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进入权理论的供应链管理分析
2016-02-24陈思洁
宋 华,陈思洁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市100872)
基于进入权理论的供应链管理分析
宋华,陈思洁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北京市100872)
摘要:进入权理论强调进入或使用关键资源的能力。本文将进入权引入对供应链管理的分析,指出供应链各成员企业因为彼此拥有互补的关键资源,从而产生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之间的合作。而成员企业通过对自己拥有的关键资源进行进入权的分配,影响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另外,以进入权视角看,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之间的知识分享更强调对供应链中已有知识的运用。因此,供应链中的知识可进入性可以作为供应链的一种基本动态能力,以避免供应链上的重复投资,提高供应链整体的运作效率,增强供应链整体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进入权;供应链管理;知识分享;动态能力
一、引言
20世纪80年代前,制造企业的主流构建模式是纵向一体化,将价值链中的整个环节都纳入企业的运营活动中,从原材料的开采到将产品送到顾客的手中,每一个环节都在企业的控制范围内。但是,纵向一体化模式面临技术的锁定风险,可能使企业失去应对环境变化的灵活性。[ 1 ]随着竞争的加剧以及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环境不确定性的增强,纵向一体化的弊端越来越凸显,一些纵向一体化的庞大组织由于缺乏灵活性而逐渐解体。同时,企业也逐渐意识到自己能力的局限性以及资源的有限性,在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要想获取成功,必须集中资源专注于发展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于是,企业开始剥离一些附加业务,并将相关低附加值的环节进行外包,将资源和能力的获取渠道拓展到上下游企业,通过和供应链中的其他企业建立稳固的合作关系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在这种转变过程中,企业开始强调战略的供应链导向,将自己所在的供应链看作一个整体,以系统观的视角进行整体的战略规划,培养供应链整体的竞争能力。供应链中各企业也强调建立持续的合作伙伴关系,以此减轻不确定性所带来的影响。
供应链中企业形成的联盟包含着合作关系,但是这些合作关系很多并没有正式的合约规定,也没有所有权的联系。因此,一种介于市场和科
层治理模式之间的中间治理模式出现了,企业之间的这种合作关系被称为“中间体”或“混合”的组织形态。[ 2-3 ]这些“中间体”之间资源共享、风险共担,甚至流程运作也尽量通过标准接口进行一体化整合,以使供应链的整体运作效率最大化,进而使顾客价值最大化。总的来说,供应链中的各企业彼此之间具有一定的黏性并且互相依赖,它们基于双方或多方的“关系契约”进行技术合作、联合研发,共同开发新产品,联合安排生产,构建一体化的信息系统等。但是,为什么供应链企业之间具有黏性?供应链各企业“关系契约”形成的依据是什么?供应链各企业又是怎样挑选合作成员进行上述的合作安排的?进入权的相关解释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解上述问题的视角。本文的研究目标就是以进入权为切入点,探讨供应链中合作关系的形成,并通过关键资源的引出,指出各企业拥有的核心知识是各企业的关键资源,而通过对关键资源进入权的配置,可增强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本文强调,供应链中的知识配置如果以一种新的视角进行安排,可以减少学习视角下供应链能力重复建设的低效率配置问题,并且强调知识进入权是一种基本的供应链动态能力。
二、进入权理论
主流企业理论的基础是产权理论,科斯(Ron⁃ald H.Coase)[ 4 ]提出“交易费用”的概念用于分析企业的起源,并指出企业之所以能够代替市场进行交易是因为企业的交易费用要小于市场的交易费用。企业内部发生的交易不受价格机制控制,而是由企业内部的权威关系进行引导的。随后,格罗斯曼(Sanford J. Grossman)和哈特(Oliver D. Hart)、[ 5 ]哈特和穆尔(John Moore)[ 6 ]发展了科斯的观点,指出企业内部存在的这种权威来自于所有权,这种权威和价格机制不同,所有权拥有者能够控制非完全合约下获得的剩余价值。企业中的这种权利有助于在不完全合约下鼓励和保护专用性投资,因为专用性资产是企业的关键资源,谁拥有这种资源,谁就在剩余价值分配中拥有“讨价还价”的能力。由此,谁拥有专用性资产,谁就拥有权力,而合约越是不完备,这种权力的作用就越大。由于这种权力来源于专用性资产,而在以物资资本密集型的制造企业中,专用性资产又大多表现为实物资产,因此,企业的特征就是实物资产的集合。
