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 趣 论
2016-02-22张春来
文/张春来
兴 趣 论
文/张春来
张春来,男,汉族,1952年2月生,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民建会员,国际职业经理人。现任中非民间商会副会长,河北省人民政府参事,首都企业家俱乐部副理事长,河北唐山曙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裁,同时担任河北大学、首都经贸大学等多家著名大学客座教授。
他是我国著名的社会活动者,曾先后担任全国工商联执委,全国光彩事业促进会理事,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副主席,中国民营企业国际合作促进会副会长,省、市、区三级政协常委,省、市、区三级工商联副会长,省民营企业工会会长,《中国工商》杂志社总发行人等职务。其个人曾荣获95年中国十佳优秀民营企业家、河北省社会主义先进建设者、工商联优秀会员、先进私营企业、优秀企业家等荣誉称号;获得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授予的光彩奖章,省经贸委、省科委质量成果奖等。
他同时又是中国民营企业文化建设重要推动者和实践者,在清华、北大等几十所高校和国企、金融等行业进行演讲近千场,关于民营企业理论和实践研究的《野鸡论》《纳银论》《公私论》《承受力论》等60多篇(部)论著,被国内外新闻媒体刊载,在经济界和文化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为民营企业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思想财富。
天凉了,秋风吹散了夏日的闷热,也吹病了一些体质不太好的人。一声声喷嚏,一阵阵咳嗽,提醒人们该添衣服,该吃药了。
新形势下的逆境, “企业身体”的不适应、不舒服,比自己身体的患病更让企业家们头疼。闯过调结构及转轨这道门坎儿,需要增强各方面的素质,这里我简要谈谈一个容易被大家忽略的素质——兴趣。
经过市场风风雨雨洗礼的各路豪杰好汉们,对自然界的季节变换,对身体的头疼脑热,一般都不怎么在乎,但对自己正在从事的工作是否有兴趣?如何提高自己对工作的兴趣?这确实是个应该正视的问题。
兴趣是与时俱进的发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经验的教师寓教于乐,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将兴趣作为推动教学任务完成的积极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培养、强化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要我学”上升到“我要学”。
兴趣是最大的动力。人们对某种职业感兴趣,就会对该种职业活动表现出肯定的态度,在工作中调动整个心理活动的积极性,开拓进取、努力工作。反之,强迫做自己不愿意做的工作,就会懒散消极,应付了事。
兴趣的最高境界是爱。就拿一些特级教师来说,他们非同常人的敬业精神,他们对学生的全心投入,是基于兴趣上的对教育事业的爱,对孩子们的爱。男女之间从有共同兴趣、志同道合,到彼此相爱,也是这样一个过程和道理。
当一个人对所从事的事情到了爱的境界,到了痴迷癖好的地步,就不需要任何督促和刺激了,自己就会一个劲地往前跑,没有止境地往前跑。为了兴趣,可以废寝忘食,甚至舍生忘死。
这方面的例子太多了。有的孩子一看书就困,玩网络游戏却可以通宵达旦;我认识一个病人,平时说话都有气无力,可一旦坐到牌桌前,玩两天两夜仍神清气爽;有些功成名就的企业家,按说已经没有多少奋斗的压力和动力了,但仍然没日没夜地玩命干;古代有个科学家,敌人把刀搁在脖子上了,他仍然演算,说:“等把这道题做完了再杀我。 ”
这种兴趣和爱,是用一般的人之常情和道理无法解释的;这种兴趣和爱,就像加足油的发动机,不知疲惫地高速运转着,同时也推动着事业与时俱进,从成功走向成功。
兴趣是快乐的兴奋剂
什么是工作的最高境界?快乐工作。什么是上班族最理想的选择?把爱好和工作合二为一。我从两个方面谈这个问题。
