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安库区航标设置、维护与管理的探讨
2016-02-21杨兰庆
杨兰庆
摘要:本文重点阐述对万安库区航标在日常设置、维护与管理工作中面临的新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总结航标设置、维护与管理技术经验。
关键词:库区航标 设置 维护 管理
1.万安库区航道现状
万安水电站至赣州市94.8公里航道为赣江的上游河段。1990年万安水电站建成蓄水后,该段航道的航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航道定级技术等级为Ⅲ级,现状技术等级为Ⅵ级。蓄水以来,枢纽运行水位一般在85~96m(吴松高程;下同)之间,小湖洲至赣县梅林34.8公里航道为变动回水区。在每年汛期(4~6月)万安水库按限制水位85m运行,使得小湖洲至赣州段航道处于天然状态,著名的赣江“十八滩”中有5~6处浅滩在此段航道,出入赣州港的船舶逐步完成更新换代,船舶吨位也越来越大,船舶航行十分困难。
2.万安库区航标设置现状
在1989年10月航道管理部门对万安大坝至赣州94.8公里的库区航标进行了配布设计,由原来的二类航标配布调高到一类航标配布。由于万安大坝蓄水后,攸镇以下52公里航道以岸标引航,设计作用水位为90m,而蓄水以后常年作用水位在93m左右,岸标助航已失去了经济航线作用。加上良富、黄金洲、麻园、黄家等多处台地均未配布浮标,库区航道界限极不明显,给船舶航行留下了安全隐患。2002年8月,结合库区航道实际情况,针对库区航标配布中存在的问题,在广泛地征求了意见后,航道部门决定再次对库区航标进行实地勘察并重新配布设计,投入运行至今。该段航道中设置岸标47座(其中泛滥标1座,过河标24座,沿岸标22座);岸标设置高程为100~103米,作用水位在93米以上,主要以老河床深泓线走向进行设置。设置侧面浮标44座,主要设置在变动回水区小湖洲至赣州浮桥30公里航道中。
3.航标设置、维护与管理维护有关问题的探讨
赣州到万安94.8公里航道的标志,2002年按配布设计完成设置后,迄今为止已经十多年,对过往船舶起到了很好的导航和助航作用,确保了该河段航行船舶的安全。本文针对库区航标日常维护管理工作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进行探讨,亟待今后完善解决。
3.1 水位变化引起的航线变化
万安电厂蓄水后,正常蓄水位下,航道水深增加近30米,原有的行船障碍消失、航道变宽,由于原配布设计的航标所指的航道基本上沿老河床航线航行,船舶若按岸标所指航线航行,基本是沿着凹岸中间航道内航行,加之船舶航行在宽阔的航道中间风浪很大,影响了船舶航行速度。常年航行该段航道的船舶已习惯和适应了不沿岸标所指航线航行,逐步形成了一条新的适用性高的经济航线。这一现象在常年回水区即小湖洲以下航段特别明显,使得部分现设岸标失去了导航作用,形同摆设,开船“跟着感觉走”。
为此,笔者建议在实地勘测和广泛征求意见之后,根据航道实际情况,结合船舶航行特点,适当调整部分岸标的设置,并在航线变动较大的河段增设侧面浮标,使岸标与浮标之间有效合理结合共同发挥作用。同时在有支流河口及宽阔分叉口的上下游,增设示位标或指路牌,避免船舶偏离主航道驶入支叉航道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原《航标配布图》的基础上,组织编绘新《航行参考图》等航行参考资料,供社会共享使用,确保库区行船安全。
3.2 岸标设置高度及视距不够
