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绿色建筑在城镇化建设中的应用

2016-02-22赵华营谢会杰

现代食品 2016年22期
关键词:建筑评价城镇化绿色

◎ 王 宁,赵华营,谢会杰

(中粮工程科技(郑州)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53)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明确指出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生态文明、绿色低碳被确定为城镇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原则[1]。绿色建筑在全寿命期内,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生[2],是城镇化建设中解决资源消耗和环境问题的首选。

1 绿色建筑的发展现状

自20世纪末,我国就开始了绿色建筑的研究和应用,截至目前,已经出现了深圳建科大楼、深圳万科中心、上海世博演艺中心、华侨城体育中心扩建工程、上海崇明陈家镇生态办公示范建筑及后勤工程学院绿色建筑示范楼等一大批符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优秀建筑。全国范围内已经有20多个省市成立了绿色建筑委员会,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设置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机构,成立了绿色建筑评审专家委员会,开展当地的绿色建筑标识评价工作。以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为代表的绿色建筑法律体系已经建立,以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为中心,带动辐射其他地区的发展格局已经形成,绿色建筑已经进入推广应用阶段。

2 绿色建筑推广制约因素

2.1 建设成本过高,建设单位过于急功近利

目前,绿色建筑在我国尚未进入强制实施阶段,和常规建筑相比绿色建筑在设计、施工、运营等阶段成本更高,而综合效益在建筑使用过程中才逐步体现出来。部分建设单位过于追求利益而降低建设成本,从源头上制约了绿色建筑的发展。

2.2 绿色施工技术要求高,施工管控难度大

和常规建筑相比,绿色建筑施工过程持续时间更长,管理项目增加了废旧材料、可再生材料的回收利用,减少环境污染和周边环境影响,施工组织管理、实施管理、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等,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能与能源利用、节地与施工用地利用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对施工单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部分施工单位科技力量不足,组织管理力不从心。

2.3 使用者缺乏专业知识,“不会用”现象比较普遍

绿色建筑的综合效益往往在其正常使用、正常维护条件下才能有效体现,建筑使用者缺乏足够的专业知识,“不会用”现象比较普遍。绿色建筑建设阶段,由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等参与者通过专业性活动与建设单位共同完成,但使用阶段往往由建筑使用者“独立”完成,容易产生降低综合效益的行为。以住宅类绿色建筑为例,有的业主为了追求装修效果,直接在墙体上钻孔、打洞,甚至将影响“美观”的构件换掉,根据经验加装其他构件,影响了建筑综合效益的发挥。

2.4 各项配套监管措施及追踪措施滞后

绿色建筑评价制度虽已建立,但是各项配套监管措施及追踪措施滞后。建筑个体性、复杂性等特点决定了绿色建筑评价不能一概而论,各项评价指标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不可能具体到分部、分项工程,评审委员会也不可能像监理单位那样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监管,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技术处理措施,造成绿色建筑经验地域性过强,推广难度大。绿色建筑投入使用后缺乏有效的配套监管措施和追踪机制,不能对绿色建筑的使用情况及综合效益发挥情况建立数据库,无法准确了解绿色建筑在使用过程中的优点和缺点,加大了绿色建筑普及宣传难度。

3 绿色建筑推广应用措施

3.1 发挥政府引导优势,为绿色建筑的发展准确定位

绿色建筑发展初期,政府应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引导企业正确认识绿色建筑,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奖励等措施规范企业在建筑设计、施工等环节的行为,营造良好的绿色建筑发展氛围。加大绿色建筑材料和绿色施工技术的宣传和推广力度,通过减少税收等措施降低企业因合理应用绿色建筑材料和绿色施工技术而造成的建设成本增加,帮助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大力支持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发,对研究成果及时推广,推动绿色建筑科技进步和产业发展。

