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种植地区早籼稻米质性状的比较分析
2016-02-22郑苹立李清华郑长林
郑苹立,李清华,郑长林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州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福建福州 350018)
·米质性状·
不同种植地区早籼稻米质性状的比较分析
郑苹立,李清华,郑长林*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福州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福建福州 350018)
以2015年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在连城、福州、沙县3个点种植的10个早籼稻品种为材料,对不同种植点稻米的主要米质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0个早籼稻品种的糙米率、透明度、碱消值、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相对稳定且差异较小,整精米率和垩白度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且差异较显著。在3个种植点中,连城点的整精米率显著高出福州点和沙县点,而垩白度显著低于其它2个点,表现出较好的稻米品质。
早籼稻;稻米品质;外界环境;种植点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的华南稻区,与全国南方稻区相似,受成熟期高温的影响,大面积种植的早籼稻品种的稻米品质都不理想,直接影响了稻米价格和水稻生产的经济效益,造成早籼稻市场销路的不畅。早籼稻品质差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整精米率低,垩白度大且透明度差。研究表明:水稻各项米质性状除了受遗传基因控制外,还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是基因与环境互作的结果[1]。研究利用2015年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水稻新品种预备试验中的10个早籼品种作为研究对象,选择较有代表性的种植地区进行取样并对各项米质性状进行分析和评价,探讨早籼稻在不同栽培环境下各项米质性状的表现及变化,为今后早籼稻的优质育种、栽培提供科研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选用10个早籼新品种,分别是:134A/F6335、天优919、M优1536、M优2386、M优6335、915A/T1419、M优6073、两优3306、民优270、金优2155(CK)。
1.2 试验方法
1.2.1 田间试验 试验于2015年在各试验点按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水稻新品种预试统一的试验实施方案进行试验,耕作栽培措施与当地大田生产相同,在成熟时收取稻谷晒干,室温贮藏3个月后进行检测。
1.2.2 米质测定和评价 稻米品质测定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水稻品质改良实验室进行,稻米品质各项指标测定依NY147-88米质测定方法[2]进行,米质指标分级评价依据NY/T593-2013食用稻品种品质标准[3]进行;试验数据采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
1.2.3 温度测定、收集 各试验点的温度原始数据用北京雨根科技有限公司产的RR-9105田间数据自动采集仪采集获取。
表1 不同种植点碾磨品质的比较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依据NY147-88 米质测定方法对10个品种3个不同种植地点的早籼稻品种的稻米品质的各项指标进行测定,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2.1 不同种植点间的米质性状比较分析
2.1.1 不同种植点间碾磨品质的比较分析 从碾
磨品质来看(表1),连城、福州、沙县3个地点种植的10个早籼稻品种的糙米率差异很小,平均值分别为82.5%、83.0%和83.1%;整精米率是早籼稻品种的薄弱项,3个种植点中连城点的整精米率平均值为45.8%,均显著高于其它2个点平均值,其中两优3306最高为56.2%,M优1536最低为38.1%;福州点居中,整精米率平均值为21.2%,其中两优3306最高为30.3%,M优6335最低为10.4%;沙县点平均值最低仅为14.0%,其中天优919整精米率最高为20.3%,M优1536最低为8.4%。
2.1.2 不同种植点外观品质的比较分析 从外观品质来看(表2),3个种植点早籼稻在透明度上存在一定差异,连城、福州、沙县透明度平均值分别为2.1级、2.6级和2.8级。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种植点垩白度差异较显著,连城垩白度较低,平均值为10.5%,而福州、沙县垩白度较大,分别为21.9%和23.6%。在10个早籼稻品种中,连城点134A/F6335垩白度最低为3.8%,915A/T1419最高为20.8%;福州点与连城点一致,134A/F6335最低为7.3%,915A/T1419最高为34.4%;沙县点134A/ F6335最低为7.6%,民优270最高为38.5%。
表2 不同种植点外观品质的比较分析
2.1.3 不同种植点蒸煮食用品质的比较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不同种植点间10个早籼稻品种蒸煮食用品质3项指标存在着一定差异,连城、福州和沙县3个点碱消值平均值分别为5.6级、5.1级和5.3级,直链淀粉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8.0%、15.7%和16.6%,胶稠度平均值分别为69 mm、78 mm和60 mm。
表3 不同种植点蒸煮食用品质的比较分析
2.1.4 各米质性状变异系数的比较分析 各米质性状变异系数统计分析结果列于表4,由表4可见:不同种植点各米质性状变化程度存在差异,其中整精米率差异极显著,变异系数达到63.83%;其次是垩白度,变化差异较显著,变异系数为41.07%;碱消值、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透明度差异较小,变异系数分别为5.88%、7.93%、15.18%和16.11%;糙米率差异最小,变异系数仅为0.50%。
表4 各米质性状变异系数的比较分析(%)
2.2 不同种植点灌浆结果期温度的比较分析
