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书包不回家”的利弊

2016-02-22惠艳丽

科技视界 2016年5期
关键词:利弊减负

惠艳丽

【摘 要】“书包不回家”的产生有其时代背景,响应了很多年轻家长的呼声。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讲究适度的原则。一味追求形式,或者没有把根本问题解决,反而会适得其反。本文将从利弊两个方面来分析,以期“书包不回家”该倡议能达到行之有效的减负效果。

【关键词】书包不回家;减负;利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以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减负万里行”活动的通知》精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河南省焦作市实验小学勇于探索“书包不回家”减负新举措。根据倡议,要求孩子们星期一把课本文具带到学校,星期五放学再把课本文具带回家,平时提倡“小书包”、“轻书包”回家,或“书包不回家”。该倡议一提出来,立即得到了学生和家长们的积极拥护与支持。它的产生有其历史背景和现实意义。

1 “书包不回家”产生的必然性

自古以来,从“中国科举”到“近现代高考”,无不体现了一考定终身。这使得莘莘学子和众多望子成龙的家长们都把成绩看成命根子一样重要,也是他们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准。老师们采取了规模且声势浩大的题海战术,家长们启动了耳提面命式的监督和督促机制,学生们被迫放弃个人的兴趣爱好而一味地死读书,读死书。长此以来,处处充斥着怨声载道,所有的人都不满意。应试教育下学生们的学习效果远远没有达到最初的预期;老师们一面感慨改卷评卷的疲于应付,一面伤心教学模式陈旧单一、因忽略个体差异未采用因材施教的懊悔;家长们对花光了积蓄、掏干了腰包而为孩子买各种辅导资料、选报和接送各种辅导班身心俱累;学生们在经历了测验、考试的轮番轰炸而变得麻木和冷漠。所以,减负的呼声越来越高。

减负满足了学生们的愿望。因为它的实施体现在学生们的书包里。书包里除了国家规定的义务教育的教材,任何练习册和试卷都不能有。除了课本知识的学习,没有了做不完的作业和习题,可谓是大快人心。

减负得到了家长们的支持。随着妇女地位的提高,双职工家庭的普遍,个人价值在事业中的体现,特别是年青的家长们在专心致志搞好工作的同时,很难挤出宽绰的时间陪孩子读书、写字、做作业。

减负受到了教育者们的青睐。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要建让群众满意、放心的学校,受教育的群体都满意了,自然学校就成功了。教师们也有时间去思考教学设计、高效课堂等正经事情了。

因此,“书包不回家”就应运而生了。而且从2009年的实施到2015年底至今仍在践行和推广的不争事实,也证明了它本身的生命力。

2 “书包不回家”的利处

“书包不回家”这一理念的提出,立即引发了社会各层次的关注和重视,说明了这也是顺应了人心,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的。

第一,学生们获得了更过的自由时间。没有了繁重的练习题和作业的包袱,孩子们可以干符合他们年龄阶段的有益的活动,比如踢毽子、丢沙包、玩泥巴等。这样有利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也为其成为新一代的接班人而打下了夯实的身体基础。

第二,家长们放松了紧绷的神经。平时,家长们必须把孩子的培养放在首位,专人负责接送、做饭、作业辅导,还得应急老师随时打来要求去学校处理孩子问题的电话。此外,家长们每天需要迎接校讯通里老师发放的有关孩子作业内容、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排名等信息。定期的还会有一系列的亲子共读、亲子手工、亲子画画等需要家长积极参与的亲子类活动。不背书包回家就意味着没有了这些林林总总的任务,培养孩子的责任还在学校,家长们就由此解放了。

第三,教学内容丰富充实起来。远离了题海战术,离开了应试教育,教师们就必须向教学时间要效率,必然要千方百计地创设高效课堂。为了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们肯定会利用现代化的高科技手段来协助教学,并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学生们感兴趣的或喜闻乐见的材料来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这样一来,课堂教学自然就生动充实了。

第四,第二课堂生机勃勃地展开了。为了填补课堂教学的空缺、拓展课堂知识、增强学生们的动脑动手能力、实现学生们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学校的各种社团蓬勃发展。学生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并发展特长。同时校园又多了许多生机,家长们也省去了送孩子们上辅导班的费用和对孩子们安全问题的担忧。

第五,学生的个体差异就显现出来了。随着共同教育内容的减少,学生的个体性就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了。在第二课堂的帮助下,学生们潜在的天份就有更大的机率被发现和开发。这种理念下培养出来的孩子才会在将来的社会里各司其职,人尽其才。

3 “书包不回家”的弊端

“书包不回家”减轻了一些学生和家长的负担,但是也给另一部分家长和教育者带来了深深的思考和忧虑。

第一,使家长们无法关注孩子们的成长点滴,造成了在孩子这个重要的成长阶段中父母地位的缺失。父母与孩子间深厚感情的培养就在于日积月累的朝夕相处和相互照料。每天了解孩子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不仅有利于家长掌握孩子学习方面的第一手资料,还便于家长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去解决问题、消除隐患。

第二,仅靠课堂教学,学生们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恐难满足需要。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仅凭课堂的讲解,不管老师讲得多么地精细,没有足够的习题的演练,学生们还是无法形成并构建起自己的知识体系。校园的学习时间毕竟是有限的,预习、复习等这些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需要假以时日,并付诸于天天的实践。

第三,先进的教学手段,色彩绚丽的画面、视听说多感官的刺激,恐难长期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能够产生即时的效应,成功地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但是过于丰富的形式不仅很难持久,还容易使学生把学习这件严肃的事情理解得肤浅和简单。真正扎实的学习基本功,不经过勤学苦练,没有重复和巩固,是难以实现的。

4 小结

“书包不回家”该倡议的提出,确实是对中国历年来的高考制度和传统教育一个突破,它满足了一部分呼吁减负的人需求,它不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减轻了家长的负担。从素质教育的提出,到家园建校、亲子共读,又给无数教育者和家长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并燃起了新的希望。教育的重心似乎已经从学校向家庭转移,或者说家庭已经开始分担了一部分传统教育认识下学校的任务。由于大家对教育的本质和素质教育的理解参差不齐,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热闹景象。“书包不回家”又有点儿把教育的重心从家长、家庭方面拽回来,使其回归本位。随着学生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学业成绩不够优异、高考定终身不改变等一系列新的问题的产生,又使诸多的教育理念和创意仍处在摸索阶段,我们尚需等待着时代的检验。

【参考文献】

[1]王思明,叶留青.让“书包不回家”减轻学生课业负担[J].教学与管理,2015,9.

[2]张金荣.3-12岁儿童人格的结构评定及其发展特点的追踪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

[责任编辑:杨玉洁]

猜你喜欢

利弊减负
生态旅游之利弊
对人民币加入SDRs的认识及我国金融开放的利弊
利弊怎么看
微型学习之利弊谈
电子产品利弊说
春节已“减负” 送礼根难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