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大城市街区制什么样
2016-02-24
环球时报/2016-02-24/ 第07版面/深度报道 /作者:本报驻韩、印、俄、美记者 万宇 邹松 文心 章山歌 本报记者 谭福榕 邢晓婧 胡锦洋
编者按:“推广街区制”的城市发展路线图连日来引起民众的极大关注。“封闭住宅小区原则上不再建”“已建成的住宅小区和单位大院要逐步打开”的初衷是为了治疗“毛细血管不畅”等“城市病”,但“打开”后社区治安管理、居民安全、生活质量等问题又是民众实实在在的关切。《环球时报》记者对美、印、俄、日等国的城市规划进行了调查,无论是开放的街区制还是封闭式的社区都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并对中国的城市规划有一定借鉴作用。
美国
小区是否开放,业主投票决定
谈到“街区制”这个“新名词”,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智库主任诸大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欧美最早时的城市规划思路也是功能分离,如国际现代建筑协会1933年8月制定的关于城市规划的纲领性文件《雅典宪章》所述,小区就是小区,道路就是道路,工厂就是工厂,商业就是商业,都是各管各的。相关的变革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社会活动家简·雅各布斯女士1961年出版《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书中提到纽约应搞“小街道、小社区”的设想。该书对美国社会冲击很大,当时也有很多尖锐反对的意见,但后来欧美国家还是一步步发生变化,特别是一些国际城市规划师1977年在利马开会,通过《马丘比丘》宪章以后。
在美国芝加哥等大城市市区,封闭住宅小区很少。据《环球时报》记者调查,芝加哥市区基本上是街区制,初来者根据街区门牌号基本能纵横定位找到地址。在郊区,才有一些高档社区是封闭的。这些社区里的道路不对外开放,保安和门卫都由小区物业负担,因此物业管理费比一般小区高很多。
为居民区内部交通安全考虑,芝加哥政府对过路车辆使用小区内道路有严格限制,比如非高速的干道限速一般每小时40英里(1英里约为1.6公里),而在小区内部,无论是封闭还是开放小区,一般限速每小时25英里。很多开放社区会采取措施限制外部车辆流量或让司机减速,如用小型环岛取代十字路口,减少干线和小区道路的进出口。还有很多小区在高峰时段禁止路过车辆拐入小区“抄近路”,如芝加哥西郊的Elmhurst在IL83号公路上立了很多高峰时段不准右转进入小区的标志。美国封闭小区的社区物业委员会由业主自己选举产生,管理小区的物业财务和各种计划。业主可以自己投票决定是不是要开放小区还是封闭小区。至于安全支出,如果当地居民比较富裕,房地产税比较多,警力就强一些,治安也会好一些。
美国重要政府部门或大公司不仅占地大,而且也采取封闭式。如美国能源部下属的阿岗国家实验室和费米国家实验室就是完全的封闭系统,除了办公场所,还有宿舍,甚至专用铁路和发电厂,社会车辆原则上不能进入,有特殊访客或开放日时安检后才能放行。美国DiscoverCard(发现卡)、Abbott(雅培)等公司总部占地都很大,内部的道路不对外开放。麦当劳公司总部为了公关,对附近居民开放公司所属的公园和绿地。▲韩国韩
开放小区乱停车,小心被贴条
