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马古道行
2016-02-23雷振民
雷振民
茶马古道行
雷振民
雷振民
1931年9月生,沈阳市人民政府经信委离休干部。系沈阳市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新诗学会理事,辽宁省散文学会会员,辽宁省诗词学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从20世纪50年代起,在多种报刊上发表小说、散文和诗歌。出版个人诗集 《流云》《潇潇雨》《瑟瑟秋风》《反腐倡廉的歌》《后花园的神话和传说》等。
女儿安排并陪同我到云南旅游已经是第四天了。是日,可谓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我们来到了丽江的拉市海岸边。游览茶马古道是这次游程的重点项目。
很早就听说在我国的西南和西北地区,有一条分为两股干线的茶马古道,它可以同丝绸之路相媲美,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于是萌生了一个梦想,盼望有朝一日身临其境,一睹它的“尊容”。如今,即将美梦成真了。
茶马古道,顾名思义,它必定是和茶和马密切相关的,追其源头是“茶马互市”的交易。众所周知,康臧高寒地区的人们,以牛羊肉为主食,没有或少有蔬菜,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而茶叶既能分解脂肪,又能防止燥热,于是养成了喝酥油茶的习惯。但是藏区不产茶,而川滇地区能够生产大量的茶叶;另一方面,川滇地区基于民间役使和军队争战,则需要大量的骡马,藏区无疑拥有骡马的优势,于是互通有无,茶马交易应运而生。但茶马互市只是个起源,随着经济的发展,茶马古道的交易远不限于茶和马了。在互通有无中,藏区的毛皮、药材等,川滇的布匹、食盐、日用器皿等也都成为茶马古道上不可或缺的交易品。商品种类的增多,也正是茶马古道日益繁荣发展的原因所在。
茶马古道的“古”字,也是名不虚传的。说起来确实很古了。它是从唐宋起,到民国时期,一直川流不息的一条汉藏民间贸易的交通要道,大体算来,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说它“古”是当之无愧的。
除了和茶与马有关,除了“古”字之外,我觉得茶马古道还应该添上一个“长”字。茶马古道的主干线有两条,即川藏线和滇藏线。除主干线外,还有很多支线,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交通网络。说它长,确实很长。川藏线是从四川雅安一带的茶产区起,经康定、炉霍、甘孜、昌都等地到达西藏地区,全长约三千一百多公里。滇藏线是起自云南西部洱海一带的产茶区,经丽江、香格里拉、昌都等地至西藏地区,全长约三千四百多公里。况且这都是指国内而言的,事实上,茶马古道已发展成民间国际贸易的通道,在这条通道上运输的商品,已销往不丹、尼泊尔、缅甸和印度等邻邦诸国。我们今天寻游的是滇藏线,具体说来,是丽江地区的茶马古道路段。这里风光旖旎,景色秀丽,令人心旷神怡。
其实,在茶马古道上主要的运输工具是骆驼,多是骆驼马帮。真正由马匹组成的马帮是很少的。这是因为马与骆驼在运输能力上的差距是很大的。当时,特别是明清时期,每年要有数百万斤茶叶贩运,靠马的运力是不能胜任的。
我们的旅游团队,组成了一个游览马队,芳名叫“风云马帮”,是个以马为成员的纯粹的马帮。该选马了,对我来说,这当然很重要。这里有几十匹马,虽没有薛仁贵的那种高大的红鬃烈马,但个头、毛色也总有不同,况且这只是外表,每匹马的习性如何,更不得而知。我虽在五七干校时喂过马,也骑过马,但现在究竟是八十多岁了,要骑的马必须是老实一点的。我不是伯乐,相马无术,只好靠驯马人帮我挑了一匹看样子很温顺的枣红马。这匹马堪称膘肥体壮,很可爱。我面临的情景将是“古道,西风,胖马”了。马的鞍子很美,马镫也非常好看。大家帮我骑上了这匹“高头大马”,顿时,产生了一种雄伟高大之感。我们的“风云马帮”一共有十几匹马,每四匹马为一个小组,有一位驯马人领着。我的坐骑是马帮的第二位。虽叫马帮,但马背上什么货物都没有,我带了个背包,权当茶叶驮子吧。
我们浩浩荡荡地出发了。先走平原田地,后则攀山越岭,在茂密森林中的小道上穿行。走着走着,我的马向前抢了几步,与头马并驾齐驱了。它靠近了头马,交头接耳,像是要说些什么,头马却不太理他,是否有点卷面子,无法判定。此时,驯马人吆喝了几声,可能是用“马语”重申铁的纪律吧,致使我的马放慢了脚步,正常归队了。
