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敦煌展:民营美术馆的浓墨重彩

2016-02-23郑舜华

东方艺术·大家 2016年1期
关键词:内部空间敦煌研究院全世界

郑舜华

展览:“敦煌:生灵的歌”

时间:2015/12/01-2016/03/20

地点: 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上海浦东新区樱花路869号3-4F)

远在西北的“敦煌”,对于上海这座“东方明珠”而言,曾经只是遥远而又神秘的一个词汇。然而,在2015年的上海冬天,敦煌展览以各种具体可见、可感受的形式登录上海。展览规模之大,为敦煌展品在全世界展出的历史之最。

敦煌研究院选择将敦煌展品放到上海这样一座国际化大都市做最全面的亮相,一方面,因为上海作为艺术文化舞台和市场而言,已经足够大。另一方面,被誉为“敦煌的女儿”的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女士出生于北京,但是成长于上海,她虽然将大半生奉献给敦煌的研究和保护工作,但是,上海于她,是骨子里的故乡,有着非凡的意义。展览的成功举办,背后自然离不开她的极力推动。展览对于她,既有精神上的“返乡”意义,又有工作汇报式的动力。在此次敦煌展展出的五十余件珍品文物中,其中16件为国家一级文物。这样的重量级展览,在一家建馆历史为两年的民营美术馆的发展履历上,必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展览空间方面,喜玛拉雅美术馆乃是由日本著名建筑师矶琦新设计。树状的结构,迷宫式的布局,令内部空间既有超现实的观感,也有极大的可塑性。为了更好地呈现展品,喜玛拉雅美术馆方面又邀约专业的建筑设计事务所对展览内部空间进行重新设计,力图再现敦煌当地风貌。一方面,敦煌研究院展出15个复制洞窟中的8个,也是由于敦煌研究院近20年来极力对洞窟进行数字化采集和保存、再现,因此才能让全世界都分享到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

另一方面,敦煌研究院对这次展览持着极其开放的态度,主动提出希望为此次展览增添新的环节。因此,喜玛拉雅美术馆方面引入和策划了21位当代艺术家的作品,穿插在壁画作品中做展陈,古代和当代艺术在呈现方式上得以面对面对话,这种方式令人耳目一新。当代艺术家到底从敦煌这样的母体文化中学习了什么,学习了多少,在这种饶有趣味的展陈方式中,立竿见影地体现

出来。

在上海同时期的展览中,敦煌展无疑有鹤立鸡群之优势。相比遥远的西北,在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就能观赏和学习敦煌壁画,免去长途跋涉之苦,对于民众而言,展览开始之初,就已经吸引了日均2000人的客流量。

喜玛拉雅美术馆为了让展览更接“地气”,也作了多方尝试(如加入舞蹈、乐器演奏等其他艺术形式来演绎展览)和努力,随后几周接连举办各种专家论坛,普及公众教育。同时辅以全面的大众媒体宣传,高频率的自媒体活动预告和宣传,加上灵活的美术馆经营应对举措(如延时开放),多管齐下,在上海这样面对全世界的国际大舞台上,敦煌展能够持续升温到什么程度,不仅是主办方所期待的,也检验着上海这座高度商业化的城市对文化的热爱程度。

猜你喜欢

内部空间敦煌研究院全世界
为什么全世界都迷恋冰墩墩
公共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形象探讨 以河南省城乡规划研究中心为例
你忘了,但全世界都记得
不敢告诉你的话,要大声讲给全世界听
敦煌研究院与大英博物馆首签合作备忘录
全世界都说你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