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格式塔心理学“场力”概念对陈设艺术的影响

2016-02-22黄闯侯佳彤

西部皮革 2016年4期
关键词:情感

黄闯,侯佳彤

(深圳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广东 深圳 518000)



格式塔心理学“场力”概念对陈设艺术的影响

黄闯,侯佳彤

(深圳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广东 深圳 518000)

摘要:格式塔心理学者认为我们自然而然地观察到的经验都带有格式塔的特点。他们将物理学中“场”的概念引入它的理论领域。他们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由心理场和物理场共同组成的,也就是所谓的“心物场”。同时,物理现象是保持力关系的整体,而与之相对应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当然也是能保持力关系的整体。所有这些力,如物理力、生理力和心理力都发生在同场所之中,故被称为“场”作用力。根据阿恩海姆的形式设计的力学原理,当人感知到不同的形式时,会在物理力的诱导下对应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这意味着,当我们在空间中看到不同的陈设艺术品时,由于“场”作用力我们会产生不同的场--代表能量场。

关键词:格式塔;场作用力;陈设艺术;设计语言、情感

1格式塔心理学概述

“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整体)”的译音,本意是指形式、形状或一种被视觉分离出来的整体。其一词具有两种含义:1、是指形状或形式,亦即物体的性质;2、是指一个具体的实体和它具有一种特殊形状或形式的特征。因此,格式塔心理学也可以说是形的心理学。在我国一般将格式塔译为形,称格式塔心理学为完形心理学。格式塔这个词最先是由奥地利心理学家埃伦菲尔斯提出最初是应用在听觉领域。其通过对音乐曲调的分析提出了整体性概念。该理论是格式塔心理学理论基点之一,也是格式塔的核心理论。格式塔心理学的正式诞生是在1912年,由德国心理学家魏特海默(Max Wertheimer)创立,代表人物有考夫卡、苛勒等人。格式塔心理学主要是以视知觉为理论基础研究人类知觉与意识上的问题,也就是说研究人的心理和生理活动。因此,与艺术创作乃至建筑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视觉心理感受,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格式塔心理学自诞生至今,已被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比如教育、经济等领域,特别是对艺术与设计理论研究与创作实践,产生了巨大而又深远的影响。1954年,鲁夫·阿恩海姆出版《艺术与视知觉》,把格式塔心理学引申到艺术领域,成为格式塔心理美学的代表人物;挪威建筑史家诺伯格·舒尔茨,他在其名著《存在·空间·建筑》中,也引用了格式塔心理学美学中的“图形”、“背景”等概念来解释建筑、街道、广场之间的相互关系;在东方,日本著名建筑、景观设计师芦原义信,他以“阴阳关系”,即“图形”与“背景”关系为精髓,对东西方空间观念进行比较研究,出版了《外部空间的设计》、《街道的美学》等系列化著作,同时,他还把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理论应用于设计实践,创作出许多优秀的设计作品,比如日本的驹泽体育馆、历史民俗博物馆、武藏野美术大学等作品。

2格式塔心理学“场”作用力的概念

格式塔心理学学者考夫卡,认为我们自然而然地观察到的经验,都带有格式塔的特点。他将物理学中“场”的概念引入它的理论领域。然后又推出了“物理场”、“生理场”、“心理场”、“环境场”、“行为场”等概念。他认为人的心理活动是由心里场和物理场共同组成的,也就是所谓的“心物场”。同时,物理现象是保持力关系的整体,而与之相对应的生理和心理现象当然也是能保持力关系的整体。所有这些力,如物理力、生理力和心理力都发生在同场所之中,故被称为“场”作用力。

3陈设艺术设计中“场”的作用力

根据格式塔心理学原理,人的心理活动是由心理场和物理场共同组成的。而影响心理场和物理场的因素就是“场”作用力。阿恩海姆曾在其著作《建筑形式的动力学》中,“提出了形式设计的力学原理,他认为当人感知到不同的形式时,会在物理力的诱导下对应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①这也就意味着,当我们在空间中看到不同的陈设艺术品时,我们会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那么具体到陈设品“物”性层面的话,就是由于不同的形式、质感以及颜色,也会产生不同的“场力”从而带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在这其中,笔者认为质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一个因素)

