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朦胧中的“爱情”与“旅途”
——评穆木天——《落花》

2016-02-22吕彦瑾

西部皮革 2016年24期
关键词:全诗落花故乡

吕彦瑾

(海南师范大学,海南 海口 570100)

朦胧中的“爱情”与“旅途”
——评穆木天——《落花》

吕彦瑾

(海南师范大学,海南 海口 570100)

穆木天曾说过:“诗的世界是潜在意识的世界。诗是要有大的暗示能。诗的世界固在平常的生活中,但在平常生活的深处。诗是要暗示的,诗最忌说明的。说明是散文的世界里的东西。诗的背后要有大的哲学,但诗不能说明哲学。”这段话强调了暗示象征诗派极为重要的诗学策略。穆木天的《落花》充分体现了象征派的朦胧与独特手法。

朦胧;象征;重复

乍看标题,“落花”这一看似简单的意象,穆木天巧妙的将之形象化,置入象征性结构,充满情思哲理,洋洒也不失内蕴,意自溢于言表。塞·约翰逊说“诗歌的灵魂在于创新,即创造出使人意想不到的,惊叹不已和赏心悦目的东西”。穆木天是早期推崇象征派的诗人之一,二十年代的这一群独具创新的诗人将“暗示”与“朦胧”这样新鲜的血液注入到新诗发展的伊始。《落花》作于1925年,也正是五四运动落潮期,纵观全诗,诗人亦如革命后的“落花”,渴望爱情和家的温暖,文章情感纤细敏感,情致动人,其中“何处故乡”更是作者“爱情无处安放”“梦想无处安放”“生命无处安放”的多重彷徨与无奈。

穆木天有自己独特表现世界的方式,他深受法国象征派主义诗学的影响,作为现代派先锋,不仅只是单纯的借鉴外国的新手法样式,更是将传统与现代相连,国内与国外相连,因此穆木天所做的诗歌势必是突出传统诗的狭隘弊病而真正将诗歌的“国民性”与象征派杂糅并包的,同时他也并不排斥其它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的手法,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他所说主张的“纯诗”虽然有洁癖,但也是宽容的。

全诗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四句是情感和背景(风景)的铺垫,感情蕴藉;第二部分部分的八句由蕴藉转向愤激并生发出“何处故乡”感慨,第三部分情感再次走向柔和,尤其最后一句“不要忘了山巅,水涯,到处是你们的故乡,到处你们是落花”最为动人。

1 主题—无处安放的寂寥

第一部分,句首作者以“我愿”起笔,即接下来的所见都是作者所想而不是实景,带着朦胧惆怅看着“寂静的”“朦胧薄淡”的“浮纱”,“淅淅沥沥的小雨”“檐上击打”描绘了一幅清冷的雨雾景象,也为全诗奠定了哀情的基调,看似平静可“击打”一词也透露出作者的内心的不平静。而此时此刻“远远吹来”的”空虚中虚叹的声音”,“一片一片”“白色的落花”则是作者的“意识”。仿佛能在脑中形象的看到作者的所想的“落花”在雾霭细雨之中片片坠下,诗人的哀情也更进一层。

第二部分前三句作者都是以落花开头,是承接上一部分中“正在落”,这三句是“落下后”的描写。三个动词“吹”“倚”“印”运用拟人的修辞将原本冷清的落花反倒写的有一丝可爱。三个动词的对象分别是自然和人:“苔藓”“幽径”“石块”“尘沙”“细雨”与“寂静的人家”“我们的唇”。接着又仿佛大梦初醒,由平静突然“啊 不要惊醒了她 ”,重复后强调“不要惊醒落花”。此时的“落花形象渐渐明晰起来”:落花就是作者的“梦”,作者不希望自己的梦想被现实惊醒被现实阻挠,而宁愿她在心中“孤独的飘荡”。最后一句“啊 到底哪里是人生的故家”否定了前一句“到处是人生的故家”,作者彷徨无助一览无余,一面安慰自己“天涯处处是故乡”,一面又感慨“人言落日是天涯,望尽天涯不见家”。至此,诗人已经将旅人飘泊无定,心灵与肉体都无所皈依的痛苦跃然纸上了。

第三部分,第一句多出了一个人物“妹妹,你愿意罢”,并与上文的“永久的透着朦胧的浮纱”对应,此时作者心中的悲凉已经由旅途的漂泊无依无靠的痛苦转向了对“爱情”的描述。作者希望和“妹妹”一起“细细的”“深尝着白色的落花深深的坠下”,作者饱含深情,妹妹的形象“弱弱的”“依着”“细细的”可见她的娇羞动人,而作者希望有”妹妹”和自己一同看着“落花”,正是对爱情的希冀。全诗的最后一句是点睛之笔“不要忘了山巅 水涯 到处是你们的故乡 到处是你们的落花” 作者似乎解决了困扰自己很久的问题:“故乡”与“爱情”何处找寻的问题,也即这自然万物,宇宙苍穹,处处可找寻。

2 手法—朦胧与重复

这首诗的艺术手法值得品味。穆木天作为象征诗派的鼻祖,“纯诗”是他的一大成就。早在1926年《谭诗-寄郭沫若的一封信》中,穆木天就以一位诗坛新秀提出了自己对胡适的大胆反驳,即创作“纯粹的诗歌”,因此这首《落花》可以说是一定程度上既衔接着新月派提出的“三美”之主张,一部分也将象征派“暗示”“朦胧”的本质发挥的淋漓尽致。

作者运用拟人将“落花”比作“她”,暗示落花是梦,是爱情,同时这首诗尤其体现的格律三美中“音乐美”,歌声有沉潜有飘荡,有婉转的“歌唱”也有“弱弱的倾诉”,有“淅淅的细雨”也有“深深坠下”的落花,动与静、高与低、深和浅的巧妙结合,托情于悠远飘渺的幻境之中。

同时,本诗的语言喜用叠加和重复,采用叠字和叠句式回环复沓以增强诗的律动。反复渲染一景一物以及作者心中的情感,作者这点可让人联想到新月派诗人徐志摩。《雪花》中“飞扬 飞扬 飞扬”,这种叠词叠句更能将作者的情感聚集到一个点,并且对生活的阐释,感受由重重叠叠的词句表使得诗歌的音乐性服从于诗人情绪所想表答而显示出别样的情绪体验。

泰纳说“ 文学的真正的使命就是使感情成为可见的东西”。而诗歌永远是一个磁场,作品之所以是有生命,有感情的,就是因为不同的力共同作用,产生巨大的力量而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作者用“朦胧”感伤的情调,以“贵族的诗歌”来写再平常不过的“爱情”与“漂泊”。

[1] 季景伟.穆木天诗歌研究——一个象征主义的视角[D].吉林大学,2010.

[2] 习丽娟.“穆木天现象”及穆木天诗学观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

[3] 穆立立.从不停息的脚步——诗人、诗歌评论家、翻译家穆木天的一生[J].新文学史料,2004,03:64-72.

吕彦瑾(1994.11-),女,汉族,江苏人,在读研究生,海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学科教学语文。

I226.1

A

1671-1602(2016)24-0241-01

猜你喜欢

全诗落花故乡
故乡的牵挂
走在故乡
月之故乡
《故乡》同步练习
劝学
归来落花拂罗衣
柳树
本期主题:梅花
过不去的过去终于过去了
落花人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