稻米品质除了受品种本身遗传因素影响外,影响水稻植株生长发育的栽培环境因素都会影响稻米品质,在诸多环境条件中,几乎所有的研究都认为以温度对水稻品质的影响最大。在3个种植点中,福州点齐穗期6月20日,成熟期7月21日,这期间最高温均温32.8℃,最低温均温25.7℃;沙县点齐穗期6月11日,成熟期7月18日,这期间最高温均温33.4℃,最低温均温24.3℃;连城点齐穗期6月15日,成熟期7月20日,这期间最高温均温31.6℃,最低温均温23.5℃。由此可见:3个种植点灌浆结实期都遇到30℃以上的高温天气,但是沙县点最高温均温值最高,福州点居中,而连城点最低。
表5 不同种植点水稻灌桨结实期温度的比较分析
3 小结与讨论
3.1 不同种植地点对早籼稻各米质性状的影响
研究表明:在早籼稻各项米质性状受外界环境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其中整精米率、垩白度2项指标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大,二者变异系数分别高达63.83%和41.07%,差异较显著;碱消值、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透明度等性状受外界影响较小,表现相对稳定,变异系数分别为5.88%、7.93%、15.18%和16.11%;糙米率差异最小,变异系数仅为0.50%。
3.2 不同基因型早籼稻在不同种植点表现存在差异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基因型早籼稻在不同种植点表现存在差异,从整精米率来看,两优3306在连城点和福州点整精米率均表现最好,整精米率最高分别为56.2%和30.3%,而在沙县点天优919整精米率最高表现最好,这就说明两优3306和天优919只有在适宜的生态条件下才能表现出最好的碾磨品质。而10个品种中134A/F6335在3个不同种植点垩白度均为最低,表明134A/F6335外观品质较为稳定、且不易受外界环境影响,在不同种植环境下均能表现出较好的品质。
3.3 建议将连城点作为区试早稻取样点
连城地处福建省西北部山区,早稻在灌浆结实期的温度相对较低,整精米率较高,垩白度较低,稻米品质较好;而福建省多数地区由于早稻灌浆成熟期处于高温天气导致水稻整精米率低、垩白大、稻米品质差,这与福建省早季稻现在只在龙岩连城一带地区种植的实际生产情况相符合。福建省水稻新品种区试米质鉴定结果作为权威的数据,应该尽可能真实反映水稻品种的米质特性,因此建议福建省水稻新品种区试选取连城试验点作为早稻米质鉴定取样点。
3.4 建议将沙县作为高温协迫遗传育种试验点
福建省大部分地区早籼稻在成熟过程中,特别是在灌浆结实期受到高温高强光气候条件的影响,导致稻米整精米率低、垩白度大以及透明度差,严重影响到福建省早稻籼稻米品质。因此,在早籼稻改良选育过程中可通过沙县试验点作为品质高温协迫遗传育种点,选育出在高温条件下仍保持较好品质的早籼新品种,实现早籼稻生产优质化[4-5]。
[1] 卢碧林,王维金.不同生态条件下稻米品质变异及主导气象因子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5,21(4):289-29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标准.NY147 - 88米质测定方法[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88.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标准.NY/T593—2013食用稻品种品质[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3.
[4] 杨益善,陈立云,徐耀武.从稻米品质评价标准的变化看我国水稻品质育种的发展[J].杂交水稻,2004,19(3):5-10.
[5] 邓华凤,舒服,蒲宏铁.对长江流域早籼稻品质改良中的几个问题的看法[J].杂交水稻,2001,16(4):4-6.
Comparison of Early Indica Rice Quality Properties from Different Planting Regions
ZHENG Ping-li, LI Qing-hua, ZHENG Chang-lin*
(Ri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Fuji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Fuzhou Branch of Nation Rice Improvement, Fuzhou, Fujian 350018)
Main rice quality properties of 10 early indica rice varieties from three different planting sites including Liancheng, Fuzhou and Shaxian in 2015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in these varieties, brown rice rate, transparency, alkali value, amylose content and gel consistency in these planting sites were relatively stable and had a smaller difference, but head milled rice rate and chalkiness were largely influenced by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and exhibited a remarkable difference. Among three planting sites, head milled rice rate of these varieties in Liancheng si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Fuzhou or Shaxian site, but the chalkiness of Liancheng si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in Fuzhou or Shaxian site, showing better rice quality in Liancheng site.
early indica rice; rice quality; external environment; planting site
S511
A
1008 - 9799(2016)04 - 0001 - 05
2016 - 10 - 24
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2014R1021-9,2014R1021-5)
郑苹立(1971 -),女,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水稻稻米品质鉴定和种子质量检测
*通讯作者:郑长林(1974 -),男,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水稻区试和遗传育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