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特别是服务类企业的兴起,这种以“所有权”来解释企业中“权力”机制的理论越来越不适应。因为产权理论没有将“人力资本”纳入考虑范围中,实物资产并不是企业惟一的权力来源。一方面,作为代理人的企业管理人员,如果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掌握着比委托者更多的信息,那么在决策中他就拥有信息优势,这将赋予这些管理人员与委托者“讨价还价”的权力;另一方面,如果委托者拥有绝对的权威,那么代理人会担心委托者滥用权威而损害其利益,而不愿为企业进行自身能力的专用性投资。由此,拉詹(Raghuram G. Rajan)和津加莱斯(Luigi Zingales)[ 7 ]在企业产权的理论上提出了“进入权”,以弥补“所有权”对权力来源解释的不充分和对人力资源激励的不足。
拉詹和津加莱斯将进入权定义为使用或是处理关键资源的能力。他们进一步指出,如果关键资源是一台机器,拥有进入权就表示有权去使用这台机器;如果关键资源是一个创意或想法,那么拥有进入权就代表可以了解创意或想法的所有细枝末节;如果关键资源是一个人,拥有进入权就意味着可以与这个人共事。获得进入权的代理人并没有获得新的剩余控制权,他得到的只是一种使他的人力资本专业化的机会,通过接近关键资源,并围绕关键资源专业化自己的技能,从而使自己变得更有价值。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也使代理人获得一种关键资源,即其本身拥有的专业化能力,这种能力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由此,代理人也获得了一种权力,拥有了企业的部分控制权。由于这种权力的获取在于代理人专业化自己的人力资本,因此就为代理人努力发展自己的能力提供了更好的激励。
总的来看,进入权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赋予代理人接近某一关键资源的机会,而代理人要想获得这种能力,首先必须具备委托人所看重的能力;其次,拥有进入权的代理人获得了由于接近关键资源进而可以围绕关键资源专业化自己人力资本的机会,从另一个角度看,代理人的能力与关键资源的结合也限定了代理人人力资本的发展方
向。[ 8 ]
从委托人的视角分析,委托人具有配置进入权的权力。委托人在选择代理人时,不仅需要考虑代理人的能力与关键资源是否具有互补性,或者代理人是否有能力运用关键资源以获得最大的效益,还需要考虑代理人是否会为了关键资源而专业化自己的人力资本。为了确保进入权配置后的有效性,委托人一方面可以从进入权的配置设计着手,根据关键资源呈现出的替代性、叠加性和互补性等特征,将关键资源进行划分,将划分后的关键资源分别进行配置,也就是将任务进行细分,然后根据细分后的任务特点再进行进入权的分配,这样的安排会诱使代理人做出更加专业化的能力安排,以获得最大的任务效率。将关键资源进行分割,还可以使负责各部分的代理人产生相互制衡的机制。另一方面,委托人还应该对进入权配置后的过程进行有效控制,将进入权的有效时间、重新配置权力以及可撤销性掌握在手中。如果代理人在规定的合约时间内对关键资源的专用性投资不足,或是没有达到预先设定的任务效率,委托人可以撤销代理人的进入权,或是对进入权重新进行分配。[ 9-10 ]上述的操作机制可对代理人产生威慑,使代理人围绕可进入的关键资源发展自己的专业化能力。毕竟代理人如果有能力使关键资源产生的效益最大化,其对于委托人就更不可或缺,代理人自身对于剩余价值的分配也就拥有更大的谈判权。
三、基于进入权理论的供应链管理
(一)进入权下的供应链合作
进入权理论强调,关键资源是权力的来源之一,而关键资源并不局限于实物资源。在如今知识经济的环境下,企业拥有的知识是一种关键资源,如客户相关知识、某种独特的管理知识以及对于某种技术的掌握等。由此,进入权扩大了企业权力来源的外延。供应链的存在,可以看作一体化企业的解体。企业将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或服务的整个价值链环节进行解构,各个任务分别由专业化的企业来承担,由此提升整体效率,产生规模经济,以保证最大化顾客价值和供应链整体利益。从供应链管理来看,供应链中各企业都拥有彼此互补的关键资源,而各成员企业对于彼此关键资源的认可使拥有这些关键资源的企业获得了权威,有权进行进入权的配置,而要使供应链整体的效率最大化,关键在于各成员企业对其拥有的关键资源的配置,也就是在合作伙伴中分配进入权。