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地区生猪规模养殖污染现状与对策
2016-02-23王秀云
王秀云
(河南省上蔡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驻马店 463800)
平原地区生猪规模养殖污染现状与对策
王秀云
(河南省上蔡县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南 驻马店 463800)
摘要:近年来,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调节下,平原地区生猪规模化养殖有了长足发展,为保障畜产品市场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和社会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生猪规模养殖给周边环境带来严重污染,已成为当前生态环境建设的难点。为探讨生猪规模养殖场环境污染治理的机制,促进生猪产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笔者结合平原地区生猪规模养殖的状况,就如何加强生猪规模养殖环境污染治理略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生猪养殖;平原地区;污染;现状;治理措施
1生猪规模化养殖污染现况
1.1养殖现状
平原地区地理位势优越,交通便利,气候适宜,粮食充足,农民素有养猪的习惯,使得平原地区生猪存出栏量占据全国重要地位。特别是当前生猪养殖方式已发生变化,散户退出,规模化养殖,生猪养殖规模化率达到80%以上,提高了30多个百分点,正在从“副业”过渡到“专业”。据环保部统计,2014年畜禽养殖业COD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的46%,规模养殖粪污处理问题成为生态环境建设中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儿”。因此,在发展生猪规模养殖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环境污染治理,实现畜牧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1.2污染现状
一是生猪规模养殖粪便生产总量逐步增加。粗略推算每年畜禽养殖产生的粪便约10.6亿吨,尿液8.7亿吨,猪产生粪便量最大,占57.6%,而生猪养殖趋于规模化,所以说规模化生猪养殖产生的粪便量呈增长趋势。二是大多数规模养猪场目前采用水冲粪或水泡粪的形式处理粪便,大大增加了粪污的排放量,加剧污染环境。三是治理污染难度大。平原地区人口集中,劳动力报酬高,利用粪便加工肥料成本高,再加上近几年生猪市场行情起伏跌宕,养殖利润微薄,使得养殖场不愿投入成本治理污染。种植业中复合肥料易购,使用方便,已成为当前种植业的主要来源。
1.3治理现状
一是养殖场普遍存在以生产为主导,环保意识差,总认为养猪是自己的事,污染治理是政府和社会的事,根本不主动考虑污染治理的问题。二是生猪养殖粪污防治技术研究不够,推广应用乏力,缺少符合地方特点的污染防治模式;三是工厂化处理成本偏高,政策支持和引导不力,化肥、复合肥的大量应用,使得粪便资源利用受阻。四是治污设施运转费用无法保证和监管措施缺失,导致大批已建成的治污设施无法正常运行,造成资源浪费,而有关法律法规过于宽泛,导致环保执法力度不够,效果不佳。
2生猪养殖污染治理对策
2.1统筹兼顾,综合利用
根据国内外生猪养殖污染治理的经验,结合平原地区地理位势的特点,建立种植与养殖平衡体系,实现物质与能量的循环。研究制定不同的治污模式,供养猪场选择,最终达到“以种定养、综合利用”的目标,实现粪污的有效利用。
2.2政府推动,养殖场为主
治理粪污,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一项事关社会全局和子孙后代的大事,政府有责任引导,养猪场有义务进行治理。通过政府政策扶持引导,形成以养猪场为投资主体,各方积极参与,法制化监督、规范化管理,商业化运作的治污局面。
2.3严格落实新建养猪场准入和旧猪场改造制度
新建养猪场,要认真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保证新建养猪场基本达到零排放,实现增量不增污,严格控制生猪养殖污染蔓延。对于现有养猪场,落实“以奖治污、以奖代补”政策进行综合治理,有效降低现有养猪场的污染,同时还要大力推广清洁生产新技术,树立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努力探索出一条生猪养殖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及综合利用的途径,达到促生产、保环境的良好局面。
收稿日期:2016-04-01
作者简介:王秀云(1982-),女,本科,助理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卫生监督工作。
doi:10.19369/j.cnki.2095-9737.2016.08.169
中图分类号:S851.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9737(2016)08-01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