山坡上大大小小的石头很多。有的石块看样子也很古老,“古老的石头会唱歌”,可我没有听到。马走着,也尽量选择着好走的路。此刻,我们走的山路恰好在悬崖之上,树木很茂密,往下看很坡、很陡,很瘆人。过去我听说,骑马之人最怕的是“马失前蹄”。走着,担心着。这时,枣红马踏上的一块不太大的石头,在马蹄下翻滚了下去,我的马本能地一闪,我的身子也随之蓦地一晃。好在有惊无险,却也出了一身冷汗。驯马人见我颇有惧色,连忙叮嘱我不要怕,这马是有经验的,“老马识途”,绝不会跌倒,更不会掉下山崖,尽管放心。试想当年,在茶马古道上,不知道出了多少次危险情况,流汗定是家常便饭,流血的事也是在所难免的。看资料,一些贫民为了生存,冒着很大的风险,常年奔波在茶马古道上,他们披星戴月,他们风餐露宿,他们忍饥挨饿,他们行走在世界上地势最高、山路最险、漫长的茶马古道上,用血汗谱写着一曲生存之歌,探险之歌,给茶马古道注入了他们的坚强和智慧,同时也养成了讲信用、重义气的性格,增长了勇气和能力。
我们前行的右侧有一块较大的路碑,上面镌刻着“茶马古道”四个大字,很醒目,很秀气,也很精美。我的坐骑在碑前站了一会儿,有人给我拍下了一张珍贵的照片,记下了这个难得又美好的瞬间。当然,这块路碑是今人为方便旅游设立的。人们说,在茶马古道上,有很多反映浓厚的文化色彩的雕塑,特别是各民族的许多艺术家,沿途在石壁上刻下不少的佛像,还有一些大象、狮子、骆驼、猎犬等动物,日月星辰等石雕也不胜枚举。他们传播着民族的宗教的风俗和文化,从而使茶马古道平添了无比的艺术魅力。
我们 “风云马帮”曲曲弯弯地穿越着山林,大约一个小时之后,来到一个山崖的平台上,这是一处休息站,类似高速公路旁的“服务区”。在这里,不仅要歇人打尖,而且要歇马喂马。是啊,人骑在马上总是比较舒服的,马呢,要驮人、驮物,要选路,要前行,是付出最多的,是最苦最累的,总不能“又叫马儿跑,又叫马儿不吃草”吧。我女儿抢先下马,买了两小盆蚕豆,每盆5元,递给我一盆。这是当地人早已准备好的喂马饲料。我下了马,拿着饲料送到了我的枣红马嘴巴前面。那马儿好像早就知道有这个节目,旋即把嘴巴伸进了盆里,叨了一口蚕豆,又抬起头来看了看我,想必是对我拿给它食物表示感谢吧。我边喂着,边抚摸马儿的鼻梁,又捋着头顶和脖子上的鬃毛,顿时,萌生一种说不清也道不明的热切之感。马呢,是否也有同感?“天上的星星也了解我的心”,我哼唱着,但马儿是否了解我的心,不得而知。这次旅游,我在滇池边上喂过飞来抢食的红嘴鸥,我在“七彩云南”的花园里喂过美丽的孔雀,都有一种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亲切感,但总没有这次的感情浓烈,也许是因为这匹枣红马驮着我安全地走过了坎坷的山路吧。
我们“风云马帮”经过一番艰辛的劳顿之后,终于“返航”了。下山总比上山容易。大家怀着喜悦的心情,高高兴兴地回到了出发地。我的心情很好,女儿给我在“风云马帮”的旗帜下,拍了纪念照。
我和旅友们,在拉市海上划了一阵小船,然后走进了一座茶艺作坊。大家围坐在几张桌子前,听着一位纳西族姑娘,讲解着茶艺和茶道,品尝着她一轮又一轮地递给我们的多种香茶。我看过日本人来华的茶道表演,饮过日本姑娘递给的绿茶,但总没有这次品尝的种类多、香气浓,讲解得也没有这次全面深刻,引人入胜。我在想,我们这次旅游和“茶”还是很有缘分的。刚刚走过的是茶马古道,坐下来品尝的又是几道香茶。中国的茶,特别是西南和西北地区的茶,是“窗户眼吹喇叭”名声在外的。
我平时很少喝茶,这次品味茶香,增进了对茶的感情。品味着香茶,想到了 茶马古道,想到了茶和马的关系。古时候,茶和马的交易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不那么平衡,不那么平等,甚至不合理的现象始终存在着。当时的真实情况是茶多马少,大约120斤茶叶才能换一匹马。现在茶和马如何价比,我没有调查和考证。但当时有当时的情况,互通有无各取所需,正是茶马古道产生发展和繁荣起来的动因。
我在想,茶马古道在发展各民族贸易乃至国际贸易上是功不可没的。是茶马古道,使国内各族人民繁荣了经济;是茶马古道,发展了国际贸易;是茶马古道,沟通了国内各族人民和国际邻邦的风情,交流了文化;是茶马古道,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拼搏精神和创业精神……茶马古道像一条金色的项链,镶嵌在中国和邻邦的土地上,永远闪烁着中华民族的荣耀和光辉!
夜晚,茶马古道之行使我久久不能入睡,浮想联翩,感触万端。于是草成一首七律:
史关茶马欲钩沉,古道寻游倍觉亲。
稳坐鞍骑充壮汉,攀山越岭亦青春。
茗装驮子输远域,风雨征程忍苦辛。
漫漫长途今再版,绵绵汗水洗飞尘。
责任编辑 刘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