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公众基本社会保障评价及社会援助选择调查研究
2016-02-22方巍
浙江公众基本社会保障评价及社会援助选择调查研究
□方巍
摘要:探讨公众对不同渠道社会援助的选择倾向,对于我们科学规划社会救助和服务体系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首先,我们的一个重要发现是,近年来政府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民生工程获得了浙江省公众的高度肯定,尤其是得到老龄、低收入和低学历等弱势群体的充分肯定。其次,浙江公众对未来社会保障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再次,总体上来说,中国传统社会人际关系差序格局的特征没有变化。复次,研究发现,浙江省公众对社会政策及社会服务评价已经呈现出差异化的特征。最后,部分群体反映的现象值得引起重视。
关键词:社会保障;基本社会保障;社会援助;社会福利;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弱势群体;民生建设
自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以来,包括社会保障在内的民生建设受到广泛重视,各级政府加大社会投入,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建设列入了社会发展规划。与此相应,社会保障的制度设计及其现状研究也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2015年初对中国知网的统计,2007年至2014年期间核心期刊和CSSCI期刊收录的、以社会保障为关键词的各类论文记录达1804条。但是,基于一个省等较大范围,有关全体居民社会保障的经验研究却十分不足。本研究在2014年全省电话调查的基础上,试图对浙江省社会保障的基本状况进行专题研究。
浙江是我国沿海经济发达省份,据中国统计年鉴,2013年人均生产总值68462元,在全国居天津、北京、上海和江苏之后列第五位。浙江省也是我国最早确立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以及统一的城乡居民养老社会保险和医疗保险的地区,并在“十二五”期间提出了确立惠及全省人民、适度普惠的新型社会福利体系的发展目标(浙发改规划〔2011〕1666号)。某种程度上,本研究既是对浙江省“十二五”以来社会福利发展规划实施绩效的一种考核,同时也对制定“十三五”乃至未来更长时期内社会保障发展规划和政策具有重要的参照作用。
浙江省舆情研究中心区分价值认同、信心指数、信任指数、生活感受和安全感受等五个方面,由各专题项目组制定研究问卷,委托浙江省统计局民生民意调查中心通过计算机辅助电话调查系统,各专题分别在全省11个地级市随机选取2500个有效样本。受电话访谈问题数量的限制,本研究从收入、医疗和养老三个方面,通过加总测量的方法*唐启明:《量化数据分析:通过社会研究检验想法》,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年版,第235-236页。,构建全省公众基本社会保障感受和预期量表,进而从传统初级群体、现代非政府组织和政府组织三个方面分析公众社会援助的选择倾向。有关调查问题分别列入生活感受、信心指数、信任指数和价值认同等四个专项研究问卷。除了社会援助部分选项采用定类测量以外,其余指标均使用五级定序测量。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浙江公众关于基本社会保障感受和预期评价的测定,结合社会援助选择倾向,对社会保障的发展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一、浙江公众基本社会保障感受现状
社会保障是现代国家对居民基本生存权利的肯定和承诺,一定程度上构成了社会的安全网。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的经济收入、疾病医疗和养老服务无疑是其维持生存的基本保障,由此也构成了本研究关于基本社会保障概念的内涵。为此,我们在调查对象关于上述三个方面现状五级评分的基础上,建构了基本社会保障感受的概念,考察浙江公众对基本社会保障的评价。
(一)总体评价状况
我们选择生活感受专项调查中公众对经济收入、疾病医疗和老年养老三个方面的调查选项,通过加总测量方法构建浙江公众基本社会保障感受量表,表1-1是量表构成要素以及基本社会保障感受的统计描述。结果表明,浙江省公众对基本社会保障感受整体上持肯定态度,其评分为2.78。