从供应链形成的最初路径来看,企业要想成为某一供应链中的成员,必须拥有供应链所需要的某种资源,供应链中的每个成员都因为掌握某种关键资源而具有某种权力。但是,对于供应链的运作来说,关键资源的重要性存在差异,这导致供应链中权力分布的不均匀,使一些企业拥有更大的权力,并成为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和供应链的主要协调者。另外,由于进入权的动态性,促使供应链各成员企业对关键资源进行专用性投资,使自己变得更高效、更具有价值,以在供应链中变得不可或缺,进而使自己成为供应链中的关键资源而有权更多分享供应链整体的剩余价值。对于供应链参与者来说,将自己的关键资源进入权在整个链条上进行叠加性或是互补性配置,不但具有激励作用,还能防止自身的关键资源受到参与者的侵蚀,防止交易中的机会主义和道德风险所可能带来的损失。[ 11 ]
从基于进入权的供应链合作分析可以看出,供应链中的成员企业有内在的合作需求,彼此拥有互补的关键资源,因而拥有了某种权威;而关键资源会引导各节点企业围绕关键资源进行专用性投资,增强各企业的专业性,获得比较优势。进入权的时效性以及可撤销性能够产生对供应链成员的威慑力量,激励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不断围绕相关关键资源进行专用性投资。而进入权的可重新配置性会对供应链各成员企业拥有的权力大小产生影响,从而进一步影响剩余价值中的分配,激励各成员企业努力成为各种关键资源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由此可知,进入权是供应链各节点的“黏结剂”,对于进入权的配置影响着供应链整体的竞争力。
(二)进入权视角下的供应链知识管理
由资源基础观发展而来的知识基础观认为,知识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最关键资源,在如今的知识经济环境下更是如此。组织内部那些通过日常运营而产生的知识,由于镶嵌在组织运营的整个流程中,更难被其他组织所模仿,而组织
成员日常交互产生的隐性知识也难于被外界所透析。因此,企业的特有知识构成了企业的关键资源,并使企业获得配置其进入权的权力。知识这种无形资源还可以帮助企业获得“李嘉图租金”和“张伯伦租金”。①因此,组织内部应该不断地进行知识分享、知识转移,并通过学习不断地进行知识创新,从而使组织产生持续的竞争优势。
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转变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很多学者将研究的视角从单个企业转向了供应链,将供应链看作一个整体,开始探讨供应链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来源,供应链中的知识管理以及知识分享和转移由此成了研究的重点。供应链分享的知识不仅包括技术知识、顾客知识,还包括制度性的知识和管理技巧等,分享的目的在于供应链各节点都能获得运作的最佳知识,从而使整体绩效最大化。
以往对于供应链中知识管理的研究,大多是以组织学习的视角进行的探索,认为供应链中合作伙伴之间知识分享的目的在于获得其他伙伴有价值的知识,或者为了将伙伴优秀的技术纳入本企业内部的运作中,或者是将伙伴设计精良的运作流程在本企业内部进行复制等。学习视角的知识分享所带来的结果是伙伴之间的“知识竞赛”,谁具有更快更强的学习能力,谁就能在供应链知识分享中获得知识净收益,即从供应链其他伙伴获得的知识多于自己分享出去的知识。[ 12 ]假设供应链中的某个成员企业具有很强的吸收能力,能快速将供应链中其他成员企业的知识内化,那么,这有可能导致供应链的不稳定甚至断裂。因为如果成员企业之间没有建立“关系资本”的约束,知识已经被榨干的供应链对于上述吸收能力很强的企业已经不再具有利用价值,从而使该企业考虑转向新的供应链。另外,在“知识竞赛”中,各成员企业还必须时刻保持警醒,防止自己的关键知识资产被其他企业侵蚀。
然而,知识管理并不只强调知识的学习,知识学习只是知识管理的一个维度,这一维度被称为知识探索或知识生成,目的在于扩大组织的知识储备。另外,知识还可以被运用,也就是利用现有的知识进行价值创造。对于供应链各成员企业来说,在合作交互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知识的学习过程,但是正如前述,供应链各成员企业的合作最看重的是各成员企业之间彼此拥有互补的关键资源。由于拥有关键资源的成员企业会在供应链中进行进入权的配置,各成员企业的合作在于获得接近关键资源的机会,并且围绕关键资源进行专用性投资,以提高自己的价值。从知识利用这一角度来看,企业之间的合作并不强调将关键资源纳为己有。以进入权为视角对供应链中的知识管理进行分析更符合供应链运作的实际情况,因为供应链中的各成员企业并没有因为知识学习而变得越来越同化和相似,相反,供应链要想整体效率最高,各成员企业必须保持自己的核心优势并将其专业化,以此不仅能获得比较优势,还能获得规模经济。事实上,供应链成员企业确实根据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来赢得其他成员企业分配的进入权,并进行专用性投资,例如进行物流配送的第三方企业很少进行产品的生产,而是不断增强自己的配送能力。当然,产品的设计和生产会对物流配送的安排与空间结构产生影响,于是,双方会展开互动,互相进行关键资源的进入权分配,依据对方的资源进行专用性的投资,以增强自己的核心能力和对合作伙伴的价值。