3.1陈设艺术品造型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场”作用力

阿恩海姆在其《走向艺术的心理学》一书中作了详细的阐述,“艺术作品的张力,是建立在客体作品的组织结构和主体知觉的规律的基础上,这种“张力”存在于任何一位观察者的经验之中,而且这种“力”所感知的强度会随着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由此,格式塔心理学家们将这种“力”称为“心理力”。有了“心理力”就自然地存在着“心理平衡”。那么当我们想通过陈设艺术品来制造某种动势时,那么我们就必须打破自然存在的“心理平衡”,制造一种非稳定的“力”。②我们可以通过对陈设艺术品进行点线面的、重复等多种手段来制造一种动势。

西方艺术家认为:点、线、面是存在和运动的形象化,存在和运动是点、线的本质与内涵。在美学中它的实质意义是想象中的、抽象的、概念性的东西,是相对的,可以这样理解它定义:点,只有位置没有大小。线,点运动的轨迹。面,线运动的轨迹。在艺术作品中,我们所设计的对象,实质上是点、线、面在画面空间中运动的结果,是视知觉的产物,是可感知的。陈设品除了是仿生设计外,其实也是按着点、线的构成方式进行设计的。我们在看这些陈设品时能感受到一种节奏感和律动感,能够感受到陈设品带给受众和空间的一种活力。

通过对陈设艺术品的重复,也会给我们造成一种动势的心理。鲁道夫·阿恩海姆指出:“强烈的运动效果还可以从那些造成频闪运动的静止式样中产生出来。能够造成频闪运动的条件是:在整个视域中,各个视觉对象的相貌和功能基本上一致,但它们的某些知觉特征——位置、大小或形状——又不一定要相同。在适当的条件下,这些集合体还能产生出一种同时性的运动效果。”③那么我们在进行陈设艺术设计时,我们就可以挑选一些具备频闪运动条件的陈设品,来制造这样一种动势。

那么当我们想制造一种静态的感觉时,我们也可以通过陈设品的造型来获得。“圆则杌棿(wunie,音乌捏,意为不安),方为吝啬”是西汉杨雄的哲学命题(语出《太玄·玄摛》)。我国古人很早以前就知道圆形给人一种运动变化的感觉,而方形则有收敛静止的作用。那么当我们在进行陈设艺术设计时,我们就可以挑选一些方形的陈设品,从而给人的心物场带来一种踏实、沉稳以及安静的一种感觉。

3.2不同颜色的陈设艺术品会产生不同的“场”作用力。

我们都知道色彩具有非常强烈的表现性,不同的色彩会产生不同的表现形式,从而也会给人带来强大的视觉张力。首先,色彩颜色的波长的长短会决定人是否能感知到色彩。从物理学的角度来说,光是感觉色彩的基础,光是一种电磁波,电磁波的波长决定了人是否能感知到色彩,不是所有的波长都有色彩感觉,实验证明只有380-780nm(纳米)波长之间的电磁波才是人视觉感知的范围,所以不同波长的颜色能引起人眼不同的视觉张力,从而形成不同的颜色感觉。比如,我们对红色感知都非常强,就是因为红色的波长几乎是最长的,相反,我们对紫色、蓝色的感知力比较弱,就是因为其波长较短的缘故。那么,在陈设艺术设计中,我们能够了解色彩波长能引起视觉张力,就能科学的使用色彩和控制色彩,从而能够充分的发挥色彩的功效和美感作用,避免色彩的混乱引起的视觉疲劳和情绪紧张等恶劣的现象,创作一个环境舒适、优美、能引起人的情感愉悦的空间力场。

其次,色的冷暖、情感、象征都会产生不同的“场”作用力。色彩的冷暖,既是色彩的物理属性,同时也是色彩的生理属性与心理属性。具有冷色属性的颜色,即给人心理上造成寒冷感觉,如蓝色、白色等;而具有暖色属性的颜色,则给人心理上造成温暖感觉,如红色、橙色等。有实验表明,当人的视觉受到色彩的物理力的刺激以后,必然会产生生理力的反应和心理力作用,会直接影响到人的思想情绪和左右人的喜怒哀乐。一个书房陈设,我们能够看出来,在此空间中所有陈设品几乎都偏向冷色。因为,书房需要的是一个安静的环境,偏冷的颜色就能让人心里产生一种冷的感觉,从而起到一个心静的作用。色彩的情感作用力。色彩在其物理力与生理力的作用下,可以促使人通过记忆、联想、想象等心理因素,形成情感之“力”,这是典型的色彩的心理力的集中体现。有人把色彩的这种情感特征,称作“情感色”。书房墙面以及陈设品选用冷色系列的颜色,会让人联想到大自然,而大自然是每个人心中所向往的,只要我们身处其中,我们的心就仿佛能沉下来,跟大自然融合成一体,而这样书房正是我们所喜爱的。

