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马日本乙型脑炎的诊断与鉴别
2016-02-23付群莉
付群莉
(辽宁省朝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 朝阳 122000)
牛、马日本乙型脑炎的诊断与鉴别
付群莉
(辽宁省朝阳县动物卫生监督所,辽宁朝阳122000)
本病又称流行性乙型脑炎,是由日本脑炎病毒所引起,也是人畜共患病。
1 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由库蚊叮咬传播,有明显季节性,7~9月流行,马、牛、羊、猪均易感,3年以下驹特别是当年驹、成年马和牛、羊多呈隐性感染。
2 临床症状
牛:发热,发热时食欲消失,呻吟,磨牙,痉挛,转圈以及四肢强直和昏睡。急性者经1~2d,慢性10d左右可能死亡。小犊生下后哺乳困难,步态异常,头部震颤。
马:潜伏期4~15d,病初体温39.5~41℃,可视黏膜潮红、略黄染。食欲减退,头下垂,避光,驻立时依靠墙壁。有些马病毒侵害脑脊髓,沉郁,全身反射迟钝,眼半闭。站立时两肢交叉,或四肢失去平衡,或作圆圈运动,走路歪斜、摇晃。严重时站立不稳,后躯麻痹,卧地不起,四肢作游泳动作。少数病畜狂躁不安,乱闯越墙。一般沉郁、兴奋交替发作。部分病马经1~2d体温恢复正常。病程2~3d,或者7~20d。
3 病理变化
马脊髓液增多,软脑膜和实质充血、出血、水肿,肝、肾浑浊,心内膜出血。牛、羊主要呈非化脓性脑炎变化。
4 诊断要点
本病7~9月流行,3岁以下尤其当年驹多发,体温39.5~41℃,沉郁,全身反射迟钝,眼半闭,两肢交叉失去平衡,走路歪斜,或作圆圈运动,严重时卧地作游泳动作。牛痉挛、转圈、呻吟、磨牙、强直和昏睡。成年畜少发生。
5 类症鉴别
5.1马传染性脑脊髓炎类似处:有传染性,波那病走路踉跄,食欲减退,黄疸,作圆圈运动;马传染性脑脊髓炎头下垂、眼半闭、嗜睡。不同处:波那病,脊柱感觉过敏,对光线、音响和触摸表现惊恐,病死率90%。马传染性脑脊髓炎,不愿采食或衔草不嚼不咽,瞳孔散大,呼吸4~6次,直肠检查时大肠、直肠多硬粪块,尿如油,血浓稠,兴奋时皮肤知觉过敏,反射性增强。
5.2脑膜脑炎类似处:沉郁,闭目垂头,靠墙站立,兴奋时乱闯越槽,卧地作游泳动作,兴奋、沉郁交替发作。不同处:无传染性,体温较高(40~41℃),兴奋时狂暴、不避障碍跳跃甚至前肢腾空后肢立地、癫狂猛进,侵害人畜较日本乙型脑炎更甚。发病与季节无关。
5.3脑及脑膜充血类似处:体温不高,沉郁时感觉迟钝,垂头站立,兴奋时狂躁不安,乱闯越槽。不同处:无传染性,多在炎热劳役、车船运输、奔驰后发病。头盖灼热,眼结膜潮红而不黄染。
5.4脊髓炎和脊髓膜炎(弥漫性脊髓炎)四肢共济失调,站立不稳,后躯麻痹,反射机能消失。不同处:无传染性,发病与季节无关,脊髓炎向前蔓延则麻痹的部位也向前移,最后膀胱和肛门括约肌麻痹。
5.5慢性脑水肿类似处:有时先兴奋后沉郁,眼半闭,全身反射迟钝,四肢常交叉站立,失去平衡。常靠墙站立,有时作圆圈运动。不同处:体温不升高,行动执拗而不易驾驭,听觉反应常不与音响发生的方向一致,严重时眼球震颤,有时发生癫痫样惊厥。
5.6牛狂犬病类似处:有传染性,沉郁,磨牙,呻吟,有兴奋神经症状。不同处:被狂犬病病犬咬后发病,兴奋时挣脱缰绳冲撞,视力障碍,不断哞叫,流涎,吞咽因难,腹痛、排黑色稀粪。
5.7铅中毒(牛)类似处:肌肉颤搐,磨牙,转圈。不同处:采食有含铅物质(如油漆、颜料、铅化合物、铅矿冶炼厂的废水)而发病。步态蹒跚,感觉过敏,口吐白沫,瞳孔散大,角弓反张,惊厥而死。
5.8氟乙酰胺中毒(牛)类似处:沉郁,磨牙,呻吟,痉挛(阵发性)。不同处:因采食混有氟乙酰胺的饲料而发病。空嚼流涎,口角流粉红色泡沫,步行蹒跚,阵发性痉挛持续9~18h,突然倒地抽搐、狂叫,角弓反张,四肢痉挛,瞳孔散大、口吐白沫。
6 防治措施
注意防蚊灭蚊,更要注意消灭越冬蚊,在疫区用1%敌百虫液喷洒畜体,尤其是幼年畜。在5月蚊活动之前用乙型脑炎弱疫苗预防接种。对病畜在治疗过程中要注意护理,防止因久卧发生褥创,有食欲时应给予易消化的青草。为促进食欲调节消化机能,用人工盐50g、食母生200片、多酶片20~30片、复合维生素片30片一次服用,2次/d。如血液浓稠,从颈静脉放血1000~2000mL,同时用生理盐水3000mL、25%VC6~8mL、樟脑磺酸钠20mL、40%乌洛托品50mL静注。为降低颅内压,用山梨醇或甘露醇500~1000mL、10%葡萄糖500mL静注。如狂躁兴奋,用安溴剂120~150mL、10%葡萄糖500mL静注。或用氯丙嗪500~1000mg肌注。为防止微生物感染,用青霉素200万IU肌注,同时用10%磺胺嘧啶100~120mL加含糖盐水500mL静注,1次/12h。
10.3969/J.ISSN.1671-6027.2016.1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