表1-1 浙江公众基本社会保障感受概念建构及其现状评价
不同群体在基本社会保障感受方面有没有差异呢?为此,我们接下来从公众职业、学历、年龄和收入等四个方面进行交互分析,通过不同群体公众在社会基本安全感受方面的差异,进一步加深对浙江省社会保障发展特点的了解。
(二)基本社会保障感受呈现三大职业分层
通过职业分布统计,我们发现,根据不同职业群体对基本社会保障感受的评价由高到低(平均值由低到高)可以分为三个组别。其中评价最高的组别包括离退休人员(2.31)和学生(2.48),评价第二的组别包括农民(2.56)、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2.62)、科教文卫专业人员(2.66)和失业无业人员(2.70),评价最低的组别包括个体商贩(2.84)、自由职业者(2.85)和企业从业人员(2.98)(见表1-2)。其中处在第一层次的离退休人员和学生以及处在第二层次最后的失业无业人员,都是没有独立或固定经济收入来源的群体,这一排名状况说明浙江省经济发展和基本生活保障方面水平较高。第二层次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科教文卫专业人员在基本社会保障感受方面的排位比较容易理解,他们也是社会公认享有较高社会保障水平的群体。令人意外的是农民,其排位竟然高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科教文卫专业人员,总体上排在第三位。那么,是否因为调查的样本缺乏典型性呢?通过数据分析,我们发现样本中的农民群体基本符合传统特征,如低学历(其中初中及以下学历者占82.1%)和低收入(其中年收入2万元及以下、2-10万元年收入者分别占59.7%和32.8%),在年龄上主要也是由中老年(50-59岁和60-69岁年龄者分别占33.6%和37.3%)构成。在缺乏进一步可供分析数据的基础上,我们推测,这可能是浙江省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成就的反映。最后一个层次主要包括职业不固定者、以及企业从业人员,其中企业从业人员的排位尤其值得我们重视。对此,我们将在后面作进一步的阐述。
表1-2 浙江不同职业公众基本社会保障感受现状评价
方差分析 F=12.296,显著性水平0.000;相关系数Eta=0.206,Eta2= 0.043
(三)公众学历与基本社会保障感受呈反向分布
统计显示,尽管不同学历群体对基本社会保障都持肯定态度,但是公众的教育水平却与评价结论呈现相反的取向。也就是说,学历越低的群体对基本社会保障感受的评价越高(见表1-3)。为了更为深入地理解这一现象,我们分别计算了不同学历群体在基本社会保障感受三个构成指标上的评分(表1-3)。由表可见,高学历阶层对经济收入方面的评价更高,但在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方面的满意度比低学历阶层要低。这一相反的表现也许预示着,高学历阶层在满足了基本生存要求并有较高的经济实力的情形下,其社会保障要求已经超出了基本安全层面。对此,我们将在不同经济收入群体的基本社会保障感受的分析时作进一步的阐述。
表1-3 浙江不同学历公众对基本社会保障
※ 各平均数后面括号中的值为标准差,下同。
(四)低收入群体基本社会保障感受更好
统计分析显示,公众收入也是影响他们对基本社会保障感受的重要因素之一。总体上来说,收入水平越高的群体对基本社会保障的评价越不满意。进一步对他们在基本社会保障构成三指标的统计分析显示,收入更高的群体对其家庭经济收入的满意度更高,但对医疗服务和养老保险的满意度更低(表1-4)。结合上面不同学历公众对基本社会保障感受的分析,我们认为,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浙江省高学历和高收入阶层可能在社会保障方面体现出更多差异化的要求,希望获得更高水平的医疗和养老服务。
表1-4 浙江不同年收入公众对基本社会保障
(五)老龄群体基本社会保障感受更佳
统计分析显示,年龄也是与公众的基本社会保障感受密切相关的一个因素。整体上来说,年龄越大,对基本社会保障感受的评价越高,但30-39岁年龄段则是评价最低的群体,其评分的平均值高达3.1,是所有年龄群体中唯一略高于中性评价的群体(见表1-5)。
表1-5 浙江不同年龄公众基本社会保障感受现状评价
方差分析 F=34.903,显著性水平0.000;相关系数Eta=0.230,Eta2= 0.053
二、浙江公众基本社会保障预期分析
