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间小书,鲁迅与《古小说钧沉》

2016-02-21西泠

收藏·拍卖 2016年12期
关键词:周作人手稿人间

西泠

《古小说钩沉》是伴随鲁迅一生的“人间小书”。

何为“人间”?古小说来源于人间,《古小说钩沉》见证鲁迅的人间,而“齐谐记”手稿则历经冷暖人间。

1966年8月底,天津卫生学校的一队红卫兵来到书法篆刻家齐治源先生家中,抄走了他收藏的四大箱文物,其中有鲁迅手稿三页及周作人题跋一页,共两开裱为镜片。齐治源回家后得知此事,但在当时的乱局中,他连抄家的卡车去向都不敢问。“文革”结束十余年后,齐治源终于迎回了自己当年被掠走的珍藏,此时他已年逾七句。退还清单上编号为2489的“鲁迅手稿”,即是齐治源之前所失——《古小说钩沉》已知最早的“齐谐记”手稿。

齐治源(1916-2001),天津人,书法篆刻家,富收藏,中国书协会员、天津市书协理事、天津市文史馆馆员、天津美协候补理事。曾师从王襄、舅父王猩酋,得钟子年、寿石工指点。编有《智园书法联语》。

自少年时起,鲁迅就开始了对古文的辑录,那时他既未离开故乡,亦未选择文学为事业。鲁迅对古小说的爱好,不知觉间影响了弟弟周作人。1902年2月12日,17岁的周作人在日记中写“夜看《汉魏丛书》内《齐谐记》《搜神记》数卷”,而同时,鲁迅正准备前往日本学医。1909年鲁迅回国,周氏兄弟协力完成了《古小说钩沉》的基础工作,齐治源所藏的“齐谐记”手稿即作于这时期。但对于四年的用功,兄弟二人却似乎都不以为意。1913年鲁迅发表《古小说钩沉序》时,轻描淡写地署了周作人的名字,而周作人即使是在与鲁迅失和的年份里,也再坚称自己并未付出太多。

1912年鲁迅在南京接受教育部职务,入秋后心心念念,两次请周作人将《古小说钩沉》草稿从绍兴寄来。1925年许广平写给鲁迅的第一封信,开篇自报家门“是每星期翘盼着听讲《小说史略》的,是当你授课时每每忘形地率直地凭其相同的刚决的言语,好发言的个小学生”。《小说史略》即出自《古小说钩沉》所做的功课,鲁迅年少时的所爱,促成了其与一生伴侣的相识,这亦是人间难得的姻缘。古小说仿佛一条暗河,在鲁迅激荡的生活表面之下,将支流深入到他的人生悲欢中。

何为“小书”?鲁迅在《古小说钩沉序》中写道“人间小书,致远恐泥,然洪笔晚起,此其权与”。精怪神仙之说历来为君子所弗视,但在鲁迅心中自有价值所在。

中国古代小说或为民间流传、或为取仕所作。以“齐谐记”为例,鲁迅辑录的小说有董昭之乘舟救蚁王,十余年后得到福报;有麻姑与华本两位贪食者明和暗斗,麻姑最终因食蛇脍呕血而死;有正月蒸糕是为祭祀蚕神之传说;亦有余杭县沈纵父子夜半上山遇斗山王,极短小而雅致的故事。最终出版与齐治源所藏“齐谐记”手稿相较,齐家所藏稿上文字俭省许多,以《太平御览》《初学记》为主。鲁迅后来所补校文字显然是以齐家藏稿为基础。

比较东西方民间小说,故事的母题虽会变化,但其所具有的劝诫、启发等功能却是值得研究的常數。卡尔维诺在50年代收集并翻译意大利民间故事,辑成《意大利童话》,与鲁迅的《古小说钩沉》一样,这项出于爱好的工作为无数文学研究提供了材料与条件。鲁迅与卡尔维诺的文学创作亦显然受到了这些古代故事中叙事与观念的启发。鲁迅将古小说的辑录看做是周代采诗官的功课,采诗官为帝王采诗以观民风,鲁迅采古小说则是为观古人故事,知今人得失。

研究者普遍认为《古小说钩沉》中的校勘与辑佚极臻极善,几乎无可挑剔。但在鲁迅生前,《古小说钩沉》只是一项全凭爱好不计名利的独立研究。周作人在《关于鲁迅》中写道“这是求学问弄艺术的最高的态度”。

从在绍兴、杭州抄书的鲁迅,到齐治源与“齐谐记”的重逢,《古小说钩沉》见证几重人间离合。初始均衡被破坏、被接受、被修复达到新的均衡,这是古今小说所共有的叙事结构。也正如鲁迅一生在铁屋外呐喊,希望唤醒那些装睡的人们创造一个新的人间。

(编辑/刘星辰)

猜你喜欢

周作人手稿人间
作家手稿
春暖人间
作家手稿
乾荣子对周作人创作之影响考察
人间第一情
丢失的手稿
周作人之死
手稿
周作人住在后面
周作人、鲁迅与李慈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