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溪满族剪纸艺术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2016-02-22刘健李艾刘宇鹤
刘健++李艾++刘宇鹤
摘要:本溪满族剪纸历史悠久,在满族民俗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本溪满族剪纸作为剪纸的成员之一,在满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中始终做到独树一帜,尤其是在2012年建立本溪文化产业园上更是取得来了一定的成绩,发展状态良好,但是其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根据本溪满族剪纸的艺术现状深入研究本溪文化产业园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满族剪纸 民俗文化 艺术现状 文化产业
中图分类号:J52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6)02-0078-02
一 本溪剪纸的历史渊源
本溪满族剪纸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追溯到明代,满族剪纸早期的作品主要是嬷嬷人和动物剪纸,通常贴在窗户上,以表达美好的愿望和对神灵的崇拜。后至清朝满族剪纸得以发展,品味本溪满族剪纸,能感受到它浓厚强烈的风俗特点。剪纸的造型淳朴豪放,技法简单清晰,它所展现的是满族人民生活在原始自然风貌中的美丽图卷。
社会的发展,满、汉人民生活的相互交流,让满族剪纸文化与汉族剪纸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简洁粗犷的手法开始发生转变,变得开始追求精准与细腻,在满族剪纸中,汉族剪纸的影子也依稀可见,
欣赏本溪满族剪纸,仿佛看见了满族人民在传统社会中的生活、生产、起居、节令等风俗场面,感受着满族人民的民俗风情和传统文化。奇异特别夸张的造型被熟练运用到本溪满族剪纸中,镂空、成片为主要变现手法,写形、写心、写神、写意为特点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
二 本溪满族剪纸的文化产业园的现状
本溪辽宁东部的一座城市,是满族人民的主要居住地之一。随着满族剪纸不断的成功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传名录中,本溪满族剪纸也成功列入辽宁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但是本溪满族剪纸一直处于“小作坊”生产、“地毯式”经营,并没有让满族剪纸真正的走进大众的视野。
剪纸艺术是我国古老的民俗文化之一,如何使它能在当今社会得以真正的传承和发展是我们首要应该考虑的问题。本溪市决定先从自身做起,把满族剪纸文化良好的传承和发张下去,建立满族剪纸产业园,把本溪打造成“中国剪纸之都”(图1)。本溪市政府联合各职能单位,从2012年8月起,本着打造本溪市剪纸文化产业发展为主题,齐心协力,仅用50天,本溪剪纸文化创意产业园的正式完工,这座占地64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的园区就好似一台发动机,源源不断的为本溪满族剪纸事业输送出强大的动力。
为扩大本溪剪纸园的影响力,举办各类剪纸比赛、展览、论坛等一系列活动,使得剪纸园的知名度迅速上升。本溪满族自治县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李秀生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满族剪纸是传统文化和工艺相结合的艺术形式,具有低碳环保、视觉冲击力高、创意附加值高等优点。然而这些优势却在作品样式简单划一、传承技艺的形式分散等缺点中隐没了自己的光芒。所以,本溪剪纸至今还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建立本溪创业园的目的是有一个正规的场所扶持本溪满族剪纸有专业才华的剪纸艺术家,给他们一个进行交流、沟通、相互学习的场所,并且为他们提供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促进他们发展和传承满族剪纸这门艺术。同时,本溪剪纸园可以创意、展示、生产和销售满族剪纸,为满族剪纸的开发带来多种的途径。”
三 本溪满族文化产业园代表人物
本溪市满族剪纸代表性人物人目前有三人,他们是传统派代表性人物刘桂芝(图2),创新派代表人物马娇,民俗派代表人物王晓红。其中传统派的代表人物刘桂芝最为突出,同时刘桂芝也是本溪文化产业园的园长。
刘桂芝,传统派的“掌门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艺术委员会会员、辽宁省剪纸学会常务理事、本溪民间工艺家协会剪纸分会会长、十大工艺家。我崇敬她在剪纸艺术事业中的丰功伟绩,曾走访过刘桂枝老前辈。我们进行了融洽的交流,提起剪纸她的眼中闪烁着光芒。她说,自己热爱剪纸一辈子,自幼受到了祖母和母亲的熏陶,也正因为如此,她才踏上了艺术的道路。从此就跟随外祖母学习剪纸,自幼练就了一双巧手。2004年退休的她,更是专心致志的开始研究剪纸作品,通过购买大量的书籍,与剪纸艺人相互交流、切磋,在这些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技艺。同时受政府,街道要求担任剪纸老师,给对剪纸有兴趣的人们授课,让更多的人热爱上剪纸这门艺术。一直致力于满族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的剪纸艺术家刘桂芝,虽然竭尽全力的扩大剪纸的影响力,但是也没有从根本上得到“主流”的地位。大部分的人还是表示剪纸艺术作为业余活动中的消遣还是不错的,但是做生意怎么可能,也不能赚大钱。
