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抗战时期冀中平原根据地的作用

2016-02-23尹小杰

党史博采·理论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游击战粮仓

尹小杰

[摘要]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冀中平原建立革命根据地,扩大抗战影响,组织动员冀中百姓参加抗战,并为战斗在太行山脉的八路军战士提供了抗战物资用品;在不断发展壮大抗战队伍的同时,还有利地牵制了华北的日军,利用各种有利机会打击消灭日军,并对华北抗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游击战;冀中根据地;粮仓;抗战影响力

一、抗战爆发后,游击战发挥巨大作用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共中央根据国共再次合作协议和洛川会议的决定,将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随后,改编后的八路军三个师开赴华北抗战前线。到达华北地区后,八路军115师、120师、129师各师同敌人展开了游击战,利用太行山脉的有利地形给日军以沉重的打击。在平型关大捷、雁门关伏击战、夜袭阳明堡等几场大胜仗下来,八路军战士们更加坚定了抗战胜利的决心,也给被日军残害的平民百姓带来了温暖和希望。

对平型关大捷、雁门关伏击战等战役的胜利来分析,八路军采用的是长征时期总结的战术打法——游击战。

游击战,是由最初出自红军时期的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演变而来适合八路军的新的战略战术打法,是通过敌我兵力优劣的对比,依托或选择有利地形消灭、削弱、打击敌人的目的,进而保存、保护我方有生力量。由此可见,游击战在抗战时期成为八路军消灭山区或半山区敌人的主要战术打法,促进了八路军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二、开辟冀中平原根据地

八路军山区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粉碎了日军迅速侵占华北的目的。同时,八路军也壮大了队伍,解救农民于水火之中,而且得到百姓的支持和拥护。但是,由于山区地理环境的条件,再加上日军侵华以来在中国大地上实行了烧杀抢掠,百姓的生活条件就愈加疾苦。所以,为保障八路军物资及山区百姓的吃穿问题,平原地区开辟革命根据地迫在眉睫。

自古以来,冀中平原素有“平津门户”、“华北粮仓”之称,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自卢沟桥事件之后,日军侵占了北平、天津等华北平原地区。如果在冀中平原上建立八路军革命根据地,动员组织起冀中的百姓同八路军一起抗战驱逐倭寇,那么,就会直接威胁被日军占领的平、津、保、石各大城市及日军之战略生命线——津浦、北宁、平汉三交通干线。

1938年,吕正操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带着一支队伍在冀中开辟了八路军革命根据地。冀中八路军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得到冀中百姓的大力支援。由于有志之士和青壮年的加入使得抗战队伍不断扩大,八路军的根据地也稳稳地在冀中平原扎下根基。

三、冀中平原根据地开辟使太行山和太岳地区根据地战略物资得到补充

在《吕正操回忆录》中记载,当时冀中地区日军兵力相当空虚。日军由于兵力不足,打下一个地方后,留下守备的人数很少,有的不派兵,有的派兵大多也只有班排规模,而伪军伪组织在许多地方还没有组织起来或者基础很差。所以,依靠地方党和当地人民的力量,在平津路、平汉路、津浦路之间,南边以滏阳河为界,冀中平原根据地的武装力量得到快速发展壮大。

据统计,1937年11月,“我党我军在冀中平原已占近20座县城”,“冀中平原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已发展到两万余人。”到1938年10月,冀中部队已发展到63000多人,控制着44个县(其中有24个完整县),人口约800万的地盘。

冀中根据地和路西晋察冀根据地是唇齿相依、血肉相连的关系。正如聂荣臻所指出的:“山地是后方,平原是粮仓。平原上的斗争不好坚持的时候,部队可以撤到山岳地区休整;山地需要粮食和布匹的供应,平原地区给予大力支援。”据史料记载,1940年7月到1941年4月,冀中往路西运去粮食1900万斤。在那个时期,这1900万斤粮,足可以维持100万人10个月的生命。棉花是棉布的主要原材料,也是北方人冬季用来做棉袄御寒保暖必不可少的原料。由于山区地理环境等原因,不适宜棉花的种植,所以路西山区的八路军战士和百姓过冬就是问题。要想解决过冬问题,就要靠冀中往路西山区运布匹和棉花。据史载,冀中根据地建立以来,仅1941年一年冀中就往路西运布10余万匹,保障了路西部队和百姓过冬问题。

四、冀中平原根据地牵制了华北日军的军事行动

自从八路军冀中平原根据地建立后,日军的侵华速度不仅放慢,兵力受到牵制,而且日军的物资运输部队和侵占部队还经常遭到八路军各种各样的破坏和打击。所以说,冀中平原根据地开辟的作用和影响,对整个抗战形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正如杨成武将军当年说的那样:“晋察冀根据地能否坚持到胜利,冀中平原抗日根据地起着相当大的作用。如果冀中不能坚持,就会影响冀西斗争的发展”。

据资料记载,日军为了消灭以吕正操为司令的冀中地区的八路军主力,进行突然袭击的包围作战,摧毁其根据地,同时在政治、经济、思想上采取各种措施,以便将该地区一举变为治安地区。为了达到这个目的,1942年驻华日军司令官冈村宁次调动日军5万人,伪军4万多人,对华北地区发动了蓄谋已久的空前“五 一”大扫荡。资料显示:日军4月1日开始对冀东的“扫荡”,4月25日开始对冀西的“扫荡”,4月29日开始对冀南的“扫荡”,5月1日开始对冀中“扫荡”。从日军对八路军各个根据地“扫荡”时间上分析,日军在战略战术上迷惑并牵制八路军,而对冀中的作战才是最终目的。

由此可以得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由太行山脉的山地游击战转向平原游击战开辟革命根据地,不仅组织动员更广大的百姓参加抗战,扩大了抗战影响力,增加抗战力量,而且为太行山脉作战的八路军在军用物资上得到了有力地保障。最终有效的打击了驻华北的日军,牵制了华北日军的军事侵略扩张行动。

猜你喜欢

游击战粮仓
好粮仓就是硬底气
金口河区:守护“粮仓”织牢监督网
撂荒地变粮仓 有机种植出效益
粮仓
树懒的粮仓
华北敌后国民党军的游击战及其失败
白崇禧与抗日游击战
浅议红军游击战的作战原则
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游击战战役
回忆坚持冀南平原抗日游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