上面我们分析了浙江公众对基本社会保障现状的感受,一定程度上从政策对象角度较为全面地考察了浙江省社会保障发展现状。那么,浙江公众对未来一定时期内全省社会保障发展的预期如何呢?这一指标既是对现有社会保障发展状况的评价,同时又包含着公众对全省乃至整个国家未来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信心。为此,我们仍然以公众对未来家庭经济收入、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改善的调查选项,以加总测量的方法构建公众基本社会保障预期量表(见表2-1)。
(一)公众对未来基本社会保障发展充满信心
统计显示,浙江公众对未来基本社会保障的预期信心十足,平均分达到1.83,远远超出中间值的评价3分。该评分甚至大大超过上一部分调查显示的公众对基本社会保障感受的现状评分(2.78)。不仅平均分超出将近1分,而且0.87的标准差也比基本社会保障感受的标准差(1.09)小0.22(见表1-1和表2-1),显示了公众信心的一致性。虽然这两个数据取自两个独立样本,但因为几乎在同一时期由同一机构运用相同方法进行,应该具有较强的可比性。同时,虽然构成两个量表的子项略有差异,但不致产生如此之大的差距。因此,我们认为现状与未来之间的评分差距,主要源自于公众对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信心。
表2-1 浙江公众基本社会保障预期概念
(二)高低学历者对经济收入和社会服务预期呈反向分布
关于基本社会保障预期与学历的交互分析显示,公众学历与其对基本社会保障预期呈反向关系,即学历越高,对未来基本社会保障预期评价越低。这一特点,在控制公众的职业的情况下,对大多数群体依然适用。对于不同职业的公众,绝大部分情形下同样显示,学历越高基本社会保障预期越低(见表2-2)。进一步考察构成基本社会保障预期的三个项目的统计分析可以发现,总体上三个子项目的学历分布与基本社会保障预期指标一致,对家庭经济收入的预期随学历增加而提高,对医疗服务和老年生活的预期随学历的提高而降低(见表2-3)。这一结果,一定程度上同样可能反映了高学历阶层对社会服务的更高要求和期待。
表2-2 浙江不同职业公众对基本社会保障
方差分析 F=4.375,显著性水平0.000;相关系数Eta=0.125,Eta2= 0.016
表2-3 浙江不同学历公众基本社会保障预期评价
(三)老年群体对未来基本社会保障预期更高
与基本社会保障感受评分类似,有关未来基本社会保障预期的年龄分布整体上呈现出年龄增长信心增长、但中青年群体相对信心不足的特点(见表2-4)。
表2-4 浙江不同年龄公众基本社会保障预期评价
方差分析 F=7.748,显著性水平0.000;相关系数Eta=0.111,Eta2= 0.012
在控制职业类别的情形下,现有社会保险体制内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科教文卫专业人员、企业从业人员和离退休人员与总体年龄分布特征基本一致(离退休人员应该很少存在50岁以下人员,统计中的样本可能源自调查误差;科教文卫60-69岁的样本人数太少,可能导致误差),农民和失业无业人员对未来基本社会保障预期信心随年龄增加而下降,自由职业者和个体商贩则规律性不明显(见表2-5)。
表2-5 一定职业条件下不同年龄公众对
方差分析 F=4.375,显著性水平0.000;相关系数Eta=0.125,Eta2= 0.016
三、公众社会援助选择分析
通过上面的统计分析,我们考察了浙江公众当前的基本社会保障感受和对未来的基本社会保障预期。下面,我们将继续探讨公众对不同渠道社会援助的选择倾向。这对于我们科学规划社会救助和服务体系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一)传统差序格局对公众社会援助渠道的影响
中国传统人际关系具有亲疏有别的差序结构特点*费孝通:《乡土中国·生育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4-30页。。统计显示,浙江省公众在社会援助的选择方面同样表现出差序结构的亲疏区别原则。对于陌生路人的帮助,仅仅14.8%的人乐于接受,83.4%的人则不接受甚至抱有怀疑态度(表3-1)。
为了保证机械手结构不发生过大变化,且满足机械臂的刚度及强度要求,同时减小对机械手末端执行器的工作空间的影响,综合考虑以上因素设立约束条件:
表3-1假设有一天,您带了很多东西走在路上,有一位陌生人走到你面前,说要帮你拿东西,此时您会怎么做?(%)
百分数频数非常高兴,想也不想就把东西递给了他3.177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把东西递给了他11.7293婉言谢绝,心想不能把东西给他65.81644不理会他,装作没看见扭头就走17.6440说不清楚1.846合计1002500