万安水电站蓄水后,移民的搬迁,生态环境改善,水位抬高等因素的影响,两岸高山的森林植被生长迅速,现设置的岸标,标杆高为7 5米,岸标极易被树木遮档。库区水面较宽,船舶航行离岸较远,加上库区航道雾情加重,能见度降低,使得岸标的视距明显不够,也局部影响了岸标功能的发挥,不利于船舶的安全航行。笔者认为在满足相关规范标准要求下适当提高岸标设置高度,同时将岸标标牌寸长加大,以增加岸标的视距,加大助航效果;或将沿岸标标牌由现设两面圆形改为球形,过河标标牌由现设三面正方形改为圆柱形,以增进船舶驾驶员的视觉效果。
3.3 航标标体、标质陈旧
一直以来,库区航标仍沿用80年代以来的老式航标标体和标质,很难适应现在的环境要求。库区水深较深,风浪较大,特别是小湖洲以下河段,水位变化大,江水夹杂垃圾漂浮物多,现设置的1100型钢质浮鼓,极易发生因不堪重负而走锚或者流失、甚至沉没。现设置的岸标标牌全部为搪瓷材料,采用螺栓固定在钢架上后再固定到标杆上,由于库区内风速大,空气湿度高,搪瓷材料标牌及螺栓孔极易锈蚀,被风吹落损坏。岸标标杆基础离水位变动线不远,岸坡极易被波浪淘刷、浸泡而崩解、剥离,使得以挖坑埋设方式设立的标杆极易随岸坡坍塌而倒塌。为适应库区航运发展的需求,有必要对现有航标进行优化更新换代,提高航标的助航功能,保障库区船舶的航行安全,笔者建议在小湖洲以下深水河段将现设1100型钢质浮鼓改为浮力大、抗外力强且适用于深水航道设标的6.7米标志船;岸标标牌材料采用防腐性更强的镀锌钢板或加厚不锈钢材料,尽量采用焊接方式拼接安装,岸标标杆由现设水泥杆改为镀锌钢管,岸标基座由现在的挖坑埋设改为浇注混凝土基座加螺纹安装。
3.4 变动回水区通航情况复杂多变
万安水库建成蓄水后,运行水位一般在85~96m米之间,小湖洲至赣县梅林34.8公里航道为变动回水区,变动回水区河段受库区蓄水调度运行方式的影响,具有库区航道和天然河段的双重特性。在每年汛期过后,即从7月份开始,坝前水位由防洪限制水位85米逐渐抬高至正常蓄水位96米,整个枯水期尽量维持高水位运行,该河段呈现出库区航道的特征。汛期来临前,即从4月份开始至6月份,坝前水位由正常蓄水位96米逐渐降至防洪限制水位85米,回水末端到达小湖洲,小湖洲以下河段为常年回水区,小湖洲以上河段表现出天然航道的特征。加上库尾河段泥沙累积性淤积,河床有所抬高,以及采砂等造成河床变化大,形成新的浅滩,使得该河段在消落期会出现航道水深、航宽不能满足船舶正常通行的要求而碍航。
根据上述情况,笔者认为可以从几个方面对变动回水区航道、航标的维护管理进行优化完善:
(1)加强库区回水变动区航道的监管力度。水位消落期,航道部门应增设助航标志,根据水位的涨落变化,及时将航标设置到位,确保航标正常。对一些水下碍航物突出的水域以及重要浅区河段,实行重点监控;加强全航区的探测,增加查航次数,力保航道畅通。
(2)密切监测河道变化情况,对重点浅滩预先进行清障探测,疏浚挖泥。相关水道采取“舍宽保深”的方法,收窄航道宽度。应在每年洪水降落后,及时组织对各责任河段进行查勘,掌握水深变化情况,编制浅滩航道水深维护计划。
(3)掌握该航段的变化规律,组织专家重新修正航道图,重新对航标配布、碍航位置、碍航程度及航段水势流态变化及时修正并予以公告,以便航行船舶及时掌握在不同条件下的航行情况。
(4)制定碍航应急预案,成立相关应急预案组织或机构。碍航应急事件发生后,及时分析碍航原因、了解航道情况,实施交通管制,采取引导、调整航标、疏浚、卸载等相应措施,迅速、有序、高效地组织疏导工作,控制碍航事件的扩展,最大程度地缩短堵航时间,保证航道畅通。
4.结语
库区回水变动区河段航道条件多变,增加了航行的复杂性,更增加了航道、航标维护的难度及风险,在现有航标设施从技术和设备上都无法完成满足航行需要时,如何有效维护航道及保护船舶航行安全,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需要航道管理部门在今后的航道、航标维护与管理工作中不断的研究分析、总结经验,不断的优化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