由此,对于供应链中的知识管理,更为实际的视角是以进入权视角进行探索,主要研究各成员企业对于自己关键资源怎样进行配置以最大化资源价值,并探讨各成员企业如何围绕关键资源进行任务的划分(互补性、叠加性或是可替代性)以保证自己时刻控制着进入权的分配权力。而伙伴之间则应该探究自己具备哪种能力才能与供应链中其他成员企业的核心资源相匹配,进而被供应链接纳。在被接纳之后,成员企业要想使自己价值增值,最大化对于供应链整体剩余价值的控制权,那么又应该如何围绕可进入的关键资源发展自己的能力,使自己在供应链中的地位变得更加核心和不可或缺。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
以进入权视角探讨供应链中的知识管理,还可以提高供应链整体的效率。因为如果以学习的视角进行供应链中知识管理,必然会导致各成员企业能力的重复建设,因为各成员企业都想将对方优秀的能力纳入本企业内部。然而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各成员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将知识内化且并入组织的运作流程中,特别是对于隐性知识的学习,可能还存在由于介入不深
而导致的对知识的曲解,进而降低知识的有效性。而对于供应链中已有的知识,各节点重复进行知识建构和内化,显然意味着资源的浪费和能力的重复建设,对于供应链的整体效率而言,是不利的。如果各成员企业将自己的核心关注点放在自己对于企业核心知识的开发和利用上,并且对其他成员企业的知识也遵循利用的原则,这对于供应链整体是更有效率的(参见表1)。
表1 以进入权视角和知识学习获取视角对供应链知识管理的比较分析
(三)知识可进入性是一种基本的供应链动态能力
由资源基础理论发展而来的能力观最初以一个相对静态的视角来审查企业所拥有的能力,并且认为企业的能力是不容易被模仿的、稳定的并且能够持续较长的一段时间。[ 13 ]然而,随着环境的变化日益迅速和剧烈、经济的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以及企业之间超竞争的出现,静态能力观变得不再适用,[ 14 ]企业需要快速更新自己已经拥有的静态能力或是发展新的能力以适应变化的环境。因此,学者们将研究的焦点转移到企业的动态能力上。蒂斯(David J. Teece)等[ 15 ]指出,企业的动态能力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能力,是整合、构建以及重构企业内外部能力和资源以应对快速变化环境的能力。鉴于竞争向供应链的转移,再加上供应链本来就是一个动态的系统,供应链的运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供应链整体的动态能力对于供应链竞争优势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我们认为供应链动态能力和企业动态能力具有不同的内涵,供应链动态能力是供应链各成员企业在日常交互中形成的,应该体现出各成员企业合作的努力,并表现出各成员企业共同具有的某种能力。因此,供应链动态能力是指供应链整体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而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应对的能力,通过供应链上所有成员企业的交互共同创造了整体的新能力或是对供应链以前拥有的能力进行了提升。
企业的动态能力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动态能力是多种基本能力的组合。供应链动态能力应该具有相同的特点,但是由于目前学术界对于供应链动态能力的研究很少,对于供应链动态能力的构成并没有达成一致的看法。然而学者都赞同动态能力是一种更高层次的能力,可从基本的动态能力衍生出更多的第二层次的能力,柔性和敏捷性就是供应链动态能力所衍生发展出来的供应链能力。[ 16-17 ]根据前述的分析,进入权是使用或是处理关键资源的能力,我们认为,供应链中的知识可进入性则是供应链的一种基本动态能力。
