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中混泥土施工技术质量和施工安全的探讨

2016-02-22任非

西部皮革 2016年12期
关键词:质量检查处理措施建筑工程

任非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建筑工程中混泥土施工技术质量和施工安全的探讨

任非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摘要:在建筑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士施工技术的应用广泛,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技术和施工安全是保证建量的根本,关系到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探讨了混凝土施工技术和质量,分析了混凝土质量缺陷检查和质量缺陷的处理措施,明确混凝土在工程应用中的事故防范与质量控制。

关键词: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事故;质量检查;处理措施;防范意识

如何控制好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首先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其次科学配制混凝土是保证质量的先决条件。然后,抓好工地试验室的工作。接着,混凝土试件合格,结构物混凝土不一定全部合格。接下来。和易性是决定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最后,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是混凝土质量的主要环节。需要强调的是,要想保证混凝土质量,人的质量意识也是很重要的;同时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共同努力才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1建筑工程中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1.1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施工缝。在以下的两种情况都需要用到施工缝技术:一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或者是设备、人力的限制,混凝土的浇筑不能持续进行,并且中间的间断时间需要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那么,就需要留置施工缝,施工缝的位置应在混凝土浇筑前按设计要求以及施工技术方案的时候确定的;二是,由于该处的新旧混凝土的结合力较差,是结构中的薄弱环节,因此就需用到施工缝来留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方便施工的部位。

1.2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浇筑技术。在混凝土浇筑前,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细致的检查将检查结果填人隐蔽工程记录表:一是检查模板的标高、位置、尺寸、强度和刚度;二是钢筋和预埋件的位置、数量和保护层厚度;另外,在混凝土浇筑前,还应该清除模板内的杂物和钢筋的油污,清除淤泥和杂物,堵严模板的缝隙和孔洞,对木模板应用清水湿润,但不能够有积水。同时,在混凝土的浇筑时,应由低处往高处分层进行浇筑,每层的厚度应根据结构的配筋情况以及捣实方法等因相关素确定。在浇筑竖向结构混凝土前,应先在底部填入与混凝土内砂浆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在混凝土的浇筑中不得发生离析现象;如果浇筑高度超过3 m 时,应采用溜管或振动溜管以及串简等使混凝土下落。在混凝土浇筑过程当中,应该反复的观察模板、钢筋、支架、预埋件、预留孔洞的状况,如果发现有变形、移位的现象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1.3科学合理的预选与配比混凝土

在选择混凝土时,首先应该将经济合理性作为第一原则,并且在混凝土中添加一些对降低混凝土绝对温升有利物质,如: 水泥、掺合料及外加剂,从而在最大程度上降低水泥水化热,进一步延缓水化过程,减少温度的收缩,降低放热速率及最大放热峰值,避免温缩裂缝的产生。同时进一步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也就是说根据实用的原材料进行合理的配合比设计。以此满足混凝土施工时,所要求的强度、耐久性、工作性能。值得注意的是,在混凝土的实际生产过程中,砂石的实际含水率可能与配合比设计存在一定差异。因此,应在混凝土的搅拌前,提前测试砂石中的含水比率。避免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因水分原因引起的其他问题,在搅拌过程中,也可适当的加入一些搅拌料,加入一些性质优良的外部添加剂,从而从水泥的整体和原材料上提高粘结程度,从而提高水泥的韧性和强度,加强混凝土建筑物的整体抗压抗变形能力。

1.4严格依照混凝土搅拌规则进行操作

在理想条件下想保证混凝土的生产质量,除了要选择合理、性能优良的混凝土搅拌机外,还应严格遵循混凝土正确的搅拌规则,具体做法可分为以下几步。首先,在搅拌时间和原材料的投入上应控制在搅拌机的额定容量一下,这就避免了在机器进行搅拌时产生搅拌不均匀的现象。不同机器型号的搅拌机,所要求的额定容量不相同这就要具体根据机器的容量限额进行合理的原料配比,从而计算出该机器具体的原料投放量和产出量,从而满足混凝土搅拌的合理规则。投料顺序则是影响混凝土质量及生产率的重要因素,搅拌时,应按照原材料加入搅拌筒内的顺序的不同,做出相应的调整。

1.5尽可能缩短混凝土的运输时间并保证运输的连续性

在混凝土整个施工过程中,对其继续科学、合理的运输尤为重要。而科学合理的运输,主要就是指在运输过程中尽可能缩短从混凝土拌合物从搅拌机出料,到道桥建设浇筑入模这一段运输距离的运输时间,并且确保运输的连续性。因为,在浇筑过程中,对于采用滑升模板施工的工程和不允许遗留施工缝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物,其在浇筑工作中必须保证混凝土运输的连续性。同时,对这一阶段要求较为严格,还主要体现在,不仅要在运输过程中,保持混凝土的均质性和灌筑量,还要尽量避免运输过程中混凝土所产生的泌水、分离、流动性减少、砂浆流失等现象。

1.6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中的养护技术。近年来,在国内建筑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中,多使用泵送混凝土的施工技术模式。泵送混凝土可以有效缩短工期,而且还能够改善混凝土的整体性能。在建筑工程工程的具体施工工作中,在进行配比、原材料、振捣等控制措施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混凝土强度难以达标的现象。混凝土的养护措施包括:a .墙板混凝土浇捣后,进行带模养护不少于7 d ; 拆模后挂两层麻袋严密覆盖,继续保温,同时洒水养护至14d ( 满足U E A 防水混凝土养护要求);

b .顶板混凝土浇捣完成,待其终凝后,6 h 内严禁浇水养护,以免出现起皮、起灰现象;8 h~12h 内(实际时问视终凝情况而定),用薄膜覆盖严密,面层加盖两层麻袋进行保温、养护,保证7 昆凝土处在足够湿润状态。待3 d~4 d 后,确认混凝土核心温度高峰期过去,再进行正常洒水养护至14d ( 满足U E A 防水混凝土养护要求)。