一方面,在选择职业时就应该尽量选择符合个人兴趣爱好、特长的职业。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知识、掌握某种事物,并愿意参与该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有的人喜欢动手,不同的职业需要不同的兴趣特征。一个擅长技能操作的人,在技能操作领域得心应手,如果硬把他的兴趣转移到书本理论上来,他就会感到无用武之地。正是这种兴趣上的差异,构成人们选择职业的重要依据。
兴趣、特长应与该职业匹配。一个人的智能是以组合的方式构成的,每个人都是具有多种能力的组合体,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我们应该静下来衡量一下自己,细细找一找个人的兴趣和特长。在选择职业时要注意扬长避短,不能好高骛远或单从兴趣爱好出发,要实事求是地检测一下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职业能力,这样才能找到有“用武之地”的合适工作。能力特征能直接影响活动的效率,效率直接影响心情。一般说,从事自己愿意干而且有能力干的工作的人是快乐的。
另一方面,应该从自己不感兴趣的工作中,创造出快乐。
如果工作别无选择,你可以让工作变成一种游戏,你会开始热爱它,并从中享受工作的快乐。
恐怕没有谁天生喜欢卖鱼,但西雅图有个鱼市,他们快乐的卖鱼方式是把鱼市卖成游客如织的观光点。不同于一般鱼市的沉默与沉重,西雅图鱼市的鱼商,创造了一种游戏般的工作方式,不但娱乐自己,也娱乐客人。他们总是面带笑容,像一支合作无间的棒球队,大家身手不凡,让冰冻的鱼像棒球一样在飞来飞去地传递,大家互相唱和:“啊,5条鳕鱼飞往明尼苏达去了!8只螃蟹到堪萨斯做客了!”
这种工作的气氛感染了每个在场的人,鱼贩们还经常邀请顾客参加“接鱼”游戏,愁眉不展的人进了这个鱼市场,也会笑逐颜开地离开,手中提满了情不自禁买下的鱼,心里悟到一些课堂上学不到的哲理。
你的工作比卖鱼更脏、更苦、更累吗?鱼贩们都能够这么快乐地工作,你有什么理由不快乐呢?快乐来自于你如何享受工作,当你心情快乐、态度积极地做事时,你往往不会产生疲劳和烦躁之感。换一种眼光,你会发现自己梦寐以求的“快乐工作”原来就在身边,这不仅仅是对工作的态度,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没有兴趣,就没有乐趣;没有乐趣,所有的成功就会黯然失色。
兴趣是走向成功的金钥匙
中国有句老话:“一个人喜欢什么,就可以靠什么穿衣吃饭。”只要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对全美国成功人士的一次调查说明:他们之中94%以上都在做着他们最喜爱的工作。一个对于工作感到不满的人,不管他如何努力,绝不会有优越的表现。相反的例证也充分说明:大多数的失败,都是由于对所从事的工作没有兴趣。
大而言之,兴趣引导爱因斯坦走进科学迷宫,成为一代科学巨匠;贝多芬迷恋神奇的音乐世界,终成芳名长留的音乐家。
小而言之,不久前,我从报纸上读到一篇文章,介绍有个人从小就喜欢养蛐蛐儿,后来养出了学问,养出了规模,发了大财。
还有一个更感人的例子。美国有个叫丹普赛的小男孩,出生时四肢不全,只有一只右脚和一只右臂的残端。稍大一点儿的时候,这孩子竟不可救药地迷上了足球!没办法,父母为他安装了假肢,套上特制的足球鞋。出于对足球的迷恋,丹普赛以超人的毅力苦练着,一天天过去,他踢得越来越好,他对自己提的要求越来越高,他的名声也越来越大,以至于新奥尔良的圣哲队高薪雇他为职业球员。
在圣哲队对底特律雄狮队的一场比赛中,终场前最后一分钟内,当丹普赛用他的假脚在离球门63码的地方怒射破网时,球迷的欢呼声响遍了美国。这是这支职业球队当时踢进的离球门最远的一个球。这个漂亮的进球使圣哲队成了骄傲的胜利者。底特律雄狮队教练说:“我们是被一个奇迹打败的。”丹普赛激动地说:“是兴趣,是对足球的迷恋,使我创造了这个奇迹。”
相对于残疾人,我们每个健全人,都应该心怀感激;面对丹普赛,我们每个健全人都应该感到震撼;读完这个故事,再讲别的道理也就显得多余。
游戏创造了人类文明,兴趣引导一代代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