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羊小反刍兽疫(PPR)防控研究

2016-02-23许小桂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6年12期
关键词:洞口县兽疫山羊

许小桂

(湖南省洞口县石江镇动物防疫站,湖南 邵阳 422300)

山羊小反刍兽疫(PPR)防控研究

许小桂

(湖南省洞口县石江镇动物防疫站,湖南邵阳422300)

小反刍兽疫;湖南洞口县病例;疫情处置;疫苗免疫;检疫;科普宣传;全国防控措施;效果

小反刍兽疫(Peste des petits ruminants,PPR)是一种感染山羊、绵羊和野生小反刍兽的严重的烈性、接触性传染病,特征为发热、口腔及舌黏膜糜烂、流泪、流鼻液、腹泻和肺炎。国际动物卫生组织(OIE)将该病列为A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入一类动物疫病。湖南省洞口县2014年3月发生山羊小反刍兽疫疫情,通过临床诊断、上报疫情、采样送检、流行病学调查、国家实验室确诊、扑杀、无害化处理、发布封锁令、设立消毒哨卡、疫情监测排查、紧急免疫接种等防控措施,果断科学地处置了疫情,近2年,加强小反刍兽疫疫苗免疫、监测排查、检疫和科普宣传工作,有效控制了小反刍兽疫疫情。并对全国小反刍兽疫疫情发生规律、防控情况进行了研究。

1 湖南洞口县2014年3月科学处置一起山羊小反刍兽疫疫情

1.1疫情报告

2014年3月22日,湖南洞口县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简称指挥部,下同)接到洞口县毓兰镇重大动物疫病防治领导小组的疫情报告,该镇金竹村3个养殖户的羊从3月11日开始,出现高烧、眼、鼻流脓性分泌物、呼吸困难、腹泻等症状,并大批量死亡。3户有发病羊360只,其中死亡234只,发病率100%,病死率65%。

1.2临床诊断和采集病料送检

洞口县指挥部接到报告后,立即派县兽医局兽医师前往该地进行诊断和疫情调查。技术人员通过对病羊和死羊的临床检查和病理解剖,怀疑为重大动物疫病,立即按《动物疫情监测采样规范》,采集病料向省级、国家级实验室送检。

1.3疫情确诊

3月24日,湖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诊断为疑似小反刍兽疫疫情。3月25日,经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确诊为小反刍兽疫疫情,并经农业部发布了洞口县首次发生小反刍兽疫疫情。

1.4疫情处置

洞口县指挥部立即启动了《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洞口县人民政府于3月25日发布了洞政令[2014]1号封锁令,严格按照农业部《小反刍兽疫防治技术规范》,组织县畜牧水产局、洞口县毓兰镇人民政府等相关单位人员按应急预案各自职责,组成了流行病学调查、采样、扑杀、消毒哨卡及后勤保障等5个工作组开展工作。湖南省兽医局张副局长、湖南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黄科长、邵阳市兽医局凌书记、皮副局长、洞口县政府副县级干部李某、洞口县畜牧水产局刘局长等领导亲临防控现场、掌握情况、靠前指挥,确保处置有序开展。到3月25日晚上24点,疫点处置工作结束,共扑杀病羊和同群羊395只,补偿农户损失94800元。并对病死羊、被扑杀羊按国家规定标准进行无害化处理;对排泄物、被污染或可能污染饲料和垫料、污水等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对被污染的物品、交通工具、用具、禽舍、场地进行严格彻底消毒。同时在掩埋地点设立封锁圈,挂上警示牌,防止人畜进入。3月26日起在疫区金竹村出口设立临时检疫消毒哨卡,从畜牧水产局和毓兰镇政府抽调12名工作人员实行24h值班。4月17日,经市、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无疫情符合解除封锁令条件,由洞口县人民政府于发布了洞政令[2014]2号解除封锁令,撤销临时设立的动物检疫消毒哨卡,恢复疫区反刍动物的出入。

1.5疫情监测排查和紧急免疫接种

从3月26日开始,洞口县全面开展小反刍兽疫排查,并实行日报告和零报告制度。到5月12日全县共排查了23个乡镇、596个行政村和居委会、其中养羊户10960户、存栏羊34239只,没有新发病例。4月7日我县共调入小反刍兽疫疫苗1.5万头份,从4月8日开始,我们组织人员对毓兰镇39个村存栏的1167只羊和全县所有存栏20只以上的102户规模养羊场进行了紧急免疫接种,全县共免疫512场(户),免疫羊13615只。