在遇到困难时,81.4%的人首先想到的是向亲戚朋友等熟人求助,59.6%的人是向单位同事求助(见表3-2)。
表3-2 遇到困难时,您会想到向谁求助?(%)
为了进一步考察不同群体对不同社会援助渠道的态度,我们引入文化程度变量,分析不同学历的公众在接受社会援助与提供社会援助方面的差异。统计结果显示,面对陌生人,不同学历者在接受帮助方面并没有太大区别,但是高学历者相对更为开放,更为容易接受对方的帮助(表3-3)。
表3-3假设有一天,您带了很多东西走在路上,有一位陌生人走到你面前,说要帮你拿东西,此时您会怎么做?(%)
初中及以下高中大专及以上非常高兴,想也不想就把东西递给了他4.23.12.4犹豫了一下,但还是把东西递给了他9.011.113.7婉言谢绝,心想不能把东西给他56.866.670.5不理会他,装作没看见扭头就走26.718.112.1说不清楚3.31.11.3合计100(692)100(614)100(1194)
卡方 Χ2=90.817,显著性水平Sig.=0.000; 相关系数 V=0.135
在遇到困难时,绝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是向亲戚朋友等熟人求助,但高学历者向亲戚朋友等熟人、尤其是向单位同事寻求帮助的比例更高(见表3-4和3-5)。
表3-4 遇到困难时,您会想到向亲戚朋友求助吗?(%)
卡方 Χ2=45.025,显著性水平Sig.=0.000; 相关系数 V=0.134
表3-5 遇到困难时,您会想到向单位同事求助吗?(%)
卡方 Χ2=106.892,显著性水平Sig.=0.000; 相关系数 V=0.207
(二)公众对现代志愿体系接受度不高
与上述社会援助的熟人传统形成对照的,是浙江省公众普遍对基于现代公民社会志愿服务体系的接受程度不高。尽管有60.4%的人愿意或比较愿意向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等公益组织捐款(表3-6),但是遇到困难时想到向志愿者和教会组织寻求援助的分别仅仅为8.1%和2.4%,愿意接受基督教、天主教等教会组织给予帮助的人也仅仅为21.1%(表3-7)。
表3-6 您是否愿意向红十字会、慈善总会等公益组织捐款?(%)
卡方 Χ2=140.058,显著性水平Sig.=0.000; 相关系数 V=0.167
表3-7 您是否愿意接受基督教、
卡方 Χ2=58.835,显著性水平Sig.=0.000; 相关系数 V=0.108
相对而言,高学历者对现代志愿体系呈现出矛盾心态。一方面,他们在接受社会援助方面表现得更为开放。从初中及以下学历到高中学历、大专及以上学历,意接受基督教、天主教等教会组织帮助者的比例分别从17.3%上升到19.0%和21.1%,不愿接受帮助者的比例则由67.2%下降到58.2%和57.7%(表3-7)。
另一方面,在对红十字会等组织的捐款方面,高学者却体现出更为明显的排斥态度。从初中及以下学历到高中学历、大专及以上学历,持肯定态度者的比例分别由70.1%下降到61.4%和60.4%,持反对态度者的比例则由16.7%上升到18.4%和24.9%(表3-6)。上述矛盾表现,有待进一步的研究予以解释。
与对现代志愿系统的态度相比,公众对政府及其组织体系的社会援助给予了高度信任和评价。72.5%的公众对近年来政府在教育、医疗和养老等民生问题上的工作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不满意和不太满意者仅有26.2%,遇到困难时想到向村委会社区求助者的比例达到35.3%(表3-2)。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的公众中,政府及其组织体系成为弱势群体寻求社会援助的重要渠道。从年龄分布来看,50-59岁和60-69岁年龄组遇到困难向村委会和社区求助的人达到40.2%和50.0%(表3-8)。
表3-8 不同年龄群体遇到困难向村委会
卡方 Χ2=36.040,显著性水平Sig.=0.000; 相关系数 V=0.120
从学历层次来看,初中及以下学历者遇到困难向村委会和社区求助的人达到44.8%,高中和大学及以上学历者则下降到34.4%和30.3%(表3-9)。
表3-9 不同学历群体遇到困难向村委会
卡方 Χ2=40.530,显著性水平Sig.=0.000; 相关系数 V=0.127
从收入分布角度来看,基本上年收入越低的群体寻求村委会和社区援助的比例越高,其中年收入8万元以下的阶层达到三分之一以上,年收入5万元以下者更是高达40%(表3-10)。这一结果,充分显示了政府及其服务体系在目前社会援助、特别是弱势群体的社会援助方面所起到的主导作用。
表3-10 不同年收入群体遇到困难向村委会