3.3不同材质的陈设艺术品会产生不同的“场”作用力

室内陈设艺术与建筑景观设计相比是有许多不同的。建筑、景观在设计时会受到很多技术等条件方面的限制,而陈设艺术设计由于陈设品都是小型的,造价也不是很大,然后方案比较易改,因此,设计师几乎什么样的材质都可以用。另外,由于陈设品体型一般都不是很大,跟建筑相比材料的面会小很多,再加上跟人接触比较多,因此,陈设艺术设计中材质对人的影响会微妙一些。此外,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的是,陈设品在空间中大多都是起装饰空间的作用的,对形式方面更追求一些,也更追求艺术性一点,因此在进行设计时应该要更多考虑人的感性方面。那么对于陈设品来说,我们不应该只是从其物理层面,比如肌理,进行分析,而更应该追根溯源,把陈设品形成之前的因素、形成过程等考虑进去,也就是把时间跨度加进去进行深入的分析,这样我觉得应该更能引起我们的心理的共鸣吧!

日本设计师黑川雅之在其著作《素材与身体》中写道:“人在每一种材料中都有多种多样的记忆,当我们用材料创造某种空间来治愈人们的心灵时,材料会在迁移默化中占据人们的记忆”。④其通过对材质的性能、质感、肌理以及结合其时间维度进行分析研究,来呈现不同的材质会给人带来什么样的记忆。在我看来这里他讲的记忆其实就是“场”作用力。下面我会选用几种不同的材质的陈设品,来谈其带给人不同的“场”作用力,也就是不同的感受。

(1)石质材质的陈设艺术品

石质材质的陈设艺术品是我们用的比较多的。不管是室内还是室外空间中,东方人都特别偏爱使用石头来装饰空间。这是跟东方追求的人与自然相和谐的理念是分不开的。那么石质给别人一种什么样的“场”作用力了?

黑川雅之先生在其《素材与身体》中写到:“长年累月堆积下来的泥土会变成石或岩。火山喷发产生的熔岩凝固后也会形成石头。石头存在意义,也许就在于它本身形成的历史吧”。⑤我们都知道人的情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与记忆相关的。就是因为石头本身就具有历史意义,所以人们在使用它来陈设空间时,情感上会有一个契合点。在古代中国文人庭院中,人们就喜爱使用石头来寓意自己的情思,从而给空间制造了深远的意境。此外,石头由于其原始的肌理,会给人带来一种古朴、自然、原始的感觉,使空间充分彰显出其坚实、强大、厚重的视觉张力感。

(2)瓷器陈设艺术品

瓷器是我们室内陈设艺术设计中,用的比较多的陈设品。白色的瓷器给别人很干净的感觉,同时也有着纯洁的象征。它表面光滑,带给人一种正直、冷静、干净的印象。这可能是因为同生物的柔和与土壤的质朴相去甚远的原因。

(3)玻璃材质的陈设艺术品

玻璃可以让我们可以获得透明感,并进而产生巨大视觉张力,如果是挑选比较大的陈设艺术品,还能起到扩大心理空间的作用。在现今人们越来越追求室内外空间一体化,那么由于玻璃具有透明感就能起到融内外景为一体的作用了。在陈设艺术设计时我们选用的陈设艺术品大多是相对小件的,用其来点缀空间的。那么玻璃在情感上会给我们一种怎样的“场”作用力了?玻璃由于是属于易碎的材质,所以人们在处理它的时候会非常小心。人对易碎的东西和弱小的事物都有一种天生的怜悯之心,对于玻璃的这种心理也是这样。玻璃的那种透明感和光泽感就如同结冰的水一样,清澈透明,美的让人心碎。