1.6流行病学调查

经调查,确认此起疫情是由洞口县洞口镇养殖户肖某3月4日从长沙市宁乡县喻家坳乡玉山村李某家中调入了14只“湘中黑山羊”(其实为“金堂黑山羊”),又转销给王某、赵某、朱某3个养殖户,在没有采取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就和自己家中饲养的山羊混群而引发感染。而李某是从四川省金堂县三星镇家畜交易市场购入210头山羊,陆续分批销往湘潭、益阳、邵阳洞口、永州等地,销售198只羊给15个养殖户,其中有10个户发生小反刍兽疫确诊病例,发病率55.1%、死亡率71.8%,都进行了疫情处置。因此洞口县此次疫情为输入性小反刍兽疫。

2 洞口县近二年来对山羊小反刍兽疫防控情况

针对2014年3月洞口县发生的小反刍兽疫疫情,洞口县每年在春、秋季动物防疫会议以及乡镇站长会议上,布置小反刍兽疫防控工作。

(1)进行小反刍兽疫疫苗免疫。以原发生小反刍兽疫疫情的又兰镇金竹村为半径,5km区域含毓兰镇、花园镇、花古乡、古楼乡19个村的山羊以及全县存栏20只以上的规模养羊场进行小反刍兽疫疫苗免疫,年免疫小反刍兽疫疫苗1.2万只以上。

(2)每年对小反刍兽疫2次以上排查监控。

(3)对养羊户进行小反刍兽疫防控知识科普宣传。每年下发《小反刍兽疫防控知识》资料1万余份,发到村、组、户(养羊户)。每年基层农技推广(养殖)补助项目技术培训班上重点讲授小反刍兽疫防控知识,2016年8月培训班上有120个牛羊养殖户参加。

(4)进一步加强了检疫监管。2014年4月以来各乡镇强化了对山羊及产品调运检疫监管,对已调入我县非疫区山羊,详细登记来源、种类、数量、去向、用途等,并对运载工具严格消毒,对已调入非疫区山羊要实行隔离、监测,确认无疫后方可合群。从2014年4月起到至今禁止所有贩运户、养殖户跨县调运羊只,县内限制羊只异动,销售商品羊要报检,严防小反刍兽疫疫情再次发生。实践证明,采取以上措施,防止了小反刍兽疫疫情发生。2014年4月后到至今,在洞口县再没有发生一起小反刍兽疫疫情。

3 小反刍兽疫防控知识科普宣传

3.1病原体和流行特点

小反刍兽疫也称羊瘟、假性牛瘟,是由副黏膜病毒科麻疹病毒属小反刍兽疫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口炎、腹泻、肺炎为特征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传染源多为患病动物及其分泌物、排泄物以及被其污染的草料、用具和饮水等;主要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感染途径以呼吸道为主,饮水也可以导致感染。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高发期在4~5月。根据2014、2015年疫情情况分析,这2年的3~5月为疫病高发期,可能与上半年山羊引种调运高峰期有关。

3.2临床症状

山羊临床症状较典型,绵羊症状一般较轻微;突然发热,体温高达40~42℃,病羊口腔内膜轻度充血,继而出现糜烂,初期多在下齿龈周围出现小面积坏死,严重病例迅速扩展到齿垫、硬腭、颊以及舌部,坏死组织脱落形成不规则的浅糜烂斑;病初有水样鼻液,此后变成大量的粘脓性卡他样鼻液,阻塞鼻孔造成呼吸困难,鼻内膜发生坏死,眼流分泌物,出现眼结膜炎;严重的支气管肺炎和尖叶性肺炎,咳嗽、呼吸紧张;多数病羊发生严重腹泻或下痢,造成迅速脱水和体重下降、消瘦;食欲减退;怀孕母羊可发生流产。潜伏期一般为4~6d,最长可达到21d,《国际动物卫生法典》规定潜伏期为21d;发病率达60%以上,病死率可达50%以上。

小反刍兽疫应与牛瘟、蓝舌病、口蹄疫、羊痘等临床鉴别诊断。小反刍兽疫同时具有高热、口炎、腹泻、肺炎、病死率高等5个特征,牛瘟、蓝舌病、口蹄疫、羊痘即没有。

3.3实验室诊断

血清学检测方法:抗体检测可采用竞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病原学检测方法:病毒检测可采用琼脂凝胶免疫扩散、抗原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实时荧光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普通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对PCR产物进行核酸序列测定可进行病毒分型。也可用ELISA检测小反刍兽疫抗体试剂进行定性检测,简单方便。疑似患病动物的病料需经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研究中心进行确诊。

3.4流行病学调查

山羊高度易感,绵羊次之,牛呈亚临床感染,野生动物中野羊易感,猪可被实验性感染,未见人感染该病的报道。

研究表明:小反刍兽疫1942年首次在非洲报道发生,随后蔓延至大部分中东国家和中亚、远东地区。中国2007年7月首次报道小反刍兽疫疫情,中国西藏的阿里地区革吉、日土、扎达、改则4个县发生小反刍兽疫。西藏2007~2008年扑杀及无害化处理染疫及同群羊111967只。我国早期发生小反刍兽疫地区,均位于中国边境地区,可能与周边国家发生该疫情有很大关系。如新疆周邻8国,其中与巴基斯坦接壤的培什布尔干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野生动物很容易越过边境进入我国,西藏与印度、尼泊尔、缅甸等PPR感染国家接壤,其家养或野生动物通过交通要道进入我国,将PPR传入。因此我国将PPR列入13种国家外来动物疫病疫种之一。