国住宅区主要分为两大类:独栋住宅和公寓小区。老城区的住宅区大部分是独栋住宅,这类住宅区实行街区制,一个区块内有若干栋独栋住宅,区块周边为公共道路。中国游客经常到访的首尔北村韩屋村就是这种住宅区的代表。这种住宅区就是韩国的“洞”,洞的道路一般比较窄,如同树枝般延展,但大多只能车辆单向通行。结束日本殖民统治及朝鲜半岛光复后,韩国新建的住宅区也是如此,当时独栋住宅占绝大多数。这类独栋住宅过去一般是一层平房,墙内有庭院和植物,后来不少住宅不断增高成了一栋栋小楼,但楼外的道路仍然是公共空间。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韩国1957年在首都地区的钟岩洞建起第一栋公寓住宅楼。1962年开工兴建的麻浦公寓是韩国首个住宅小区。之后随着韩国经济的腾飞,大量劳动力进入大城市,独栋住宅已难以满足需要,郊区出现越来越多住宅小区。
以现在首尔市东部的一山新都市为例。除部分新建独栋住宅之外,新建的小区道路一般方方正正,“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每个街区一般为长宽在500米内,街区内即为一个小区的四个“团地”,有时街区一角也会建有幼儿园、公园等公共设施。团地内“管车不管人”,车辆进入需要登记领出入证,人员则出入自由,但每栋楼有电子门禁。在团地内的商业活动需要小区物业批准,不过餐馆外卖和课外补习班广告还是经常出现在各户的门前,一般是挂在门把手或者用磁铁吸在铁门上,这种小广告很容易清理,所以不招人讨厌。韩国国内的其他新城区建设基本如此,《环球时报》记者在韩国最年轻的城市——世宗市看到的住宅区也是如此。
首尔市内一些独栋住宅的聚居区正逐步面临改造,这些住宅区被称为“再整备区域”。《环球时报》记者所在住宅小区附近就有这样的改造区,过去的密集的独栋住宅经过改造后变成一栋栋高楼,细密的道路也被小区内的道路取代,这些小区也是封闭式,但主干道不会被取消。记者还进入过首尔几个开放内部道路的小区。这些小区外部没有围墙,门口没有警卫,被当地人俗称“乡村巴士”的公交车在小区内穿行。有时,这些开放的内部道路也不好走,主要是占道停车现象严重,路被占去大半。在这样的开放式小区停车也需要注意,如果是外部车辆长时间停车,小区物业会给车主点“教训”——贴上很难清除的警告信。▲日本
高高在上的大学敞开了大门
高校如何逐步“打开”也是大家关注的话题。日本高校的一些做法值得参考。日本很多大学过去都高度封闭,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现在则加强同周边区域的良性互动。日本越来越多的私立大学开始倾向修建“无门”大学,一是由于地价昂贵,不得不分散院系;二是向欧洲名校学习,试图把校园和整个街区融为一体。
早稻田大学素来以“没有正门”着称,西校区非但不见大门,甚至不见牌子,只有一尊早大创始人大隈重信的铜像。按照早大官方说法,此举意为“学校向任何人都敞开大门”。由于地处东京城区,没有足够大的整块空间,早大有些院系还分散在主校区周边的住宅区里。再以名古屋大学为例,主校区被一条宽阔的公路隔开,社会车辆正常行驶,路上有红绿灯,路边是地铁站、公交车站、邮局和银行等公共设施。教授、学生和周围居民你来我往。由于日本人很注意公众场合保持安静,因此,正常的教学不受影响。东京大学本乡校区几乎看不到围墙和栅栏,各个院系的教学设施集中在一起,反而形成一个独特空间,能和“外面的世界”明显区分。
诸大建同意有些读者对盲目推进街区制的担忧,他认为推动街区制时会面临很多操作性问题,不要搞短时期运动式推进。比如,打开小区,是为了通车还是为了步行更方便?如果是因为主干道车太多,而盲目把车流引进小区,恐怕也是很恐怖的一个场景。
诸大建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各个城市推动街区制时一定要做细致入微的工作,新的新规划,老的逐渐改变,要有一些示范性试点性的工程,特别是不能一刀切地把大大小小所有存量住区都搞成开放式。小区的封闭与开放其实不是关键问题,尺度太大搞‘巨无霸式’封闭小区才是关键问题。因此,把单位大院和政府机关以及一些对城市交通和生活质量有影响的超大型社区先打开,示范作用会更大。”至于安全问题,从纽约、伦敦等城市来看,起主要作用的是单幢楼里的安保。▲俄罗斯
