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户区改造的融资问题研究
2016-02-22杨莉王娜
杨莉,王娜
(山西财经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0)
棚户区改造的融资问题研究
杨莉,王娜
(山西财经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0)
针对棚户区改造融资难,本文通过对棚户区改造四大融资模式特点的分析,得出除了我国最常用的商业性贷款,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发展和采用其他融资方式的结论,并且探究了现阶段棚户区改造融资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提出了切实可行的优化棚户区改造项目融资工作的建议,以期能够为相关企业和工作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棚户区;融资;模式
1 棚户区改造的融资模式分析
1.1 贷款融资模式
贷款融资是通过向不同金融机构或者主体申请贷款,获得棚户区改造项目资金。贷款模式审批便捷、手续简单,应用最广。贷款融资包括开发性金融、商业银行贷款和公积金贷款模式。
开发性金融一般为政府拥有、赋权经营,具有国家信用。国家开发银行获得央行的补充抵押贷款,对棚户区改造提供专项贷款支持。商业银行贷款是指棚户区项目承建企业或项目公司通过向商业银行贷款的方式进行融资。2015年1月1日起实施的《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贷款贴息办法》 规定,对符合条件的城市棚改项目,贷款予以一定比例和期限的利息补贴。贴息资金来源于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用于城市棚改的资金。这条政策的发布充分体现了政府对棚改的支持与扶持。住房公积金贷款的运作模式是,公积金管理中心提供贷款资金,然后委托商业银行贷款给承建企业。住房公积金贷款模式既提高了公积金资金使用效率,也扩大了棚户区改造资金来源,是值得推广的融资模式。
1.2 债务工具直接融资模式
债务工具直接融资模式由承建棚户区改造项目的企业或者项目公司通过发行各类融资债务工具来获得资金。融资企业和出资人通过债务工具形成直接的债权债务关系,债务关系到期后融资企业向出资人支付本息。债务工具直接融资可分为债券融资和资产支持票据融资两种。
1.3 股权融资模式
股权融资指出资人通过收购融资企业股权方式向企业和项目注入资金,然后通过股权溢价回购、转让或分享企业利润取得投资回报。这种模式可分为股权融资和投资基金融资。股权融资较债权融资的优点在于融资规模大、企业没有还本付息的压力。但是股权融资门槛较高,目前资本市场要求上市融资和再融资必须具有稳定的收益和较高的回报率,盈利性较小的棚户区改造项目基本上不具备资本市场融资的条件。投资基金融资能够利用专业金融机构在资本市场的筹资能力,聚集社会闲散资金,拓宽棚户区改造融资渠道。
2 现状及问题
2.1 融资结构比较单一
在棚户区改造融资的商业性渠道,主要依靠贷款融资模式中的商业银行的贷款进行融资。由此有可能引发的风险除了企业的运营风险以外,还有融资集中度风险,即商业资金过于集中于商业信贷的风险。就像第一部分介绍的,保障房的建设可以借助多元化的商业融资渠道,包括商业信贷、信托、基金、保障房开发企业债券、股票市场融资等等,但往往保障房商业性融资难以摆脱过于依赖商业银行贷款的问题。
2.2 融资政策激励是否适当
只要政府所提出的政策适当让企业觉得有利可图,PPP融资模式是可以达到多赢的。然而一般来说,融资政策如果过于优惠,参与改造工程的企业往往是与政府有密切关联的国有企业或集体企业,这样就会很难避免寻租的发生和低效率;而如果激励政策不足的话,又会大大降低企业的积极性和经济效益。所以,政府提供的相关政策激励是否适当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2.3 改造后的棚户区缺乏可持续金融支持
棚户区改造融资不仅仅意味着住房改造融资,还包括其他生计条件改善的融资,即所谓的可持续融资支持问题。相当一部分住房改造完成后的棚户区居民存在对其他生计条件改善方面的金融需求。但相关资料表明,针对这些需求的资金绝大部分来自民政、工会、社会保障等政府机构的救济,而来自金融渠道的资金很少,显然仅仅依靠带有救济性质的政府资金是没法满足改造完成后棚户区居民生计条件改善的需要的。
3 优化棚户区改造融资的建议
3.1 建构多元化的商业融资结构
财政资金和商业性金融机构在支持棚户区改造中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需要建构多元化的商业融资结构,缓释住房保障融资过于集中于商业信贷的集中度风险。相应的融资工具包括:专项用于住房保障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参与企业发行的专项用于住房保障建设的企业债券、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行的专项用于住房保障的地方政府债券、参与保障房建设的上市房企发行的优先股或普通股等。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作为债券融资主体的优势在于:一是融资成本低;二是资金募集范围大,以市场化的方式有效动员社会资金参与棚户区改造和其他类型保障房建设;另外,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作为债券发行主体也得到了政府政策的鼓励和支持。
3.2 政府提供的激励政策要适当、明确和透明
为了有效引进良性竞争,减少贪污腐败、资金挪用等现象,要求一要建立适当的激励政策和企业的良好组合;二要建立健全相关监督机制,细化和全面监督规范;三要强化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进一步推进棚改工作的高效完成。另外,为了保障需要住房的老百姓的利益,应该在激励政策的制定中通过平衡分析合理确定商业开发的占比,避免出现保障房的数量太少,商业开发楼盘太多的现象。
3.3 做好后续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形成现金流补充
政府可借助立法、行政命令、政策激励等多种措施,整合包括商业性资金、慈善资金、政策性资金、互助合作性资金等多种渠道,促进建立针对低收入住区居民就业、创业、教育、医疗等各种民生项目的社区金融服务体系,尽可能满足住户各方面的需求。还要鼓励企业结合棚改项目做好腾空土地的后续综合开发与利用,形成有效的现金流补充,以减轻企业的资金压力。
[1] 袁利平.棚户区改造的融资模式选择研究[J].建筑经济,2016(7):86-90.
[2] 高广春.棚户区改造的融资模式研究——基于中国辽宁的案例分析[J].财贸经济,2014(2):66-73.
[3] 缪洁.试析棚户区改造项目的融资模式[J].管理观察,2015(34):18-20.
杨莉(1991-),女,汉族,山西太原人,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保障2015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保障理论与制度。
TU984
A
1671-1602(2016)24-009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