2014年为全国小反刍兽疫爆发期。据农业部兽医局2014年5月15日发布的疫情消息,2014年1~5月全国先后有22省市(直辖市)爆发小反刍兽疫疫情,先后依次发生为:新疆、甘肃、内蒙、宁夏、辽宁、湖南、安徽、江西、江苏、广西、吉林、重庆、四川、湖北、浙江、山西、黑龙江、贵州、云南、陕西、河南、广东,占31个省的71.0%,小反刍兽疫疫情已死亡羊和捕杀羊只65526只。其中云南楚雄州2014年3月8日~4月27日,共有10县市41个乡镇141个村259个组503户发病羊11977头,死亡1605头,共扑杀病羊及同厩羊12067头,占全国的1/6。

3.5防控措施

鉴于小反刍兽疫是外来和输入性动物疫病,采取的防控措施是“把好四关”:

(1)把好“入场关”,确保引进羊只无疫。引进羊只时,要搞清楚羊只的来源和背景,不要购买没有检疫证明的羊只。羊只调入后,至少要隔离观察1个月,确认健康无病后,方可混群饲养。

(2)把好“管理关”,提高养殖场所生物安全水平。要在当地畜牧兽医部门指导下,建立健全防疫制度,加强防疫管理。做好相关场所及设施设备的清洗消毒工作。对过往车辆以及场区周围的环境、场舍、用具、工作人员的衣帽鞋等进行严格的消毒;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杜绝羊群与野生羊等接触;严禁一切外来人员、无关人员进入或参观动物养殖场区。羊群转场、放牧时,要防止交叉感染。

(3)把好“防疫关”,确保免疫密度和质量。在农业部批准实施免疫的地区,要在当地兽医部门的指导下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并做好疫苗免疫效果和风险评估。

(4)把好“扑疫关”,鉴于小反刍兽疫是外来和输入性动物疫病,发生一起疫情扑灭一起,对染疫羊和同群羊一律实施扑杀无害化处理,防止死灰复燃。

4 对全国小反刍兽疫防控研究与预测

我国为养羊大国,年羊的饲养量达6亿只,必须控制和消灭对羊业危害最大的疫病-小反刍兽疫。2014年,全国按照农业部《小反刍兽疫防控应急预案》,《小反刍兽疫防治技术规范》《小反刍兽疫消毒技术规范》处置疫情,控制住小反刍兽疫疫情。2014年下半年疫情减少,2015年只发生7例∶湖南衡阳(5月)、广西河池(5月)、吉林辽源(5月)、贵州六盘水(5月),西安(5月),江西赣州(8月),贵州安顺(9月)。2016年只发生1例∶江苏南通(1月)。农业部2015年12月发布《全国小反刍兽疫消灭计划(2016-2020年)》,只把西藏和新疆小反刍兽疫列入国家强制性免疫疫种(免疫地区),并每年对西藏、新疆进行小反刍兽疫免疫效果及风险评估。2016年7月农业部发布公告,从2017年起把小反刍兽疫调整为全国性强制性免疫疫种。2016年3月农业部制订了《农业部无小反刍兽疫区标准》。我们相信,在国家农业部统一指挥下,上下努力,万众一心,中国一定能提前在2020年前消灭小反刍兽疫,为全世界控制和消灭小反刍兽疫做出贡献。

[1]陈桂华.洞口县山羊感染小反刍兽疫的调查与体会[J].湖南畜牧兽医.2014,(03)∶28-29.

[2]王昌建,等.湖南省一例小反刍兽疫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4,(10)∶27-29.

[3]王乐元,等.中国西藏小反刍兽疫的发生状况与防控[J].畜牧兽医学报2011,42(5):717-720.

[4]刘永宏,等.小反刍兽疫在中国的流行趋势及应对措施[J].动物医学进展.2015,36(1):110-113.

[5]陶鑫,等.关于楚雄州小反刍兽疫疫情防控的思考[J].上海畜牧兽医通讯.2015,5:56-58.

10.3969/J.ISSN.1671-6027.2016.12.006

猜你喜欢

洞口县兽疫山羊
夏季如何让山羊增膘
The Longest Winter Holiday
艺术天地yishutiandi
北票市小反刍兽疫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小反刍兽疫的诊断与治疗防控措施
山羊受骗
Teaching Reflection ofCulture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聪明的山羊
小反刍兽疫病毒化学合成表位多肽对小鼠的免疫效果研究
What Will Robots be able to do in the Fu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