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冶金矿山企业科技创效管理体系建设
2016-02-22南世卿胡亚军王得志
刘 梅 南世卿 胡亚军 王得志
(河北钢铁集团矿山设计有限公司)
新常态下冶金矿山企业科技创效管理体系建设
刘梅南世卿胡亚军王得志
(河北钢铁集团矿山设计有限公司)
阐述了河北钢铁集团矿业公司为了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坚持用新思维做好传统行业,建设科技创效管理体系,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技兴企”战略,用创新驱动助推矿山发展,积极培育未来新的竞争优势,加快突破发展瓶颈,确保矿山可持续健康发展。
冶金矿山科技创效体系建设
当前钢铁行业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铁矿石需求量增长速度放缓;国际三大铁矿石供应商未来释放的巨大产能,使铁矿石市场供求关系更加严峻,铁精粉价格呈下行趋势;国内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钢铁、铁矿石需求量减少,特别是河北省大幅度消减钢铁产能造成铁精粉需求量下降,进一步加剧了供大于求的矛盾;原材料价格、建设成本和开采成本提高,增加了附加成本,削弱了矿山企业的竞争能力。从目前行情看,售价低、利润低、资金紧张已成为冶金矿山行业的“新常态”,矿业公司面临着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巨大的发展压力。
面对新一轮矿山行业的重新洗牌,河北钢铁集团矿业公司如何在铁矿山行业弱势低位运行中站稳脚跟,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关键在于科技创效,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低成本运行,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加快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突破发展瓶颈、开启矿山发展新征程。
1 冶金矿山企业科技创效管理体系建设框架
以河北钢铁集团矿业公司总体发展规划和技术需求为导向,改革科技创效机制,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1];提高科技创新对公司发展的贡献率,为公司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建设新型现代化矿山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主要包含以下方面:①深化科技创效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效体系建设,在提高科技创新创效能力和科技管理水平上取得突破;②围绕公司生产经营和工程建设中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和薄弱环节,深入开展技术攻关、设计优化、数字矿山建设和课题攻关,在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改善安全环境上取得突破;③加强成果转化,将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技术经济指标优化升级;④认真实施人才强企战略,注重人才培养,不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提供强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1.1强化薄弱环节,建立完整的科技创效体系
(1)不断优化科技创效工作管理组织机构。建立和完善以公司董事长、总经理为领导,以总工程师负责制的科技创效工作组织领导机构,对公司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工作实行统一领导。
(2)建立健全科技创效工作管理制度。“十三五”期间,重点从人才、决策、技术、信息、保障、激励等6个方面,完善科技创新的内在机能和运转方式,构建稳定、长效的动力机制、运行机制和发展机制:动力机制,是企业科技创新的动力来源和作用方式,是科技创新优质、高效运行的激励机制;运行机制主要包括科技创新管理的组织机构、运行程序和管理制度;发展机制,是企业充分挖掘、发展内部资源,广泛吸纳外部资源,加强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资源储备,不断谋求创新发展的机制。
1.2发挥联动作用,促进科技创效平台建设
(1)推进公司自主创新研发平台建设。①以公司矿山设计院为依托,优化、整合公司内部各种科技资源,改变科技资源不足、分散、利用效率较低的状况,重点实施了综合实验室建设、选矿试验厂建设,实现了公司内部科技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共享,提高了公司基础试验研究能力;②推广普及专业创新工作室、专业技术小组,不断壮大科研队伍,开辟科技创新工作的新途径、新平台。司家营铁矿、研山铁矿等相继成立了13个专业创新工作室和多个专业技术小组,为广大科技人员参与科技创新提供了舞台。
(2)共建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平台。积极参与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引进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知名企业的先进技术,充分利用此平台,在公司重大研究课题、矿山关键技术方面开展合作研究。申请国际科技合作专项资金项目《微细粒贫赤铁矿高效回收关键技术的联合研发》、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大型铁矿山含赤铁矿废石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国家安监总局安全科技“四个一批”项目《超大规模超深井金属矿山开采安全关键技术研究》。
(3)搭建科技人员学术交流平台。在公司OA网站开办了《技术资讯》专栏,创办了公司内部科技期刊《矿业科技》,重点报道国内外矿业前沿技术、先进工艺与装备、行业最新动态等;积极组织科技人员参加中国矿业科技大会、矿业学术交流会、矿业论坛等各类学术会议,成功承办了2014年全国低品位矿高效开发利用技术交流会等。
2 冶金矿山企业科技创效管理体系建设的实践
2.1工程技改创新创效
围绕生产工艺优化、装备提升、降本增效、安全高效、绿色矿山、项目建设等主题全面开展技术攻关。矿山技术装备水平的不断提升,提高了公司的创效和盈利能力;以实施“短、平、快”技改为手段,推进新工艺、新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如司家营铁矿、研山铁矿露天采场边坡稳定和防治水措施的研究,石人沟铁矿采空区探测及矿柱回收研究等,消除了重大安全隐患;推广应用井下矿六大避险系统和尾矿库在线监测系统等现代化信息手段,实现了矿山生产安全的实时动态监控,提高快速决策和反应能力。工程项目技改成绩卓著,创效多达10多亿元。