封闭大院和街区制并存
清华大学资深教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彭培根告诉《环球时报》记者:“我们当时学苏联建的‘超级街区’一般标准是500米×500米,这对城市交通的影响是比较大。欧美街区相对来说比较小,一般不超过120米×60米。如果再大,造成堵车现象就在所难免。考虑到疏散功能,台湾地区的街区标准最大是40米×120米,主要是德国人负责做的街区规划设计。”
欧美以“微型社区”为主,现在的莫斯科则是苏联时期的封闭式和新兴的街区制并存。“今日俄罗斯”国际新闻通讯社在莫斯科“小环”边上,门前车水马龙,但自成一个大院,还有内部停车场,所以闹中取静。这个大院就是苏联时期遗留下来的,类似的机关大院在莫斯科还有一些。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战后重建的苏联为让更多人有房住,多快好省地大造板式楼,那个年代,面积不大的“资本主义”的街区被大片住宅小区所取代,并有配套的儿童游乐场所和停车场。
近些年,莫斯科封闭式的住宅小区逐渐开放,机关单位和学校也没有了院墙。很多普通小区并没有大门,看不到保安,但有防止外面车辆随便进入的道闸,每个楼有值班的保安人员,楼门口装有对讲系统或密码锁。在莫斯科,外交公寓和一些高档小区才设有围栏和保安,进入内部必须进行严格检查,需要出示相关证件,方可被放行。莫斯科的小学都有栅栏和围墙。2004年别斯兰人质事件后,俄罗斯许多学校都增加了门禁系统,以保障学校师生和家长们的安全。
交通拥堵是全球大城市共同面临的难题,莫斯科也不例外。据俄罗斯“专家在线网”2月23日报道,居住社区要符合“灵活多变、更加开放”的现代化城市的要求。莫斯科很“平”,缺乏纵横交错的立交桥。这些年外来人口增多,修路速度赶不上汽车的增速。
由于政府机关基本都在市中心,很多人从周边开车进城办事,这也是造成莫斯科交通拥堵的原因之一。莫斯科市区向西南延伸,行政机关搬迁后也许会多少解决拥堵问题。莫斯科市政府还计划在“大环”边各条进入市区的大道附近修建停车场,让车主将车停在外围,然后乘地铁进入市区。此外,莫斯科新的大型超市都建在“大环”边上。莫斯科的停车位紧张,市内允许停车的地方通常都设有自动缴费卡刷卡机,如不遵守停车规则,车会被清障车拉走。▲印度
公共服务跟不上,街区脏乱差
多数印度城市的布局是街区制,以新德里核心区为例,各处道路平整、笔直,四通八达,而且多被绿茵覆盖,不过道路旁的宅院主要是高官府邸。由于市政公共服务体系跟不上,新德里市区有很多街区呈现出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即使在高档社区也有类似问题。《环球时报》记者走访过新德里几个“富人区”,这里一栋栋别墅都价值数千万人民币,除房主自住也会出租。虽说是“富人区”,但最大缺陷是内部道路狭窄,私家车和流浪狗太多。
在新德里旧有街区无从改造之际,新富阶层看上古尔岗和诺伊达等卫星城,那里高楼林立,交通纵横,每一个封闭式的小区都可被看成是印度现代化发展的模型。小区内数十层的塔楼连成排,地上地下车库俱全,健身房、小卖部等各类服务设施齐备。但在新德里做房产中介超过20年的拉蒂对《环球时报》记者说:“有不少新德里人死活看不上古尔岗或诺伊达,认为那里就是‘孤岛’,居民出行的轨迹就是驾车从小区驶向大商场,缺少大城市里人与人的亲近感。”拉蒂强调,新德里以及印度多数大城市的交通都很糟糕,这不完全是街道设置的问题,与人口数量、机动车数量以及城市总体布局等都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