化志愿者的方式组建了“作家俱乐部”、“导演俱乐部”及“演职员俱乐部”。以微成本运营方式,最终实现零票价艺术惠民。

这些“俱乐部”都是通过媒体向社会广泛招募的,其中“演职员俱乐部”成员是由具有同等价值取向的文化志愿者(包括专业演员、文艺爱好者)组成,演员志愿者经过导演理事会考核后进入储备库,为戏剧创作、排练、上演提供人才。经过数月的努力2013年8月24日兴奋的观众迎来了沈阳市图书馆“星期六剧场”的首场演出。

四、“星期六剧场”是百姓自己的舞台

“星期六剧场”是面向社会开放的公益性演出场所,演出内容涵盖小剧场话剧、相声、曲艺、器乐演奏、中国戏曲及名著改编剧目等。

创办两年来,许多知名人士如刘兰芳、句号、朱光斗、于琪、宋丽、曾静、冯玉萍、王余昌、任丽蔚、朱晓红、于水元等都以文化志愿者的身份参与星期六剧场的演出。艺术家对“星期六剧场”的热情,在于星期六剧场是纯粹的公益性。“艺术惠民,公益呈现”,让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开始关注这个小小的舞台。“剧场”的演出除了名家光临,更多时候是老百姓自己的舞台,更是高校喜欢艺术的大学生实践的基地。东北大学话剧社、沈阳音乐学院艺术学院、沈阳师范学院等等都是“剧场”的常必演员。另外,“剧场”还与辽宁省剧协,联合举办了“东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专场”,演出汇集了辽东皮影戏、东北大鼓、快板书、岫岩太平鼓等几近失传的剧目,深受读者喜爱。

五、“星期六剧场”效果及社会评价

“星期六剧场”为什么如此地受欢迎呢?一是公益性、二是贴近百姓。

“剧场”开办以来,几乎周周有演出,2013年8月至今已举办演出近73场,场场爆满,观众近3万人。每到周六,图书馆的大厅就会出现一道别致的景观——从中午开始,剧场门前就排起长长的队伍。因为,他们知道,将有一场他们喜欢的演出。周六这一天,去图书馆的“星期六剧场”也渐渐成了市民的一份期待。

沈阳市图书馆的公益演出在沈城市民中引起了强烈反响。因为想观看演出走近图书馆的人越来越多,如今市民中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我不在图书馆,就是在去‘星期六剧场’的路上。”渐渐地这些观众对阅读也产生浓厚了兴趣,很自然地成了图书馆的新读者。现在我们可以高兴地看到,最初的“将观众转化为读者、将读者转化成观众”美好设想,终于通过精心搭建的“星期六剧场”这一平台得以实现,同时也实现了艺术工作者与观众的无缝链接。创造了服务的良性循环。

图书馆的小剧场,不单是一道文化景观,也成为一个文化现象。这个文化现象,不仅吸引了省市媒体的目光,还引起央视的关注,2014年1月18日,2015年1月18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连续两次报道“星期六剧场”的演出盛况,辽宁电视台、沈阳电视台以及中国文化报、辽宁日报、沈阳日报、辽沈晚报、沈阳晚报等媒体也相继大篇幅地报道了星期六剧场的惠民演出。与此同时,图书馆的这一服务举措也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认可,2013年被评为沈阳市“艺术惠民双百万工程”品牌活动项目;2014年又被评为沈阳市十佳品牌活动;“辽宁省第十五届‘群星奖’”;更可喜的是2014年“星期六剧场”同时被辽宁省文化厅和中共中央文化部评为“2014年文化志愿者推进年”示范项目;另外,“星期六剧场”这一品牌服务还被沈阳市总工会誉为“沈阳工人先锋号”。

沈阳市图书馆这一服务举措为老百姓搭建一个属于自己的舞台,完成从观众到读者的无声转换,拓宽了图书馆的读者群,扩大图书馆的文化影响力。“星期六剧场”的运行模式对公益文化服务来讲是一个新课题,值得更进一步探索研究。就现阶段实际情况来看即然它深受市民喜爱,那么作为图书馆人的我们应该促使这项新的服务项目逐步常态化、品牌化。为城市打造出一个市民最想去的图书馆,实现文化的全民均等服务,从而实现民众的信息权利公平社会。

[1]《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草案)》

猜你喜欢

沈阳市剧场服务体系
沈阳市盛京小学
沈阳市浑南区第八小学
沈阳市浑南区创新第一小学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沈阳市新立堡桥设计
建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最后一公里”
论《日出》的剧场性
初具规模的健康管理服务体系
开心剧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