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脓毒症患者30例分析
2016-02-22吴志雄罗正超谭家佘杨博叶
吴志雄++罗正超++谭家佘++杨博++叶光福++杨亚东++林仰东
摘要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对脓毒症患者血液流变与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分析我院ICU脓毒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钠,比较临床疗效、血液流变与凝血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CRP、WBC、血液流变指标与凝血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全部患者APACHEⅡ评分、CRP、WBC、血液流变指标、D-dimer、PT与APTT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观蔡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全部患者PLT、FIB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蔡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分子肝素钠治疗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血液流变性,并纠正凝血活化与凝血功能紊乱。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钠 脓毒症 血液流变 凝血指标中图分类号:R973.2;R515.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1533(2016)01-0036-03
脓毒症是指感染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nunatory response syndrome,
SIRS), 随着病情的加重,最终形成多器官功能障碍。脓毒症的病理机制丰要由血液高凝状态、免疫功能紊乱与炎性反应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虽然脓毒症经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mt,ICU)积极抢救,但由于各种病因导致死亡的发牛率高达45%左右。其中凝血功能障碍贯穿脓毒症的病理牛理的全过程,是病情发牛、发展与转归的重要病因。抗凝药物有助于改善脓毒症机体微循环,对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发挥积极的干预作用。本研究探讨低分子肝素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sodium,LMWHs)对脓毒症患者血液流变与凝血指标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研究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月期间我院ICU脓毒症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0例,男19例,女II例,年龄19-72岁,平均年龄(48.01±5.21)岁,氧合指数(PaO2/FIO2):(82.56±8.01)mmHg,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评估(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APACHE) II(22.96±3 .24)分,疾病类型:肺部感染20例,泌尿系统感染5例,胆道感染2例,胰腺炎2例,肝脓肿l例;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0-73岁,平均年龄(48.04±5.19)岁,氧合指数(82.49±8.15)mmHg,APACHE lI(22.97±3.26)分,疾病类型:肺部感染19例,泌尿系统感染6例,胆道感染l例,胰腺炎2例,肝脓肿2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氧合指数、APACHE II评分与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间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全部患者均符合《2008年严重脓毒症与脓毒症休克治疗指南》中关于脓毒症的诊断标准:具有明确感染史,合并SIRS,即体温T>38℃或<36℃,心率(heart rate,HR)>90次/min,呼吸频率(respiratoryrate,RR)>20次/min,动脉二氧化碳分压(artery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 PaCO2)<32mmHg,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12x109/L或WBC<4x109/L或未成熟细胞>10%。
2)排除标准外周血血小板计数(platelet,PLT)<30x109/L,凝血功能异常,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50mg/dl,器官移植术,支架介入术与抗凝治疗史,妊娠哺乳期妇女,合并严重肝肾功能衰竭、血管畸形、脑动脉瘤、脑外伤、消化道出血、血液系统疾病与精神性疾病等患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早期抗感染,扩容,护胃抑酸,纠正酸碱平衡紊乱,水电解质平衡紊乱与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LMWHs(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0428,规格:4ml/5000IU)5000IU,皮下注射,2次/d,疗程7d。
1.4 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PACHE lI评分、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与WBC水平的差异。
2)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绌胞刚性指数、红细胞比容等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差异。
3)凝血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LT、FIB、D-二聚体(D-dimer)、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thromboplastin time,APTT)等凝血指标的差异。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两组间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两组间的计数资料采用x?检验,P<0.05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CRP与WBC水平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APACHE lI评分、CRP与WB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全部患者APACHE lI评分、CRP与WBC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APACHE lI评分、CRP与WB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比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全部患者上述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的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PLT、FIB、D-dimer、PT、APT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全部患者PLT、FIB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D-dimer、PT、APTT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PLT、FIB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D-dimer、PT、APT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2.4 药物不良反应
观察组1例注射部位轻度瘀斑形成,改变注射部位后瘀斑基本消退,对照组无药物不良反应,两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0.001,P>0.05)。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常规治疗与LMWHs治疗患者APACHE lI评分、CRP、WBC计数、血液流变指标(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比容)与凝血指标(PLT、FIB、D-dimer、PT、APTT)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治疗后,全部患者APACHE lI评分、CRP、WBC、血液流变指标、D-dimer、PT与APTT水平均明显降低,PLT、FIB水平明显增高,其中联合LMWHs治疗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幅度明显优于常规治疗患者。揭示了LMWHs具有明显改善APACHE II评分,在改善脓毒症预后状况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与相关文献研究报道结果相一致。同时,LMWHs具有显著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揭示了LMWHs在抗炎方面具有重要价值,其通过抑制炎症反应,从而降低全身组织氧自由基损伤的程度,提高疾病的预后状况。其次,LMWHs有助于降低血液流变性,从而降低血液黏稠度与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高凝状态。脓毒症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刚性指数与红细胞比容均明显增高,D-dimer、PT、APTT等凝血指标显著增加,PLT、FIB显著降低,提示血液呈高凝状态,导致微血管内血栓形成,通过LMWHs有助于显著降低血液黏稠度,从而改善血液微循环状态。LMWHs有助于抑制脓毒症患者病理性凝血活化,避免病情恶化,且不引起严重出血,在脓毒症患者的抗凝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