2如何搞好混凝土的质量控制论述如下:

2.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原材料的质量及其波动,对混凝土质量及施工工艺有很大影响。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生产过程中,一定要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全部符合技术性能指标方可应用。对于相同标号之间水泥活性的变异,是通过胶砂强度试验的快速测定,根据水泥活性结果予以调整混凝土的配合比。水泥、砂、石子各性能指标必需达到规范要求。

2.2科学配制混凝土是保证质量的先决条件:其一,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换算试验室所确定的配合比,其各级骨料不含有超逊径颗粒,且以饱和面干状态; 其二,混凝土施工配合比的调整试验室所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其和易性不一定能与实际施工条件完全适合,或当施工设备、运输方法或运输距离;其三,混凝土配合比,需满足工程技术性能及施工工艺的要求,才能保证混凝土顺利施工及达到工程要求的强度等性能。可见,科学配制混凝土,早期强度明显提高,加快模板周转,加快施工速度,其技术、经济综合效益十分显著。

抓好工地试验室的工作混凝土质量控制的好坏与试验室的工作是分不开的。首先使用的原材料要符合要求,特别是砂、石材料变异性较大,试验室人员必需按照技术规范的要求,经常取样进行检验,不符合要求的材料杜绝使用。

2.3混凝土试件合格,结构物混凝土不一定全部合格合同文件中技术规范规定,混凝土的质量是依靠混凝土试件的强度来评定,并代表结构物混凝土的强度 , 这是认为在正常施工情况下 , 实际工程结构物混凝土强度可以表现出混凝土试件强度特性。

2.4和易性是决定混凝土质量的主要因素和易性是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等多种性能的综合表述。根据实践表明,和易性良好的混凝土才便于振实,且应具有大些的流动性或可塑性,以利于浇筑振实,且应具有较好的粘聚性和保水性,以免产生离析,泌水现象。现在通过掺高效减水剂来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混凝土浇筑振捣过程是混凝土质量控制的主要环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材料的质量、配料准确、搅拌均匀运输,浇筑振实成型,养护等整个施工环节中,浇筑振实成型是主要的环节。混凝土振捣应引起施工人员(特别是混凝土振捣工)足够重视,质检员应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使混凝土振捣良好。

2.5预防混凝土缺陷的发生是质量控制的重点混凝土工程质量的好坏,是由设计人员、监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所以每一位负责质量的人员必需注意预防质量缺陷的发生或尽早地发现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缺陷,以不误时机地采取补救措施,所有的施工人员,监理人员都应当随时监控混凝土的配制、搅拌、浇筑和养护等过程。

2.6混凝土受各种因素影响而产生变形也要引起足够重视。混凝土的变形主要有硬化过程的自生体积变形,湿胀干缩变形,温度变形和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

3施工上的安全防治措施我们可以做好以下几点:

3.1必须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特别是砂石的含量,对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及收缩变形影响很大。

3.2对大体积混凝土,尽可能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减少水泥的用量,可以用优质粉煤灰、磨细矿渣、浮石粉等材料,取代一部分水泥,这既可降低成本,又能够降低水化热减少混凝土收缩,对防止裂缝是很有利的。

3.3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水灰比。混凝士的水灰比越大,其体积收缩也就越大,特别是在混凝土成型的头一、二天里,水灰比过大的混凝土,将出现大量的不规则裂缝。最好的混凝土初凝前,用砂板再进行一次搓压,防止混凝土早期的收缩裂缝。

3.4加强养护,使混凝土表面保持湿润状态,不断补充蒸发的水分。这样既可以防止混凝土的干缩裂缝,又可以加速混凝土的水化,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3.5对大体积混凝土加强保温养护.是减少温度裂缝的最有效措施。大体积混凝土的保温养护,最常用的是采用草袋同塑料薄膜联合使用,用草袋进行保温,用塑料薄膜保湿,保温层的拆除应根据测温情况而定,要确认内外温度差低于2 5℃时方能拆除,同时应分层逐步拆除,应尽量避免因为降温速度过快而引起混凝土开裂。

3.6对重要的混凝土工程应该控制水泥、外加剂及掺和料的含碱量,同时,对其骨料应进行碱活性测定,从而从根本上避免碱骨料反应的发生。

在面对现代化的施工建筑中,我们必须做好原材料把关,保证工程的基本质量,这既是一个技术问题,又是一个管理的问题,我们必须以规范、规程为标准,严格操作、科学管理,用认真的态度控制好每一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做到“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建筑口号。

参考文献:

[1]褚建宁.桥梁裂缝产生的成因及对策之我见[J].技术与市场,2009,( 1) .

[2]刘铮臻.基于视觉的自走车道路识别与自主导航.浙江工商大学,2010-2.

[3]杨贵平.浅谈桥梁桩基混凝土施工中的技术问题[J].商情( 教育经济研究) ,2008,( 6) .

[4]蔡广德.简述改性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及平整度改善措施.

[5]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 下旬刊) ,2010,( 7) .

[6]景建敏.桥梁桩基施工技术障碍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0,( 5) .

作者简介:任非(1980-),男,汉,三门峡市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土木工程。

中图分类号:TV5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12-0188-02

猜你喜欢

质量检查处理措施建筑工程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审计署赴江西省审计厅质量检查座谈会
一千瓦电视发射机常见故障及处理措施
浅析三门核电厂设备冷却水系统运行失效和处理措施
中注协举办2016年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人员培训班
加强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