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人离职:这两年,好多个“时代”结束了

2016-02-23

世纪人物 2016年1期
关键词:资深智商报纸

一有资深媒体人离职,都会有人说“一个时代结束了”,这两年“时代”这东西好容易结束哦。

从2014年开始,各大媒体资深大编、名记们开始了所谓的“人生新旅程”,离职、思考离职、回顾离职、撺掇着别人也离职……以各种姿势向媒体这个行业大喊:哥/姐不干了!

虽然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可现在是“后浪”还远着呢,已经看到“前浪”们纷纷转舵奔向新的大海了。问题就是:是跟着前辈们赶紧的转向陌生的新海,还是按步前行,等待自己“拍死”在沙滩的那一天?

To干ornotto干,这种纠结只能用“唉呀妈呀”来形容。一个人从岗位离职,去前往新的岗位,粗算出来有三类理由:给钱少、有新路径、累了。

媒体人说“无冕之王”也好,社会的“监视者”也好,从工作形式来看就是一群上班族,薪资自然也停留在工薪阶层。而与普通上班族不同的是,媒体人、尤其是做财经报道的记者编辑,在工作中所接触的人大部分都比自己挣得多。

艳羡人家挣钱多少的问题是其次,大部分媒体人都有一个通病,那就是在智商和知识积累上的优越感:看见个老板谈商业模式如此常见,就会以为“哼,这活我也能干”:采访个学者、官员说出自己早已心知肚明的观点,就会以为“哎呀,我就知道”……

“当你知道的越多,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很多资深媒体人侵染在领域多年,对其理解之深之广是有可能超过普通从业者。但对资浅者来说这种智商上的错误优越感就成了我等躁动的一个因素,也成了盲目改变职业轨迹而再次成为“小白”的动力。

而同时,新闻报道这种信息产品是很难直接用金钱单位来衡量,所以也导致了媒体人对自己生产价值的迷惑。由此也衍生出与很多行业从业者相同的问题:媒体人的理想薪资水准往往不是从自己生产的产品来计算的,而是以自己的需求计算的——上有老下有小就多,无牵无挂就无所谓。

还有一点是很多媒体人自己不愿承认,就是你1万块月薪的大编,和4000块月薪小编,在当前的资讯转型大潮之下,产出效果很多时候是一样的。

而当内心深处发现这个残酷现实之后。离心力的转轮就会飞快地提速。

新路径

事实上,每一次媒体出现新平台变化时。都会引发媒体人的所谓“离职潮”。90年代电视报道力度不断升级,从报纸走了一批人;世纪交替之时门户网站崛起,从报纸、电视走了一批人;现在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微博、微信、APP移动端口火的不行,又从报纸、电视、门户走了一批人。

挺有周期性的对吧?当“自媒体”出现之后,所有的网站、视频、报纸、电视一群无论诞生时间长短,一瞬间似乎都成了“传统媒体”。划分“新旧”的那根线似乎一直在跟着时代向前推进,而后面的“旧”也跟着越来越长。

都说自媒体对媒体的冲击如此剧烈,使媒体人相继离职开始创业。可媒体人是以信息为原料做加工工作,而信息的消化本身其实是个学习的过程——当你连毛都没长齐,谈何玩转?

资深者的离职转型,无非就是在工作中学习的多了,艺多不压身,换条新路走。而面对自媒体的冲击,提个问题:没了自媒体的所谓“旧媒体”,是能继续生存的,而没了“旧媒体”的自媒体,能独立生存么?没有原料的精加工不过是一大批空厂房罢了。所以二者不是“取代”的关系,而是时间相对一新一旧,产业链条一枝一根的关系。

一法通、万法通。从个人来讲,每一个资深媒体人都有自己的意见领袖特质,而资浅者只凭着智商上的错觉和新潮事物好奇,不是说玩不了,但空间总归没那么大。

累了

新闻菜鸟们是憋屈的,不管是真理想,还是专业惯性,进入行业之前的所有美好憧憬,初入行时因知识面的欠缺产生的紧迫感,都还没有来得及好好平息,“行业系统性崩盘了,赶紧离开吧”的劝说就如泻湖般扑面而来。

当前的媒体行业就像一个充斥着优质单身女性的俱乐部。刚入会的还是小姑娘的都会说:本小姐聪明腿长颜值高,不是个高富帅不嫁的嘞;过了好几年就会变成等累了,想嫁了。

于是乎,稍微靠谱点的“男人”来一追就到手了。

不管我等的自尊心是否愿意承认,但客观现实就是,无数的优秀媒体人就是这样离开了版面和头条,成为了一个一个嚷嚷着要让自己新老板上版面和头条的人。

这不是节操不节操的问题,这是一种行业的寂寞,一种人人都在孤芳自赏后认清现实的寒冷。为什么一有资深媒体人离职,就会在自己的感慨中向离别的同事们用上“坚守”这种壮烈的词汇?

在尊敬曾经战友的同时,无意中也表达了:别了,情怀,哥/姐去欢喜了。

责任编辑/林琳

猜你喜欢

资深智商报纸
纪念香港资深演员——吴孟达
报纸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桂北乡贤所撰《资深集》及《资深集补篇注释》相关问题述略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公布第三批资深会员名单的通知
高冷,是因为智商太高
资深重装备来一套
智商欠费的男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