但是,从本溪市建立本溪剪纸园开始一切变化了'像刘桂芝一样的剪纸艺人们开始受到关注。她们从民间“小路”走了出来,进入了官方“殿堂”,地位由边缘走向主流的变化。这些剪纸艺人们第—次有了自己的剪纸工作室,不但工作条件优越,省里更是根据产业园的扶持政策给予f电{门三内免收一切费用的优惠政策,这对本溪剪纸艺人们是最大的鼓舞。设立剪纸企业注册“绿色通道”,在限额内免征增值税,对符合剪纸从业人员进行的专业培训等一系列优惠,是本溪剪纸产业园对符合要求的剪纸企业、个体工商户的大力支持与鼓励。
在剪纸园里的小型展览馆,展出了很多的剪纸作品,有一些剪纸作品中已经开始把传统的剪纸艺术与现代设计结合起来,开始把剪纸艺术发展地更为宽广使其不单单是传统继承,而是真正的继承与发展,图3、4。
浓郁的北方满族民俗风味在刘桂芝老前辈的作品里随处都有体现。已有五十多年剪龄的她,多次在省、市民间剪纸大赛中获奖。其中《满族三大怪》让笔者记忆犹新。作品中表现了满族人特有的生活习俗,“窗户纸糊在外,大姑娘叼烟袋,养孩子吊起来”这句妇孺皆知的歌谣,就是对该作品的真实写照。精湛的技术、高超的方法,让作品中的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四 本溪满族文化产业园存在的问题endprint
本溪满族剪纸文化产业园至今已有3个年头了I整体发展状态良好,具备了一定的管理基础,但是如果要把产业园发展壮大,目前还是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1 剪纸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略显不足。目前本溪满族剪纸产业园只针对专业技能上进行了培训,而授课内容叉比较的单一,培训时间少,技能传授有限,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全面的培训课程。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还带加强。剪纸产业链条的各个环节,如研发、生产、销售等都是至关重要的,每一环节都需要科学的规范、标准化的作业、熟练的技能技巧及对企业的认同与信念。这一切都需要合格乃至优秀的员工去实现。
2 满族剪纸缺乏特色品牌。—方面,区域品牌知晓度不高。辽宁剪纸远没有知名度,调研结果表明来扬的大众旅游者中知道辽宁剪纸的仅占15.8%。另—方面,个人品牌尚未形成。当前辽宁剪纸主要通过综合纪念品商铺和景区单设的销售点出售,很少通过产品专营店进行产品销售和品牌打造。辽宁的满族剪纸被推向旅游纪念品市场的时间并不长,其营销的方式单一,销售意识薄弱、销售体系不健全是造成满族剪纸没有形成特色品牌的重要原因。
3 剪纸产品市场占有率低。以观当下各地辽宁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其营销相对落后,尤其是在我国民间手工艺的发展没有受到很好重视的大环境之下,这也就造成剪纸产业的发展和销售范围狭窄,没有能够使剪纸产业大力发展的渠道。而目前的剪纸销售情况来看,主要用于节庆日当中来增添节日气氛,过年是剪纸最畅销的时候,每到农忙结束的时候,各家各户开始了为年庆增加气氛而忙碌,红红火火的节日祝福图、辟邪图幅,挂于门窗之上的五颜六色的过门笺是剪纸艺术中的重头戏。酒香怕巷深,这些只有在喜庆之日才可以更多见识到的艺术之作,却仅限于自己及其周边很小的覆盖区域销售,受到时空的限制,使其销路也很狭窄,市场占有率很低。
4 资金来源单一。剪纸文法产业的发展需要我们自寻资金来源,学会自力更生,以多种渠道来创造剪纸的发展途径,不能被动地等待,这样的剪纸艺术很难有所发成与成就,最后总将被市场淘汰。我们也要以多元化、持续化为资金来源,这样才能真正发展创造满族剪纸的文化产业。在市场经济激烈的竞争中,会促使剪纸艺人竭尽所能发展自己的剪纸艺术,进行手艺的创新,资金来源的开拓与投入、继承人才的培养等等。而剪纸艺人可以寻求更多的剪纸艺人,形成艺人的联盟,增强市场运作的活力,区域剪纸艺人联盟的形成必定能为剪纸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辽宁剪纸艺术的持续发展,找寻资金诸如的新途径,可以形成自己的战略同盟,更可以与企业相结合,走市场化的发展模式,摆脱单一的人力量的缺陷。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资金的匾乏,久而久之对剪纸业的发展很不利。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还是各自为门户,各自发展着自己的独门艺术,没有畅通的对外交流和进行资金技术的融合,投资者关注的是地区内的艺术,而地区间的差异和特色没有很好地发挥。
五 小结
本溪满族剪纸作为辽宁省满族剪纸艺术的其中一员,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本次调查、走访的过程中了解辽本溪满族剪纸艺术特色、传承方式、具有代表性的剪纸艺术家以及发展情况。同时本溪率先建立起了满族剪纸文化产业园,虽发展状态良好,但是要想带动经济发展还是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传承方式的单一,多以家庭传承和师徒传承为主;发展形式的单一,多数剪纸艺术家还是采用传统的剪纸方式进行创作,虽保留了最原始的满族剪纸的民俗文化,但是在当下现代化的社会不免显得单一,市场竞争力度小,难以大肆发展;产业文化单一,没有更为正规和现代的管理方式,带动其大力的发展。
综上所述,满族剪纸的目前的艺术现状及传承的方式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应该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使满族剪纸能够真正的发展起来,在传承弘扬民俗文化的同时带动辽宁省地区的经济发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