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类高校开设公选课《化学与健康》教学初探

2016-02-22周舟叶尚辉李兴鳌

科技视界 2016年5期
关键词:化学内容生活

周舟 叶尚辉 李兴鳌

随着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公共选修课在高等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容忽视,因此,公共选修课建设也在与时俱进高速地发展。公共选修课(简称公选课),亦称之为跨系跨专业选修课,是面向全校所有本科生开设的跨专业课程,是高等学校在面对科学技术、知识经济蓬勃发展、从而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要,全校学生依个人兴趣爱好自主选择、集中学习的一种行为,它旨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强化学生的个性优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为适应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需要,笔者自2011年在信息类综合性高校开设《化学与健康》公选课,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性开展提供平台,深受学生的欢迎。

1 开设《化学与健康》公选课的必要性

2011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化学年”,化学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对人类生活、社会发展起到了密切作用。化学作为一门基础的、实用的、创造性的科学,不仅是人类了解世界的基础,对人类的经济发展、人类生存条件的改善以及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新的生活方式充斥着我们的每一天:开着电动汽车住着隔音房;吃着巧克力、果冻、口香糖;进行健身活动如游泳、滑雪、喝运动饮料;日常生活里穿丝袜、烫发、护肤品;夏天使用防晒霜、灭蚊片;看演出时挥舞荧光棒、2008年奥运北京上空的难忘的烟火……所有这些都和化学有关,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化学创造了美好生活,从衣食住行到休闲娱乐,从认识世界到改造世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化学的影子;同样也影响着我们的健康。从红心鸡蛋中的苏丹红到“大头娃娃”的三聚氰胺奶粉,从生化武器到食品中的过量的化学添加剂,从日益增加的汽车尾气污染到酸雨、雾霾,到电视上播放的某品牌化妆品的具有争议的广告词“化学有毒”,化学与化学品也同样在侵蚀和破坏我们的美好生活。为提高生活质量,达到长寿的目标,人们必须科学地认识和处理化学与健康之间的关系。通过开设《化学与健康》公选课,学生能了解化学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在信息类综合性高校的各专业中,没有化学专业,因此面向无化学课的各专业学生如人文、管理、教育、外语、自动化、通信、电子、计算机、地理等开设此门公选课,可以帮助学生透过通过化学与健康这个窗口,对化学在生活中已经在相关领域中的重要作用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与意识,从而提高化学素养,并且随着生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化学问题也同样引起学生深切关注,日常生活中怎样正确合理地选择食品、日用化学品、生活保健品等,从而保护好生命健康,提高生活的质量。同时,能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认识视野,能够分析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学会如何保护自己,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

2 教学内容的精心选取

公选课《化学与健康》是面向全校各专业开设的,除材料类、生物类专业的学生大学期间还会继续接触化学,更多的是信息类工科的学生,大部分学生的化学水平仍处于高中水平;甚至是文科生,化学知识素养相对会更低。面对化学知识掌握不等的选课学生群体,根据课余与学生互动聊天了解到:选此门课的初衷还是对化学知识比较感兴趣,至少是看到健康二字,觉得选择此门公选课对他们有所帮助和收获。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关注生活的质量,想通过化学知识的学习能进一步学到与化学息息相关的健康知识,能够科学地了解化学知识运用化学知识,对健康地生活和学习有着进一步的现实指导意义。因此在授课内容选取方面,主线是参考江元汝老师编写的《化学与健康》一书,此门课共设32课时,每次授课3学时,共计10余次课。根据教学安排的实际情况,讲授了以下方面的内容:人体中的化学、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食品添加剂与健康、饮食与疾病、食品安全与健康、茶与健康、日用化学品与健康方面的内容。在授课过程中,为防止授课的枯燥,特别是人体中的化学与化学元素这些部分时,尽量做到集知识性、实用性、生活性于一体,避免化学理论深奥难懂性、化学结构式与化学反应原理、机理的复杂性,侧重避开化学周期表中化学元素介绍的照本宣科,更多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与化学历史典故相结合,力求在授课过程中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特别是化学元素与人体元素、地壳表层元素有着“天人合一”的特点,让学生在上课的第一次签到时在签到表上设置“家乡”这一栏目,了解学生的生源地,了解学生的家乡信息,因为地域环境与化学元素(矿产资源)有着一定的联系,目的性地引入师生互动内容,作为学生自发课前介绍家乡地域特点的切入点,为课堂互动埋下伏笔。在讲授人体中的化学,介绍人体的酸碱性,结合食物的酸碱性判断,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食品安全方面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件,以及日用品的介绍(美甲、护肤品的选择)在授课过程中酌情分配了更多的课时,满足了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学习要求。根据对学生上交的结课论文的批阅中,笔者发现大部分学生对这些知识点非常感兴趣,甚至把此门公选课向其他同学或老乡等进行推介。

