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笼养肉鸡6955目标管理核心技术

2016-11-29侯亚琴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6年1期
关键词:周龄免疫力肉鸡

侯亚琴

(山西省长治市畜牧兽医局检验检测中心,山西 长治 046000)

笼养肉鸡6955目标管理核心技术

侯亚琴

(山西省长治市畜牧兽医局检验检测中心,山西 长治 046000)

经过30多年的发展,肉鸡产业成为畜牧行业中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也成为技术含量高、应用最广泛的产业。而叠层式笼养肉鸡则是现代养殖技术和工艺设施的集成,商品肉鸡采用全程笼养技术,能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易于加强管理和环境控制,提高成活率和饲料转化率,特别是能节约养殖用地、减少人工,可有效解决当前养殖用地难、养殖用工成本高、养殖业后备劳动力缺乏的问题,已成为肉鸡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叠层式笼养肉鸡在我市刚刚兴起,我们在技术指导过程中,发现多数养殖场从业者为农民,由于技术和管理水平不到位,在饲养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肉鸡中段控料控光不科学,鸡器官发育与体重增加相比严重滞后,4周龄之后,肉鸡采食量达不到标准,生长速度较慢;(2)肉鸡呼吸道疾病较多,尤其是免疫后多出现呼吸道疾病;(3)笼养肉鸡高密度饲养生长环境控制不科学,后期死淘率高;(4)肉鸡4周龄之前自身免疫力激发不够,导致后期疾病增多。

因此,针对笼养快大型肉鸡集约化程度高、密度大,对生长环境中的通风、温度、湿度、光照控制技术要求高,同时快大型肉鸡饲养日龄短、生长速度快,导致肉鸡器官发育严重滞后于体重的增加,肉鸡自身免疫力差,饲养后期疾病多、死淘率高等问题,我们提出了笼养肉鸡6955目标管理核心技术。本技术主要解决笼养快大型肉鸡的环境控制技术、肉鸡自身免疫力提高技术、肉鸡器官发育与体重增加协调技术。

1 主要技术内容

“笼养肉鸡6955目标管理核心技术”,其技术的目标是:入舍肉鸡饲养6周(42d)平均吃4.5kg饲料体重达到2.75kg。该模式技术实施目标涵盖了肉鸡饲养过程中的关键指标,即肉鸡的饲养日龄、成活率、料肉比和出栏时的体重。

在做好常规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控的基础上,实现该目标的主要技术是:

1.1 通过对肉鸡11~30日龄科学的控光控料,促进肉鸡器官发育

肉鸡的品种决定了生长周期比较短,生长速度快,快速生长的肌肉就会与心脏、肺脏等内脏器官的发育滞后形成矛盾,前期不限制采食,内脏器官超负荷运转,就会导致鸡抗病力下降,疾病多发,也就是说很多人困惑的是前期鸡长的很好,超料,个头大,但是后期就爱发病,并且难治疗。而且即使在通风还不难掌握的时候腹水的鸡也会增多。采食量控制好的话,前期鸡群发生猝死率(也称蹦高死)较低,中后期采食量达标,后期长势好,发生腹水症状的鸡也会少很多。发病率、料肉比相对低,总体经济效益就好。

1.2 利用中草药和微生态制剂激发肉鸡20日龄前机体自身免疫力

由于肉鸡从出壳到出栏一直生活在26~36℃,湿度50%~70%的高温高湿环境下,很容易造成脾胃虚弱,稍不注意就会有“郁火”,尤其长时间的大量采食,造成肉鸡脾脏虚弱,严重时造成肺气不足或肾水不足、出现不明原因的一些疾病,比如:稍恶寒、眼睛发红、流泪、气喘、咳嗽等等。而大剂量的抗生素会使脾胃更加虚弱。肝和肾既是机体的代谢和排泄器官,又影响机体的抵抗力与免疫力。由于肉鸡生长速度过快、肝肾负担重,而经常投喂抗生素,使肝肾受损,反而引发疾病的发生。针对肉鸡特点,激发自身免疫力的最有效办法就是利用中医思路,培育脾气来增强肺气功能、确保心功能正常运行,这也是预防肉鸡前期冷应激与风邪引发感冒最有效的办法。2周龄内在鸡有炎症或发生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情况下,有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尽量用中药解决前期免疫力低,免疫抑制的现象,促进肝肾发育。

1.3 肉鸡科学通风管理与温度、湿度的合理调配

温度、湿度、光照、密度以及空气质量等构成肉鸡的生长环境,对肉鸡健康生长都起着重要作用。其中以通风和通风量影响最大,要保证好的空气质量必须达到一定的通风量,不同日龄的鸡群需要不同的通风风速,通风风速与鸡的体感温度息息相关,鸡的体感温度才是鸡需要的真正温度。