格兰特(Grant Robert M.)和巴登富勒(Baden⁃Fuller Charles)[ 18 ]指出,知识的可进入性(Knowl⁃edge Accessing)是由两个或多个主体拥有的一种动态能力,能够增强各合作伙伴对于彼此现有知识资源的理解。由此可以看出,知识的可进入性在于伙伴之间彼此了解“资源底细”,但无意挖掘彼此的知识细节,也不将该具有价值的知识在组织内部进行复制。因此,供应链中的知识可进入性是供应链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能够增强供应链各合作伙伴之间对于彼此核心知识储备的了解,并且在其需要该知识来对本企业运作进行改进或提升时,能够获得该知
识的进入权,并能够围绕该知识发展自己的核心能力。[ 19 ]
供应链的知识进入权允许成员企业快速理解合作伙伴所拥有的能力,但是对彼此专有能力产生的细节不进行探究,使各企业的专有资源继续成为企业的关键资源。因为企业的专有能力是企业的一项核心竞争资产,[ 20 ]而专有能力的建设具有路径依赖,因此很难在各个文化背景以及组织运作流程不同的企业之间进行转移。[ 21-22 ]知识的可进入性强调对于合作伙伴核心能力的知晓,如果一个企业所拥有的核心能力是外显的,如掌握完备的用户数据、拥有系统的信息技术等,如何构建这些核心能力就需要大量的隐性知识,在合作企业不探究对于其核心能力形成的细节时,这些核心能力表现出来的一些技能则容易被分享和转移。
从供应链整体运作来看,对供应链上其他伙伴所拥有的独特能力进行复制,该项投资是多余的,[ 23 ]因此,供应链中的知识可进入性可使各成员企业避免重复的冗余投资,保证在任务需要时可获得具有完成该任务所需能力的组织的帮助,合作成员可派遣具有相关知识的员工入驻企业给予帮助,或是直接将任务进行划分,根据任务需要在供应链上进行进入权的配置。这样,每个企业都能聚焦于开发或是发展自己独特的核心能力,并且享受其他伙伴拥有的能力所带来的利益,最终使供应链整体更高效。而作为一种动态能力,知识可进入性允许供应链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或竞争的要求对供应链上的知识进行重新组合,以创造新的知识和能力。因此,知识的可进入性提高了供应链整体的适应性,使供应链更具有竞争力。
四、结论
本文将进入权引入对供应链管理的分析,指出供应链各成员企业因为彼此拥有互补的关键资源而产生合作愿望。各成员企业通过对自己拥有的关键资源进行进入权的分配,影响着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和竞争力。在供应链成员企业的选择上,企业要想被供应链接纳,首先需要努力培养自己与供应链各关键资源相匹配的能力,并获得对于关键资源的进入权。而获得进入权的企业,如果想更多地获得供应链剩余价值的控制权,需要围绕自己获得进入权的关键资源进行专用性投资,进一步增强自己对于该资源利用的价值,从而使自己变得对供应链不可或缺,以获得最大的“讨价还价”权力。进入权视角下的供应链管理强调供应链的整体效率,强调各成员企业的专业化发展趋势,更符合供应链运作的实际情况。
另外,本文还以进入权视角探究了供应链中的知识分享问题,将供应链中的知识可进入性作为供应链的一种基本动态能力,认为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之间的知识分享更强调对于供应链中已有知识的运用,而不是学习视角下的将外部知识内化。由此可避免供应链上的重复投资,增强供应链的稳定性,这有助于增加客户的价值以及供应链整体的剩余价值,提高供应链整体的竞争优势。
企业拥有的资源总是有限的,环境的动态性增加了企业的不确定性,企业更需要将自己的资源用在刀刃上,这决定了以进入权视角研究供应链管理具有巨大的价值。成员企业之间如何确定供应链的关键资源,各成员企业如何对关键资源进入权分配以保证关键资源利益最大化以及供应链效益最大化,如何提升供应链整体进入权分配的有效性,成员企业如何增加自己的进入权以获得更大的供应链权力,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对供应链管理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注释:
①李嘉图的租金理论源于对自然要素(土地)的讨论。在李嘉图看来,根据普通的供求原理,空气、水以及各种无限量的天赐物的使用不需要代价,若土地无限量,也不能有地租。因此,地租来自土地的稀少性。李嘉图租金是纯粹意义上的资源租金,现在则强调企业所拥有的异质性资源本身,因资源的异质性水平而获得经济租金。知识是企业的一种资源,并且不同企业所拥有的知识具有异质性,从而企业可以通过知识获取“李嘉图租金”。
张伯伦租金是企业利用其在市场交换中的独特地位和供给关系的强不对称性而获取的经济租金,其来源于企业所拥有的高进入壁垒所产生的垄断性。企业拥有的知识资源有一部分是镶嵌在组织的整体运营中的,其他组织很难获取,因此企业具有该种知识的独占性权力,进而获得“张伯伦租金”。
参考文献:
[1]陈志新,张忠根.产业组织演进与供应链网络治理:一个理论综述[J].经济学家,2010(6):38-43.
