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之天籁

2016-02-23王瑞起

辽海散文 2016年5期
关键词:王瑞天籁庭院

王瑞起

春之天籁

王瑞起

王瑞起

散文作家、编审。现为辽宁省散文学会副会长,辽宁省老教授协会人文社科委员会副会长,中国青少年写作研究中心名誉理事长,辽宁大学张三丰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养生文化研究室主任。主要作品有中短篇小说集 《只是因为爱》,散文随笔集 《我们该怎样生活》《独自行走》《凡人闲话》《窗外的天空》等。

拂晓时刻,窗帘覆盖下的窗户透出微亮的灰色,把自己从黑暗中分离出来,犹如一块放映前的幕布。我从沉沉的睡梦中苏醒,就听见窗外隐隐传来的遥远而柔细的沙沙声。我拉开窗帘一看,铅灰色的天空中飘起了蒙蒙细雨,还夹杂着零零星星的细小的雪花。这时我才想起,昨天的气预报说,今天上午有小雨夹雪。虽然已经过了惊蛰节气,东北的早春依然是冰封雪盖,依然是天寒地冻。这是今年顶着冬的阻挠,最早跑来报春的一场雨吧。

经过了一个冬天的严寒禁锢,春雨总是让人温暖让人兴奋的。我索性披上衣服,坐到窗台上欣赏起雨中的庭院。

天地间一片灰色,东边刚刚爬起的朝阳,被淡云轻雾所遮挡,艰难地透出微弱的红晕。庭院里,到处湿漉漉的。地面上没有积水,却被洗得光洁润泽。有几处石板路面在窗玻璃的映照下,闪烁着亮光。墙根下的积雪开始一点一点地融化,在难以察觉中慢慢地塌陷。

小雨淅淅沥沥,不成点不成线,轻歌曼舞地飘洒着。窸窸窣窣的雨声,犹如舞女裙裾摇摆般地轻柔。微风吹来,雨丝晃动着躲了一下,便跌落在了我的窗户上,原本清澈透明的玻璃,瞬间变成了毛玻璃。再看庭院,雾里看花,别有一番韵味。雨雾中的高大的乔树和低矮的灌木,都随心所欲地伸展着黑色的枝杈,在湿淋淋的灰色背景映衬下,亭榭树影,就像李可染的水墨画一般精彩。不由得让人想起“天街小雨润如酥”的诗句。

渐渐地,天色明亮起来。忽然,一群麻雀,大约二三十只的样子,飞聚在我的阳台上,叽叽喳喳,叽叽喳喳,那么活泼俏丽地跳过来,跳过去;又跳过来,又跳过去。有趣的是,有两只麻雀,竟然跳到那群麻雀的对面,俨然指挥与领唱,忽而跳向东,忽而跳向西,引颈高唱,引得群情激昂。那轻俏的吟唱声,时而一点点,时而一串串,时而独吟,时而合鸣,如银铃,如雨点,如珍珠,流利畅快,间或加着装饰音与弧线,在我的阳台上兴高采烈地表演。在这一串串绚丽多彩的音符中,我分明听出了春之歌,生命之歌,希望之歌。这清脆、欢快、热烈,不时翻卷起漩涡,毫无训练痕迹的鸟鸣,和着轻曼的风声雨声,交织成了一曲萌动着勃勃生机的春之天籁。

看着这群蹦蹦跳跳,无拘无束,真情鸣唱的精灵,我被感染成了它们中的一员,一颗痴滞的心也随之悸动起来。

大自然的天籁之声,节奏是欢快的,空间是宽敞的,视野是辽阔的,襟怀是淡泊的,想象是飘逸的。这远比坐在豪华的音乐厅里,穿着华丽的正装,正襟危坐,看那些矫揉造作地演奏,当做商品来传播的音乐要好得多,舒服得多,真实得多。在这样的意境里,人属于自然。在这样的意境里,才能触摸到生命的真谛,在这样的意境里,人才不致生活得虚伪,才不致于为功名利禄而奔命,才不至于把自己膨胀到使自己无法负荷的程度,才可以找回自我,返璞归真。

季节的替换从来都不会有一个明显的分割线,柳芽儿尚未破枝,小草还在泥土中沉睡,一切春的景象都还朦胧着,然而,“春天”这个词,已经让人觉得心里暖和了不少。虽然气象意义上的春天还远未到来,但已经没有了冬天时的料峭,我们看到了雨水,听到了鸟鸣,感受到了一种温暖的东西正在四处弥漫,干涸的心田已经慢慢地洇湿。

一个季节的到来或离去,它不仅需要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更需要我们用心去感悟。我相信自然与心灵总是感应着、呼唤着、共鸣着的。只要我们心里的“春天”常在,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杂树生枝、飞鸟穿林、燕子呢喃、满目葱绿、花红灿烂。人和自然是一同生长着的,拥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人生的春之大门,就会永远地向我们敞开。

责任编辑 刘宏伟

猜你喜欢

王瑞天籁庭院
天籁
Graph dynamical networks for forecasting collective behavior of active matter
Magnetic properties of oxides and silicon single crystals
回到庭院
侧听天籁
庭院
庭院中的童年
天籁之诗(外四则)
天籁之音
Designing the cooling system of a hybrid electric vehicle with multi-heat sour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