卡方 Χ2=40.066,显著性水平Sig.=0.000; 相关系数 V=0.136
与上述政府在弱势群体社会援助方面的主导作用相对应,这些弱势群体对政府在民生工程建设方面的成绩持肯定态度者的比例也更高。例如,18-29岁、30-39岁、40-49岁、50-59岁和60-69岁群体对政府重要民生工程表示满意者的比例分别为72.3%、63.6%、72.1%、79.8%和86.2%,初中及以下、高中和大专及以上学历者的相应比例分别78.9%、71.9%和69.2%,2万元及以下、2-10万元和10万元以上年收入者的相应比例分别为78.9%、71.9%和69.2%。
四、结论与讨论
尽管本研究不是有关社会保障和社会政策的专项研究,同时受电话访谈方式的限制研究内容也不是非常全面,仅仅涉及包括家庭收入、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等基本社会保障领域,但是以上研究仍然揭示了许多有价值的信息,这对我们评价浙江全省社会保障现状以及规划未来的社会政策提供了重要参照。
首先,我们的一个重要发现是,近年来政府在教育、医疗、养老等方面的民生工程获得了全省公众的高度肯定,尤其是得到老年人、低收入人士和低学历等弱势群体的充分肯定。对于基本社会保障感受,老年群体的评价超出其他各个年龄段,其评分超出平均值19.4%。此外,以社区和村委会为代表的政府及其下属服务机构也成为低学历、低收入和高龄群体社会援助的第一选择。这说明,近年来政府所实施的民生工程及其政策在保障弱势群体的基本权利、实现和谐社会方面产生了显著成效。
其次,浙江公众对未来社会保障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本次调查显示,浙江公众对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及其可能带来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信心十足,这是公众对未来基本社会保障预期感到乐观的扎实基础。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公众对未来的基本社会保障预期远远超出他们对当前的基本社会保障感受,其评分相差将近1.9,并且基本社会保障预期的一致性程度更高,标准差仅0.87,小于基本社会保障感受的1.09。
再次,总体上来说,中国传统社会人际关系差序格局的特征没有变化,公众寻求社会援助的第一选择依然是关系密切的亲戚朋友和同事,他们提供社会援助意愿的倾向也类似。令人感兴趣的是,受教育的程度并没有改变传统人际关系的亲疏取向,高学历、高收入和年轻群体在社会援助方面甚至更为重视亲戚朋友、单位同事渠道。这一现象,某种程度上说明,优势群体在其个人交往过程中可能较弱势群体拥有更大数量和更高质量的社会资本。
复次,研究发现,浙江省公众对社会政策及社会服务评价已经呈现出差异化的特征。诚如上面的研究指出,一方面是弱势群体对政府的民生工程所给予的高评价,社会援助渠道倾向于政府及其基层组织;另一方面则是高收入、高学历和低龄群体对社会保障现状及其发展的较低评价,相应的社会援助选择更倾向于个人渠道。考虑到这部分优势群体在经济收入方面的较高满意度,我们以为,上述现象也许说明,现有的基本社会保障已经不能满足这部分群体的要求,亟需通过政策规划,促进非政府部门和市场部门的发展并发挥它们在社会服务方面的作用,以便更好地满足社会不同阶层的差异化需要,提高全体社会的福祉水平。
最后,部分群体反映的现象值得引起重视。统计显示,农民在基本社会保障感受和基本社会保障预期方面,都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等群体处于第一陈列。与此相对照,享有相对较为成熟的城镇职工社会保险制度的企业从业人员理应对社会保障表现出较高的满意度,但是调查发现,他们不论是对当前的基本社会保障感受还是对未来的基本社会保障预期,都是处于各个职业群体的最后。另外,中青年群体的生活工作压力,也许也使得他们对基本社会保障感受欠满意。所有这一切,都是需要进一步加以深入研究的课题。□
(责任编辑:王宁)
中图分类号:C913.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9092(2016)01-0067-007
作者简介:方巍,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浙江省舆情研究中心秘书长,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社会政策与项目评估。
收稿日期:2015-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