3.2 技术负责人定期进行绿色建筑相关政策培训

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绿色建筑参与单位的技术负责人定期进行绿色建筑相关政策培训。绿色建筑通过建筑完成单位的共同努力才能转化为建筑使用者的综合效益,这就需要绿色建筑参与单位努力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提升企业绿色建筑技术水平。近年来,绿色建筑技术发展很快,建筑垃圾处理技术、可再生资源应用、绿色建筑材料和绿色建筑施工工艺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参与单位技术负责人只有“定期充电”才能跟上绿色建筑发展的步伐。

3.3 加快绿色建筑技术立法,促进绿色建筑技术应用

实践证明,当前施工过程存在大量与绿色施工技术相悖的行为,施工噪音扰民、施工现场扬尘、建筑垃圾违规排放等乱象屡禁不止,说明施工领域立法的迫切性和绿色施工普及难度之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14)规定绿色建筑运行评价应在建筑通过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一年后进行,包括施工过程及投入使用一年内是否存在违背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施工管理及运营管理7类指标的现象,以打分的方式对绿色建筑进行管理,但是绿色建筑技术方面涉及较少。

3.4 加强建筑投入使用后的维护管理,有效发挥绿色建筑综合效益

和常规建筑相比,绿色建筑的建设成本更高,使用维护的要求也更高,需要使用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实践证明,绿色建筑粗放式应用是十分不利于其综合效益发挥的,如过多的孔、洞、槽会降低建筑的保温效果,过多的外墙采用玻璃幕墙装饰会产生新的光污染,生活垃圾乱丢和小区环境不良会降低建筑使用舒适度等。不少城市已经开始针对装修阶段的引导管理,如扬州等城市对购买成品住房(又称精装修房)进行资金补贴并提高贷款优惠。

3.5 从政府-企业-个人三方入手,立体式促进绿色建筑健康发展

我国正在积极推进城镇化进程,但庞大的资源消耗和低下的资源利用率已成为制约城镇化发展的瓶颈。研究表明,我国每提高1%城镇化率,将新增建筑用地约1 000 km2,新增钢材、水泥、砖木等建材总重量约6亿t[3]。绿色建筑技术对社会可持续发展、企业科技水平、建筑使用维护费用降低等方面都十分有利,绿色建筑技术发展需要社会平台,需要政府-企业-个人三方共同努力,科学梳理三方关系,相互监督相互促进,用科学的方法来分析解决绿色建筑建设使用过程中的问题。

3.6 以绿色建筑产业化促进城镇化建设,以城镇化建设带动绿色建筑发展

以城镇化进程为契机,我国绿色建筑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4],截至2012年3月,全国已评出379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总建筑面积达到3 800多万m2。绿色建筑产业化有力带动了绿色建筑材料研发,绿色施工机械生产,新增一大批就业岗位,在建筑垃圾处理及重复利用,新型建筑结构形式,太阳能、地源热泵应用技术等方面有很大进步[5]。住建部建筑节能与科技司明确要求,在政府投资公益性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中全面推进绿色建筑行动,部分城市不仅保障房建设推行绿色建筑,而且新建城区绿色建筑必须达到30%以上。

4 结语

绿色建筑能够充分利用可再生资源,降低建筑在施工和使用过程中碳排放量,是21世纪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能够满足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对建筑的要求。绿色建筑的发展受到多种客观条件的制约,不能一蹴而就,只有走政府引导+法律护航+建筑行业自律+使用者维护的发展道路,才能促进绿色建筑健康发展,为城镇化建设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EB/OL].(2014-03-16)[2016-08-16].http://www.gov.cn/zhengce/2014-03/16/content_2640075.htm.

[2]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GB/T 50378-2014.绿色建筑评价标准[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2014.

[3]解秀丽.城镇建设中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

[4]仇保兴.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和建筑节能的形势与任务[J].城市发展研究,2012,19(5):1-11.

[5]马维娜,梅洪元,俞天琦.我国绿色建筑技术现状与发展策略[J].建筑技术,2010,41(7):641-644.

猜你喜欢

建筑评价城镇化绿色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绿色低碳
基于健康光环境设计运维的WELL建筑标准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比较分析
上海市新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正式实施
从《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角度分析暖通空调设计方案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家乡的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