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关系研究文献综述

2016-02-22郭慢慢

西部皮革 2016年12期
关键词:文献综述研究

郭慢慢

(西南财经大学,四川 成都 611130)

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关系研究文献综述

郭慢慢

(西南财经大学,四川 成都 611130)

摘要:国内外针对盈余管理的研究可谓是相当深入,无论是从盈余管理的动机,还是手段,亦或是结合治理结构等等。但是,针对盈余管理方式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则是少之又少,而且针对已有文献的研究,我们不难发现针对二者研究的结论则是有着截然相反的趋势。本文则是通过研究中外众多学者针对此问题的看法,以期望能给研究此问题的学者以启发。

关键词: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关系;研究;文献综述

1引言

国内外学者关于盈余管理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应计盈余管理这一方面。而对盈余管理的真实盈余管理研究则不是很多,尤其是国内目前关于二者关系的研究更是十分有限,且结论存在很大的分歧,有的研究认为二者之间是替代关系(Cohen and Zarowin,2008),而有的研究则认为二者之间是互补关系(Wan, 2013),还有学者认为二者之间是“二元”关系,即,既存在替代关系,又存在互补关系(王良成,2014)。由于世界各国主要采用原则导向型会计准则,这对应计盈余管理的抑制起到很大作用。管理层将目光投向真实盈余管理,而真实盈余管理较之应计盈余管理对公司的未来价值损害很大(Chi et al.,2011; Graham et a1.,2005)。因此,有必要对二者之间的关系做出判断,以使企业实现价值最大化的同时,保护投资者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和规范市场。本文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以后进行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的学者提供一个帮助。

2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研究文献综述

2.1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替代关系文献综述

2.1.1国外文献综述

Ewert and Wagenhofer(2005)认为会计准则的严厉执行会增大应计盈余管理的难度进而会使公司降低应计盈余管理,但同时带来的一个后果就是真实盈余管理会增加。

Cohen et a1.(2008a)研究发现,在SOX法案颁布之后,由于法律保护水平上升、证券监管和惩罚趋严,上市公司对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由应计盈余管理转向了真实盈余管理。之后,Cohen and Zarowin(2008)发现,真实盈余管理与应计盈余管理是可以相互替代和影响的。这和Graham et a1.(2005)的研究一致,为规避监管者的注意,管理者更偏爱真实盈余管理行为,面对不同的监管环境和压力,管理者会认真权衡应计和真实盈余管理运用的策略差异。

2.1.2国内文献综述

李增福、郑友环(2010)则认为预期税率上升的公司,主要进行真实向上的盈余管理;预期税率下降的公司,主要进行应计向下的盈余管理。李增福、郑友环、连玉君(2011)进一步研究后认为上市公司会同时实施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两种盈余管理方式。

和辉(2012)认为IPO企业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前同时实施了两种盈余管理方式;IPO企业在选择盈余管理方式时是以发行价格最大化为原则的,当其审计师为国际“四大”、会计弹性水平较低、处于非管制行业时,选择真实盈余管理更有利于提高股票发行价;反之,选择应计盈余管理更有利于提高股票发行价。

2.2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互补关系文献综述

2.2.1国外文献综述

Chen et al.(2001) 和Jian and Wong (2010) 发现,当面临退市和再融资的管制压力时公司的盈余管理动机很强烈,其行为也很极端。公司不管采用应计盈余管理还是真实盈余管理,管制压力都是其内在的驱动力量,使得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可能并不表现出替代关系,而是互补关系(王良成,2014)。但是Chen et al.(2008)经过进一步的研究后发现市场并不能辨别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

Wan(2013)的研究也进一步证实,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在外部监督严的情形下并不具有相互替代关系。

2.2.2国内文献综述

刘启亮等(2011)研究发现,在新法律实施以后,公司的应计盈余管理行为尽管得到了一定的抑制,但由于我国新法律执行力度不够,公司的真实盈余管理整体在调节利润方面则没有明显的一致方向。即,在我国二者之间并不存在替代关系。

王良成(2012)的研究认为,我国的实际情况可能与国外成熟的资本市场不同,在法律基础、投资者保护意识、相关会计制度等有待完善以及我国独有的市场制度背景下,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并非存在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而是具有同高同低联动的正相关关系。

2.3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二元”关系文献综述

王良成(2014)经研究发现,在中国市场上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存在“二元”关系。即替代关系和互补关系。具体而言,市场竞争压力在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具有明显的成本比较优势,使得两者具有替代关系;控制利益、管制压力在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之间不具有显著的成本比较优势,而是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的驱动因素,使得两者具有互补关系。

3结论

虽然关于盈余管理的研究的历史已经很长,但是对其两种方式关系的研究才开始不久,而且结论存在很大的争议。也就是说,对二者关系的研究是很有必要的。同时,也会对国家未来法律法规以及政策的制定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Cohen, D. A., Dey, A., and Lys, T. Z.(2008a),’Real and Accrual—Based Earnings Management in the Pre—and Post—Sarbanes—Oxley Periods’. The Accounting Review 83(3):757—787.

[2]Gunny, K.(2005),’What are the Consequences of Real Earnings Management’, Working Paper.

[3]Zarowin, P. and Oswald, D.R.(2005), Capitalization vs. Expensing of R&D and Earnings Management, Working Paper.

作者简介:郭慢慢(1991-),女,汉,安徽砀山,硕士,西南财经大学,财务管理理论与实务。

中图分类号:F2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16)12-0131-01

猜你喜欢

文献综述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新版C-NCAP侧面碰撞假人损伤研究
城市规模经济文献综述
马克思创新思想研究综述
Scratch教学研究综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