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舆情导控研究

2016-02-22李永节

西部皮革 2016年24期
关键词:舆情线下政府

李永节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 南京 210016)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网络舆情导控研究

李永节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江苏 南京 210016)

自2009年以来,移动互联网在我国迅速普及,相对于固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给网络环境带来很大的改变,打破了原有的网络舆论场格局。网络舆情也随着网络环境的变化呈现新的特点,这给政府网络舆情的导控带来新的挑战。本文从研究移动互联网的相关理论为出发点,归结网络舆情导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导控策略。

移动互联网;网络舆情;导控

2009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放3G牌照,这标志着我国拉开了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大幕。从2010年开始,我国的智能终端市场迎来的爆发式增长,智能手机随之广泛普及。新浪微博、微信等移动终端社交软件被广泛使用,移动互联互通成为经济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上半年,我国网民总数已超过7亿,其中手机网民总量更是超过6亿。①信息传播方式、移动终端与应用程序三者融合发展,再加上庞大的用户群体,这标志着我国全面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与传统的固定互联网相比,移动互联网在信息传播方式上有很大改变,公众可以更加便捷的发布和获取信息,而庞大的移动互联网覆盖群体彻底改变了网络舆论场的格局。网络舆情也随着网络环境的变化呈现出新的特点,如果政府相关部门不能正确应对,网络舆情引发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的几率会大增,这将给网络安全和社会稳定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加强移动互联网网络环境下网络舆情的导控策略研究已刻不容缓。

1 移动互联网的相关概念

2011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移动互联网白皮书》,给出了移动互联网的定义,目前被各界广泛认可。移动互联网是以移动网络作为接入网络的互联网及服务,包括3个要素:移动终端、移动网络和应用服务。该定义包含三个层面:(1)移动终端,包括手机、专用移动互联网终端和数据卡式的便携电脑;(2)移动通信网络接入,包括2G、3G、4G等;(3)公众互联网服务,包括Web,WAP方式。②

刘毅在《网络舆情研究概论》一文给出了网络舆情的定义,即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各种不同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③移动互联网的网络环境下,民众通过智能移动终端在互联网上公开发表对某个社会问题或事件的观点,随着该观点的发酵与传播,如果该观点最终被多数网民认可,并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或倾向性的共同观点,即形成移动互联网舆情。④

2 网络舆情导控存在的问题

地方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方面已取得不少成功经验,但是在移动互联网日益普及的当下,地方政府在网络舆情的导控方面还是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政府网络舆情治理理念落后。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网络成为民众发泄不满情绪的突破口。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网络文化的概念,要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一些地方政府对打造阳光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工作落实不力,依然存在严重的官本位思想。一些地方政府对网络舆情不重视,无视民众的利益诉求,工作方式简单粗暴,常动用各种公权力对信息进行封堵,对涉事民众进行打压,易激化干群矛盾,为网络舆情危机事件的爆发埋下隐患。

其次,线上舆情的导控手段落后。缺乏有效的快速响应机制,政府在面对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时,多采取各种措施封堵网上信息的传播,在信息不能控制的情况下,才会考虑引导信息传播。信息的公开发布机制也不尽完善。针对网民关注的热点问题,往往回应不及时,官方权威的信息没有发布,各种谣言和流言就会广泛传播,直接影响网络舆情的导控。公开发布的信息多避重就轻,易引发民众的猜疑,为媒体的报道设置了新的议题,进而引发反复的网络热议。

再次,网络舆情的线下源发性问题处置不当。分析许多地方的网络舆情事件后,发现其都涉及现实问题,移动互联网的网络环境下,线上与线下的互动进一步加强,如果不把线下问题彻底解决,线上网络舆情就无法根除。许多地方发生重大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后,地方政府多单纯应对网上舆情的传播,忽略线下问题的解决。因为政府不再对媒介有绝对的垄断,传统的舆论引导的模式急需改进。

3 网络舆情导控策略分析

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环境,政府的官方媒介不在对信息有绝对的垄断权,民众在可以通过移动终端轻松实现信息线上与线下的互动传播,这给政府网络舆情的导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总结过往网络舆情应对的经验,网络舆情的导控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建立网络舆情快速响应制度。政府必须建立快速有效的网络舆情响应制度,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发生后,政府要积极主动的发布信息,表明政府有能力解决问题,说明事实的真相,安抚和引导网民的情绪,对流言和谣言予以坚决的回击,把网络舆情的发展引向正确的方向。快速响应机制还应权责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利用机制督促相关责任人及时发布舆情引导言论,及时更新线下调查处理情况的信息,加强与广大网民的互动。必要时启动事件相关官员的问责程序,并第一时间发布相关信息。

第二,完善政务信息的公开机制。完善信息公开制度,建设阳光政府和高效政府,充分满足广大民众的知情权。一般情况下,政府与民众的对抗情绪源于信息不对称,地方政府要在报刊、电视等传统媒体公开政务信息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网络政务工作的范围。要打造覆盖各级政府的新闻发言人体系。

做好各级新闻发言人的培训工作,在网络舆情应对的关键时刻,利用主流媒体发布信息,新闻发言人要敢于直面问题,化解网络流言和谣言,还原事实真相。各级政府部门要利用好新闻发布,加强对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和突发事件的引导,及时回应群众关切,理顺公众情绪。

第三,提高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要坚持以人为本,构建网络民主。各级政府要提高对网络舆情的重视程度,认真研究移动互联网的特点,分析网络舆情的传播规律,加强对广大干部队伍的相关培训,要尝试把舆情案例的综合分析纳入培训课程,让广大党员干部学会用移动互联网平台与网民沟通互动,切实提高政府网络舆情导控的能力。在处置网络舆情时,政府要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重视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在网络空间的作用,利用好网络平台,加强与民间组织、社会团体、网络领袖的合作,传播正能量,减缓或消除负面舆情信息带来的影响。

第四,地方政府应及时化解线下根源性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网络舆情是民众通过网络表达的利益诉求,因此找到网络舆情在现实生活中对应的问题尤为重要。在网络舆情发生前后,各种谣言和流言夹杂着情绪在网上传播的同时,也在现实中通过民众面对面的口口传播,舆情线上和线下的传播在一定条件下相互影响。移动互联网的网络环境下,网上舆情与线下实情的互动传播越来越明显。而线下实情才是关键矛盾点,线下问题是形成舆情的根源,线下问题的走向决定线上舆情的发展态势,只要化解问题之源,才能从根本上处置网络舆情。

注释:

① 中国第3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M/OL].2016.8.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608/P020160803367337470363.pdf

② 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elecommuni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Mobile Internet White Paper,2011.

③ 刘 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51.

④ 姜胜洪.网络舆情热点的形成与发展、现状及舆论引导[J].学术论坛理论月刊,2008(4):34-36.

[1] 中国第38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M/OL].2016.8.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608/P020160803367337470363.pdf.

[2] 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elecommuni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Mobile Internet White Paper,2011.

[3] 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51.

[4] 姜胜洪.网络舆情热点的形成与发展、现状及舆论引导[J].学术论坛理论月刊,2008(4):34-36.

李永节(1983-),男,汉族,山东临沂人,本科,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2014级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

D432

A

1671-1602(2016)24-0108-02

猜你喜欢

舆情线下政府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消费舆情
舆情
舆情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舆情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