针对超大型地下矿开采、大水矿山安全掘进开采、地下矿充填工艺及装备等重点课题进行研究,重点开展超大能力全尾矿胶结充填采矿技术与装备,地下装运系统和充填系统自动化,采空区治理,露天边坡稳固,露天边坡与地下矿柱安全预测预报,新型胶结充填材料的研究、开发等。
2.2设计优化源头降本
目前矿山生产经营形势严峻,铁精粉市场持续低迷,资金压力较大。根据矿业公司“新矿业、大矿业”的发展建设要求,立足于参与未来国际铁矿石市场竞争,从源头上控制工程项目建设投资,以降低矿山生产成本,增强公司竞争实力。根据建筑行业造价管理规范,遵循全寿命周期成本最低设计要求,对设计阶段造价进行投资控制;优化工程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实现工程建设提量提速、节能降耗、提高市场竞争力。
根据公司发展建设的新要求,积极开展设计优化和图纸审查,制定了《在建、拟建工程设计优化攻关实施方案》,建立了攻关组织机构,明确攻关任务与目标,制定了考核与奖励机制。通过对采选工艺、开拓系统、技术装备等12个方面开展课题攻关,本着“工程不完、优化不止”和“先进合理、经济适用”的原则,使各工程投资在现行设计概算的基础上减少投资近10亿元,为工程投产后生产安全高效、节能降耗、降低成本打下基础。
2.3数字矿山技术加速创新创效
随着数字地球、数字城市、数字企业等发展主题的提出,“数字矿山”也应运而生,数字矿山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既是数字地球的组成部分,更是数字地球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的具体应用。数字矿山顶层设计将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与信息化融合在矿山应用领域里,是矿山建设生命周期全过程的地、测、采的技术支撑平台,是矿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向。
研山铁矿、庙沟铁矿为示范矿山,实现了皮带系统“远程监控、区域巡检、无人值守”;石人沟铁矿、龙烟矿山分公司、田兴铁矿井下使用了TRT6000型超前预报系统;石人沟、庙沟、宁城宏大公司等7家矿山8座尾矿库安装了在线监测系统;建设了公司技术信息中心;紧密围绕公司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两大主题,通过优化业务流程,使矿山实现由职能型向流程型、由业务处置型向分析决策型、由粗放管理向精细化管理到智能化管理模型的转变;开展数字矿山的建设,实现了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OA办公系统、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纪检监察系统和项目管理系统等信息化平台成功上线,覆盖了公司总部及各直属单位;加强知识管理,建立数字档案馆;围绕着专利、技术、操作和管理实践、组织结构和其他知识资产进行集中整理,达到永久保存和共享作用,提高这些资产的可利用性,并使其市场化。
2.4技术经济指标对标升级
深入开展技术经济指标对标,促进成本指标的优化,提高创效、盈利和抗风险能力,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按照横向比有进位,纵向比有进步的原则,开展技术经济指标升级创优工作,通过技术攻关、“四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升级创优的全面落实。2014年矿业公司7家生产矿山共155个指标,与2013年相比有87个得到提升,达到指标总数的56%,技术经济指标提升创效18 490万元。
3 结 语
3.1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矿山创新创效“常态化”
健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长效机制,结合矿业公司实际需求,制定推广应用计划和配套措施,在生产、基建等各环节优先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和公司最新科研成果,加大了公司成果产业化力度,提高了成果转化率。
3.2创新文化理念,为矿山创新创效提供思想基础
消除职工对创新的敬畏感、神秘感,拉近创新与实际工作的距离,使创新的理念融入工作实践。号召广大职工立足矿山,着眼实际“想事、干事、干成事”,查找工作不足,务求简单实用,提出改进措施,在开展创新中找到乐趣。引导职工树立“发现问题就是成绩,解决问题就是创新”的观念,把别人的经验拿来并结合本单位实际,为我所用,也是创新;把需求作为创新的最大动力,立足本岗位、本专业、本单位的小改革,也属于创新,而且可能更实用。
将创新成果的推广转化作为企业文化落地的重要内容之一,使“面向矿山、务实求效、技术领先、创新发展”的企业文化固化为职工的实际行动。每年都要开展“生产工艺优化和技术改造优秀项目”评选活动,对每项成果的技术适用性等评价打分。倡导成果转化抓大不放小,引导职工在创新中人人有作为。及时应用产学研成果包括阶段性成果指导生产建设实践,解决生产建设发展方面的关键技术难题。
3.3加强人才支撑,为矿山创新创效提供智力保障
矿业公司始终坚持“德才兼备,以用为本”的人才理念,以“建设三支队伍,提升六种能力”为抓手,认真实施人才强企战略,为公司科学发展提供了强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1)打通各类人才成长渠道。公司建立了经营管理、专业技术、岗位操作人才3条通道,在专业技术人员中开展内部专家评聘,在岗位操作人员中开展金牌工人、技术能手和中高级技师评聘,在新毕业大学生中推行见习作业长制度,有效激发了广大科技工作者参与技术攻关和技术革新的积极性。
(2)注重各层次人才的引进、培养,人才结构明显优化,职工素质稳步提升。通过招收大学毕业生、吸纳各类高层次人才、校企联合培训、建立大专生实习基地等方式,为矿山科技、管理及高技能操作人才队伍输送了新鲜血液,增强了活力。
(3)创新人才选拔机制。坚决破除人才成长和限制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束缚,牢固树立“人才是最宝贵、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不惟学历看能力、不惟职称看技术、不惟资历看业绩、不惟身份看素质”的思想观念,把人才作为企业的一项无形资产,搭建“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的人才平台。
[1]南世卿.浅谈矿山企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J].河北冶金,2010(11):19-21.
2015-11-01)
刘梅(1982—),女,工程师,硕士,063700 河北省唐山市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