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痘的诊断与防治
2016-02-22丁帆
丁帆
(新疆尼勒克县尼勒克镇畜牧兽医站尼勒克,新疆 尼勒克 835700)
羊痘的诊断与防治
丁帆
(新疆尼勒克县尼勒克镇畜牧兽医站尼勒克,新疆 尼勒克 835700)
羊痘;诊断;防治措施
羊痘包括绵羊痘和山羊痘,绵羊痘是各种家畜痘病中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病,其特征是病羊皮肤和黏膜出现特异性的痘疹;山羊痘较少见,常侵害个别羊群,传染慢,症状和病变与绵羊痘相似,病势较轻。加强饲养管理,采取严格引进措施和防检疫措施,可有效防止疫病发生。
1 病原
病原为痘病毒科的绵羊痘病毒和山羊痘病毒,山羊痘是山羊痘病毒引进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绵羊痘病毒和山羊痘病毒同属于痘病毒科山羊病毒属,病毒在皮肤黏膜的痘疹、水疱液、痘痂上皮和黏膜的分泌物内大量存在,该病毒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可存活2~6个月,在腐败中死亡,3%石碳酸、2%甲醛都有较好的消毒效果。
2 流行特点
病羊和病愈带毒羊是主要传染源,本病主要通过呼吸道感染,也可经消化道、损伤的皮肤或粘膜侵入机体而感染。饲养人员、用具、污染的草料、毛匹、外寄生虫均可成为传播媒介。霉雨季节、蚊虻活动频繁,传播加速。通常情况下,绵羊痘发生绵羊,细毛羊较粗毛羊易感,对羔羊病羔羊的死亡率则很高,可达20%~50%,对成年羊危害较轻,死亡率为1%~2%。
3 临床症状和病变
本病潜伏期为6~8d。临床上可分为典型和非典型经过。
3.1 典型经过发病前,病羊体温升达41~42℃,结膜潮红,呼吸和脉搏加快,鼻流黏液,食欲减少,弓背站立,经1~4d发痘疹,多于皮肤无毛或少毛处,先出现红斑,然后变成丘疹、水疱,随后变成脓疱。病羊多因继发感染,而死亡。病程3~4周,病羊死亡率达20%~50%。山羊痘与绵羊痘相似,但症状较轻。
3.2 非典型经过仅出现体温升高和黏膜出现卡他性炎症,不出现或出现少量痘疹,痘疹几天内干燥、脱落。如痘疹集中在呼吸、消化道,可使病羊死亡,怀孕羊流产。
4 病理特征
瘤胃和第四胃黏膜常有大小不等的圆形坚实结节或可出现糜烂或者溃疡。咽喉部、支气管黏膜常有痘疹,肺部呈大理石样硬块结节以及卡他性肺炎区。
5 诊断
根据典型皮疹及自愈过程,可初步确诊,可疑羊只,可采取病羊损害的痂皮或活检组织送动物防疫部门确诊。类症鉴别应与羊传染性脓疱相区别,羊传染性脓疱,在自然流行时绵羊和山羊都可发病,主要在口唇和鼻周围皮肤上出现水疱、脓疱,后结成厚而硬痂,一般无全身症状。
6 治疗与预防措施
羊痘治疗中用青霉素、链霉素、喹洛酮类、阿齐霉素等抗菌类药物控制继发感染从而降低死亡率。羊群发生该病后,对病羊进行隔离治疗,在流行本病的地区每年对羊群进行羊痘弱毒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可有效防制本病的发生。
6.1 免疫血清大羊10~20mL,小羊5~10mL皮下注射,必要时重复注射一次。
6.2 对症疗法局部用1%高锰酸钾液洗涤患部,再涂擦碘什油或者碘酊可加快局部痘疹的迅速痊愈。
6.3 注意环境卫生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羊舍干燥清洁,抓好膘情,适时补饲,增加羊的抵抗力。
6.4 坚持自繁自育确需外地引进羊,应选自无疫区羊场,引进的羊要隔离30d,并进行检疫,合格后混入原有羊群。
6.5 发现病羊及时隔离消毒分群饲养、治疗,最好尽早扑杀病羊和带毒羊,病死羊尸体、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病源扩散。
7 体会
7.1 每天注意观察羊群,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7.2 严禁从疫区引进羊,对购入羊要隔离检查,对规模羊场建立备案,动态管理,可有效阻击疫病的发生与传播。
7.3 定期免疫注射疫苗,可避免疫病的发生和传播。
从略)
10.3969/J.ISSN.1671-6027.2016.01.035
丁帆(1983~),本科,助理兽医师,从事防疫、检疫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