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境的哈萨克民族在丝绸之路演变中的地位

2016-02-22安小婷

西部皮革 2016年12期
关键词:伊犁州哈萨克哈萨克族

安小婷

(伊犁师范学院,新疆 伊犁 835000)

跨境的哈萨克民族在丝绸之路演变中的地位

安小婷

(伊犁师范学院,新疆 伊犁 835000)

摘要:以哈萨克族为视角,讨论历史上的哈萨克族与丝绸之路的关联,特别是伊犁州哈萨克族与中亚各国哈萨克族在历史记忆、共同语言等方面的相同性与相似性,可以成为中国与中亚各国实现“民心相通”的潜在条件。充分发挥哈萨克族的优势,疏通与中亚各国沟通的心理和民间渠道,使之为国家战略服务。

关键词:哈萨克族;丝绸之路;地位

2013 年9 月7 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提出,为了使欧亚各国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发展空间更加广阔,我们可以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习总书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不仅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经济合作的序幕,有助于推动亚洲大陆腹地的合作共赢和再次崛起,而且有利于加快我国西部地区的开发开放步伐。伊犁州处于“丝绸之路”的桥头堡地位,这一经济战略为伊犁州不断增强经济辐射和带动能力,加快实现经济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契机。而伊犁州作为哈萨克民族的重要聚居区,哈萨克人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的地位更是不容忽视的。

据记载,丝绸之路主道的起点为古长安,其经过黄河流域和河西走廊,再沿着塔里木盆地南缘和北缘,通往中亚。汉朝使节张骞奉汉武帝之命于公元前138年和前119年两次出使西域,曾到过大月氏、乌孙等国。有些史书称丝绸之路最早由张骞“凿空”开通。但实际上,丝绸之路上商贸往来早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就已经存在了。据汉文古文献记载,距今3000多年前,在中国桑蚕丝绸生产和丝绸贸易就已经发展得很普遍。据研究证明,从公元3世纪开始,丝绸之路主道即北道改称为中道,同时天山北麓重新开通一条路线,被称为新北道。新北道从敦煌出发,经伊吾(今哈密)、蒲类海(今巴里坤)渡北流水(今伊犁河、楚河等),至拂菻国(东罗马帝国),达于西海(今地中海)。南道由喝盘陀(今塔什库尔干)越帕米尔高原,经护密、吐火罗、悒怛(均在巴基斯坦境内),达印度洋。中道(即旧北道)到疏勒后,越过帕米尔高原,经拔汗那(今费尔干那)、康国(今撒马尔罕)安国(今布哈拉)等地至波斯(今伊朗)。中国史书上还有碎叶道的记载。此道由别失八里(今庭州)可达碎叶,碎叶城是中世纪突厥汉国在楚河流域的重镇之一。巴尔托里得这样写道:“公元8世纪时的碎叶城居民一半从事农耕,一半从事经商,来自各国的商队商人在此来来往往。”

由此看来,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前2世纪,丝绸之路主要干线是通过西域大月氏、乌孙、康居、奄菜等哈萨克先民几国领地,西至地中海、波斯湾、印度洋沿岸。特别是在突厥汗国、突骑施、汗国时期的丝路北道对东西方各国政治、经济、商贸关系起过极其重要的作用。横穿中亚大草原的几条丝绸之路干线促进了哈萨克先民同东西方政治、经济及文化方面的交流。这对中亚草原农业、手工业、建筑、商业、文化艺术的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北道要冲,如今已成为祖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我国与哈萨克斯坦经贸交流的第一站。

除了地缘因素、经济因素外,跨界的哈萨克族为“同源异流”的同一民族,有着同样的语言、风俗习惯等。尽管跨界而居,分属于不同国籍,但他们之间的感情和联系是天然的,国界是不能阻挡他们同族的事实。当然,我国哈族与周边国家的来往,主要是民间交往,其中经济贸易合作非常活跃。具体为做生意、找中介人士、口岸上进行交易等。“与临为伴、与临为善、睦临友好”是我国处理与周边国家的方针原则。正常的民间交往是国家外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从前苏联时期延续下来的。

我国的哈萨克族是一个勤劳、勇敢、善良的民族,主要过着游牧生活。改革开放后,国家实行土地、草场的承包,提倡定居,实行农业合作社、开发土地,部分哈萨克族聚集到阿勒泰。现在,哈萨克族一半过着农业生活,一半过着游牧生活,生活生产发生巨大变化。经济发展了、民族关系得到改善了。我国的哈萨克族与哈萨克族斯坦的主体民族哈萨克族关系更加密切,往来频繁。两国的哈萨克族是有着共同血缘关系的同一民族,具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信仰,历史源远流长,国界没有成为他们往来的障碍,他们互通有无,通过探亲、留学、就业等各种形式与异国的同胞有着联系。

结语

“丝绸之路经济带”从其地缘上主要涉及了中亚、西亚、南亚、欧洲地区,中亚是其主要战略合作对象,但最终目标不仅仅局限于中亚地区。这一战略构想的提出体现了中国新时期的外交政策,它是中国外交新思路、新态势的产物,就是要在不断增强经济影响力的驱动下,把握区域经济的合作,讲求加强政策、贸易、道路、货币、民心的相通,最终使中国走出亚洲,走向世界。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启示,这就迫使我们必须能够正确地了解与对待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历史。中国古代,西部之所以出现几百年的繁荣正是因为有一条在陆路上的物流通道连接中西部地区的发展,这就使得我们不得不清楚要想与外界进行有效的沟通就必须依靠一条有效、可靠的物流通道,因此在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中这条通道也必须要开发出来,它不仅仅是古丝绸之路的发展,更是要在依据古丝绸之路的基础上对其结构与内容做出新的思考,创建新的发展网络,进行综合式的方式推进并强调重点突破。

哈萨克族不论从其民族形成、居住区域还是民族发展都与古丝绸之路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因此,笔者希望在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充分发挥哈萨克族在共同的历史记忆、共同的语言以及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加强与中亚五国,尤其是与哈萨克斯坦的文化交流,利用哈萨克族与他们在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相同或相近的优势,打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突破口。

伊犁师范学院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合作发展研究中心开放课题资助 项目编号:2015ZBGJZX19

参考文献:

[1]新疆历史论文集.新疆人民出版社,1978:29.

[2]夏列肯诺夫.埋在沙漠中的古城.哈萨克文版,阿拉木图,1992:16、92.

作者简介:安小婷(1991-),女,汉族,陕西省大荔县,研究生在读,伊犁师范学院。

中图分类号:K29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12-0204-01

猜你喜欢

伊犁州哈萨克哈萨克族
阿依努尔——献给一位哈萨克支教女孩
写作教学中融入哈萨克族民俗文化的策略研究
哈萨克族小学生识字策略探究
天马双翼(一):托忒文在哈萨克与清朝交往过程中的媒介作用
冬之爱 暖“伊”行
——2018第四届伊犁公益节第28站“伊犁州福利彩票发行中心·儿童爱心公益基地”授牌捐赠仪式暨“真情暖冬”爱心煤善款发放仪式剪影
民国时期哈萨克族在河西走廊的活动述论
哈萨克族谚语在数学分析课程教学中应用及实践
哈萨克民族医学校企合作教学模式初探
中医哈萨克医结合治疗小儿遗尿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