[2]Borys B.,Jemison D. B.. Hybrid Arrangements as Stra⁃tegic Alliances:Theoretical Issues in Organizational Combina⁃tions[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9(2):234-249.
[3]Thorelli,Hans B.. Networks:Between Markets and Hierarchi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6(1):37-51.
[4]Coase R. H..The Nature of the Firm[J].Economica,1937(16):386-405.
[5]Grossman S. J.,Hart O. D..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Ownership:A Theory of Vertical and Lateral Integration[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4):691-719.
[6]Hart O.,Moore J..Property Rights and the Nature of the Firm[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8(6):1119-1158.
[7]、[10]Rajan R. G.,Zingales L..Power in a Theory of the Firm[J].Social Science Electronic Publishing,1998(2):387-432.
[8]、[11]过聚荣,茅宁.基于进入权理论的技术创新网络治理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5(2):73-79.
[9]过聚荣.基于进入权的公司治理研究[D].南京:南京大学,2003.
[12]Hamel G..Competition for Competence and Interpart⁃ner Learning within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Alliance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1(1):83-103.
[13]Barney J. B..Firm Resources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3):99-120.
[14]、[16]、[19]Defee C. C.,Fugate B. S..Changing Per⁃ spective of Capabilities in the Dynamic Supply Chain Era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ogistics Management,2010(2):180-206.
[15]Teece David J.,Pisano Gary,Shuen Amy.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7(7):509-533.
[17]江积海.基于动态能力的后发企业新产品开发策略研究[J].科研管理,2007(1):104-109.
[18]Grant Robert M.,Baden Fuller Charles.A Knowledge Accessing Theory of Strategic Alliances[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2004(1):61-84.
[20]Mowery D. C.,Oxley J. E.,Silverman B. S..Strategic Alliances and Interfirm Knowledge Transfer[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96(2):77-91.
[21]Berman S. L.,Hill C. W. L..Tacit Knowledge as a Source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he National Basketball Association[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2(1):13-31.
[22]Sidney G..Understanding Dynamic Capabilities[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3(10):991-995.
[23]Levin D. Z.,Cross R..The Strength of Weak Ties You Can Trust:The Mediating Role of Trust in Effective Knowl⁃edge Transfer[J].Management Science,2004(11):1477-1490.
责任编辑:方程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alysis Based on the Theory of Access
SONG Hua and CHEN Si-jie
(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100872,China)
Abstract:The Theory of Access emphasizes the ability to enter or use the resources. By introducing the Theory of Access into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analysis,it is put forward that supply chain members cooperate with each other because all of them have key resources which are necessary for others to operate.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right of access based on the key resources will affect the efficiency and competitiveness of the supply chain. On the other hand,as for the knowledge sharing in supply chain,we can shift the learning perspective to knowledge-accessing perspective,which emphasis on the use of prior knowledge in supply chain. Therefore,knowledge accessibility of the supply chain can serve as a basic dynamic capability,and in this way,the supply chain can avoid duplication of investment for what the supply chain already has. Knowledge-accessing capability can improve the operational efficiency of the supply chain as a whole,as well as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the whole supply chain.
Key words:the Theory of Access;supply chain management;knowledge sharing;dynamic capabilities
作者简介:宋华(1969—),男,湖北省武汉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供应链管理;陈思洁(1989—),女,重庆市人,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供应链管理。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 “产业供应链服务化条件下的服务外包决策与风险管理”(项目编号:71272155)、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品牌计划“中国企业生产性服务战略结构与贸易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1XNI002)。
收稿日期:2015-11-14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66(2016)01-004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