(4)水——一种特殊的陈设艺术品

很多人把陈设艺术简单的看做是室内陈设,而忽略了其实陈设也应该包括景观陈设。在我看来,水、阳光等也都是一件件陈设艺术品。水可以让我们无论是视觉上还是触觉上都能获得一种“软”性的张力。

水是万物之源,水就代表着生机。无论在东西方,人类的发源都是在水源丰富的地方。空间中有了水就有了生机。也正是因为其是万物之源,所以水的另一个特质便是“软”。我国古代先人认为,水是上天所赐之物,可以用它来静心养生,水是世上最软最善,无论谁都可以用它来清洁污垢,祛除病魔。因为这种“软”的特质,水可以给人带去一种“平和”的心理感觉。同时,也是因为“软”,所以它可以成为大自然的画板,无论是一朵白云,还是一棵树,或者一只小鸟都可以在其身上随意涂画,从而带给人无限的遐想。

水可以起到平定人的内心,净化人的心灵。人们都喜欢用水来装饰庭院,就是因为水有着净化的作用。首先是从物性层面来说,水可以起到净化空气,改善空气的湿度。另一方面,是从其特质上来讲,水可以容纳万物的同时也可以保持自身的不变,人从其中可以悟出许多东西,从而起到平静人的内心的作用。

把水当做陈设品来进行设计,不仅能让我们肌肤感觉更舒服,能让我们空间充满生机,而且能给我们创造一种禅意空间。

4结束语

活动是由物理场与心里场中的力起作用而形成的,先是通过物理场的刺激,然后引起人心理的变化。我们在进行室内陈设设计时,应该把物理场的场作用力设计的更丰富一些,结合人的内心进行设计。在消费时代的今天,人们消费的目的已经从购买使用价值转向购买一种符号,在空间陈设中也是如此。当然,这种趋势我们是无法逆转的。但是,或许我们能做点什么,做点能挖掘人内心的一些东西,从人内心处的记忆或者更原始的地方进行分析挖掘。

致谢

向指导教师,曾经支持和协助自己完成论文课题研究工作的教师、技术人员以及合作伙伴等人表示谢意。

注解:

①鲁道夫·阿恩海姆[美]著,宁海林译.建筑形式的视觉动力.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06年9月版.

②鲁道夫·阿恩海姆[美]著.丁寜译:《走向艺术心理学》,黄河文艺出版社,1990版

③鲁道夫·阿恩海姆[美]著.滕守尧朱疆源 译:《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版

④黑川雅之[日]著 吴俊伸 译:《素材与身体》,河北美术出版社,2013年9月版

⑤黑川雅之[日]著 吴俊伸 译:《素材与身体》,河北美术出版社,2013年9月版

参考文献:

[1]库尔特·考夫卡[美]著,李维译.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12月版

[2]鲁道夫·阿恩海姆[美]著,滕守尧,朱疆源译.艺术与视知觉.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3月版

[3]鲁道夫·阿恩海姆[美]著,丁寜译.走向艺术心理学.黄河文艺出版社,1990版

[4]鲁道夫·阿恩海姆[美]著,宁海林译.建筑形式的视觉动力.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2006年9月版

[5]黑川雅之[日]著,吴俊伸译.素材与身体.河北美术出版社,2013年9月版

[6]尼跃红著.室内设计形式语言.高度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版

[7]范玉吉著.审美趣味的变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版

[8]刘琼,张朝晖.格式塔心理学在环境艺术中的运用.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9月

[9]雷莹.格式塔心理学在景观中的应用.装饰,2004年9月

[10]陈祁岩.设计艺术中的“格式塔”研究.武汉理工大学,2002.

[11]江显音著.大众审美趣味对当代中国室内设计形式语言的影响.万方数据

中图分类号:P20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04-0047-03

作者简介:黄闯(1989.5-),男,汉,广东深圳人,深圳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设计学硕士,设计学专业,(学号:2130080423),研究方向:景观设计及其理论与环境艺术设计及其理论。

指导老师:侯佳彤,女,汉,广东深圳人,副教授,工学硕士,深圳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研究方向: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与环境艺术设计及其理论。

猜你喜欢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无情感,不设计
情感
《悦读·家》开播激发爱国爱家情感共鸣
冰冻的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台上
情感小语
《怦然心动》的情感与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