2 解决的关键技术

2.1 肉鸡中期控光控料技术

肉鸡饲养中期(11~30日龄)通过控光控料相结合,在限制肉鸡采食量的同时,予以肉鸡一定的饥饿感,增加肉鸡休息时间,促进肉鸡内脏各器官的发育,使肉鸡体重与器官发育协调发展,为肉鸡后期增加采食量打好基础。肉鸡在中期(11~30日龄)控制饲料采食量措施:

(1)控光控光目的是与控料相结合,控料不控光不仅难以控制体重,还会出现因饥饿而骚动不安、争食、打斗及啄羽等现象,增加死淘率。同时控制光照时间可以让鸡舍内的鸡保持安静,在暗光环境下有利于鸡内脏的发育。控光一是要控制光照强度,要求随着肉鸡日龄的增加而将光照强度逐渐减弱,1周龄内保持光照强度3W/m2,2~3周龄内2.7W/m2,4~5周龄1.3W/m2,6周龄0.8~1W/m2;二是控制光照时间,限制肉鸡活动量有利于增重。

(2)控料第1~10天,自由采食,不控料,但要做到少量多次。一般是8次/d,3h一次,让鸡尽可能的多吃。第11~30天,严格按照当天采食量分次加,一般6次/d,4h一次,坚决不准一次就把一天的料都加进料桶里,没等吃完又加料。给鸡养成按时吃料的好习惯,有效刺激采食,提高食欲。真正做到控制喂料,应在下午净料桶后空2~3h,保证鸡群肺的发育和腺胃、肌胃健康。

通过控制光照和控制饲料相结合的限饲方法,使鸡群在一定时间段处于抢食的状态,鸡就会增强体质去适应,使鸡的抵抗力变强,大大减少腹水的发病率,减少猝死的发生,降低后期的得病率,降低料比。在控光控料的过程中,要提供足够多的料桶或料槽位,保证鸡采食位置。

2.2 肉鸡20日龄前机体自身免疫力提高技术

在肉鸡20日龄前利用中草药黄芪、芍药及微生态制剂激发机体自身免疫力,尽量减少抗生素使用量,促进鸡脾肺发育,减少抗生素对肉鸡肝肾损伤。前20d这个阶段,通过人为干预,净化鸡群,健康发育,提高免疫力,为以后肉鸡健康生长打下基础。

2.3 鸡舍小环境综合控制技术

笼养肉鸡集约化程度高、密度大,肉鸡吃料、呼吸和排泄产生大量的NH3、H2S、CO2和粉尘等有害气体,持续高浓度的有害气体能导致鸡只贫血,体质变弱,生产性能和抗病力下降,而且容易诱发呼吸道病和腹水症,给肉鸡生产带来巨大损失。而且肉鸡呼吸需要大量的氧气,鸡后期腹水症增多的主要原因就是通风不好,机体生长过快引起的相对缺氧造成的。通风在肉鸡养殖中处于举足轻重的位置。

肉鸡生长需要的温度、湿度、通风是一个矛盾的整体,通风会降低鸡舍内的温度和湿度,减少通风有利于提升鸡舍内温度和湿度,但又满足不了鸡舍换气的需要。尤其是冬春季节通风与温度矛盾突出,夏秋季节通风与湿度矛盾突出,季节交替时早晚通风与温湿度矛盾突出。三者相比较,首先必须保证的是鸡的最小通风换气量,在满足鸡的最小通风换气量基础上,进一步满足鸡的温度和湿度要求。

3 结论

通过对笼养肉鸡实施6955目标管理核心技术,入舍肉鸡成活率达到95%、料肉比1.65:1、出栏时平均体重2.75kg。与我市肉鸡现有生产水平相比,42日龄出栏,平均每只鸡耗料减少0.25kg以上。在笼养肉鸡养殖场户推广后,可以大大提高全市肉鸡集约化生产水平,平均每只鸡节约饲料0.25kg以上,增加利润0.5元/只以上。

10.3969/J.ISSN.1671-6027.2016.01.073

侯亚琴(1979~),山西省人,硕士,研究方向:基础兽医学,

猜你喜欢

周龄免疫力肉鸡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和肌内脂肪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分析
春季肉鸡健康养殖要过六关
申鸿七彩雉血液生化指标的正常参考值研究
多咀嚼也能提高免疫力
巧用“四招”提升免疫力
肉鸡腹水咋防治
宁都黄公鸡睾丸质量与不同周龄第二性征的回归与主成分分析
巡视干部必须增强“免疫力”
褐壳蛋鸡
蛋鸡和肉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