3 教学方式的巧妙设计

随着近年来公选课规模的逐步增大,大部分学生对于公选课的意识逐渐淡薄,或多或少存在混个学分、逃课,或者迫于点名而上课,课堂上做与专业、外语等其他方面的事情,玩弄手机等等现象。笔者认为绝大部分原因是对选修课的内容不感兴趣、或者觉得对自身帮助不大。因此在开课前,积极搜集相关教学资料,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配以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同时采取更为灵活的教学方式,重点突出此门课程的知识性、实用性和趣味性,充分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课程讲授过程中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一是,学生确认选课名单签到表格的设计。学生选上了公选课,都要到任课老师处到确认。笔者在系统输出的签到表的栏目里加上“家乡”,具体填写省份和县区,教师能够了解学生的生源地。鉴于后续讲授化学元素时,特别是介绍元素的特点与健康之间的关系时会比较枯燥。因“天地人合一”的特点,布置学生自发课后准备资料,下次上课的时候到讲台上来介绍家乡的地域特点,结合化学元素方面的物产、矿产特点,简单5分钟的内容,也可以包括人文、旅游、特产、景点、美食等。这个机会当然也很难得,上台的同学能额外得到加分。此番任务的布置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学生课后积极准备,搜索资料,内容图文并茂,引人入胜。此后的每次上课前几分钟,学生自觉事先拷贝好PPT,有序地上台展示家乡之美,每次均有4-6名学生积极参与上台。台下学生积极发言进行提问和交流;教师记录下演讲者的内容、细节,后续点评,并且讲课时时而联系学生的介绍内容,增强知识的记忆。此番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锻炼自我的平台。二是,精心选播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视频。在课堂上穿插播放相关科教、新闻调查视频。比如,央视的《每周质量调查》中播放的《天缺》(天生缺乏某些微量元素)、《血铅》结合《化学元素与健康》方面的内容《围剿地沟油》结合食品安全方面等内容;《消毒餐具乱象》结合《传染病预防与环境消毒》、《追问反式脂肪酸》结合《营养与健康的化学》的内容、《感冒药的风险》结合《饮食与疾病》等内容,以及央视《健康之路》中的《于丹:品茶话健康》正好结合《茶与健康》的内容,视频内容与教学内容相关,互相补充,避免教师的“独角戏”的角色,能够很好的丰富课堂内容,又放松学生的课堂压力,能有益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生联系生活中的现象运用化学知识进行分析的能力。有效地减少了学生上课玩手机做其他事情的注意力,饶有趣味地观看视频,课堂效果显著。三是,网络信息平台的建立,第一堂课第一时间公布公选课QQ群,所有学生自愿入群。在此平台上: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健康问题(下转第81页)(上接第78页)分析答,校园生活中的问题帮助,健康知识的公告板发布,各院系社团、协会等公益活动发布,甚至学生饭卡拾获等,给师生提供交流互助的信息平台,同时教师作业布置、学生论文上交名单的公布等信息及时发布,有助于师生间的交流和信息的传达。这对于公选课堂外的教学是一个有益的补充,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四是,教学实践的现身说法:当讲授食品添加剂内容时,随机引用课堂学生桌上的雪碧、奶茶、牛奶等物品包装,让学生一一念出配料表,单独分析每个配料的化学成分,介绍其功能,学生求知的欲望得到激发,课堂效果明显。当讲授日用化学品内容时,让学生把随身携带的唇膏、护手霜等拿出,具体介绍配料表,阐述其中成分的功能。当讲到食品安全中的塑化剂时,随堂让学生观察喝水的塑料瓶、塑料杯底部的数字标识,让学生探索化学知识,自学塑料制品的分类等内容。通过紧密联系实际的例子,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认识更加有动力。五是,结合社会热点,分析化学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僵尸肉”事件、毒胶囊、染色馒头、毒火锅等,通过这些事件介绍其中所涉及的化学知识,让学生获取分析事件的能力,在进一步层次上认识此类的暴露出的问题,普及《食品安全法》、食品回溯体系的建设等国家政策,对相关化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4 结语

最后公选课《化学与健康》课程的考核,以手写800字左右的论文来进行结课。论文内容自拟,写关于化学与健康方面的收获。通过课堂的抛砖引玉,学生就与自己结合紧密的食品安全、化妆品、微量元素、转基因食品等方面,他们与健康方面的认识、收获及感触。

学生通过此门公选课的学习,收获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化学时时影响健康;通过化学知识的掌握,了解化学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利用化学知识更好、更健康地生活。这也是值得笔者最值得欣慰之处,也是笔者开设《化学与健康》的追求与愿望所在。

【参考文献】

[1]江元汝,主编.化学与健康[M].科学出版社,2009.

[2]马金石,王双青,杨国强.你身边的化学——化学创造美好生活[M].科学出版社,2011.

[3]杨世军,张会香.公选课《生活与化学》教学探索[M].广西轻工业,2008(11)142-143.

[责任编辑:王楠]

猜你喜欢

化学内容生活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主要内容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