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邦才运用复方治中汤经验介绍

2016-02-21王丽娜指导老师王邦才

新中医 2016年12期
关键词:青皮干姜胃脘

王丽娜 指导老师:王邦才

1.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 杭州 310053;2.宁波市中医院,浙江 宁波 315010

王邦才运用复方治中汤经验介绍

王丽娜1指导老师:王邦才2

1.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 杭州 310053;2.宁波市中医院,浙江 宁波 315010

脾胃虚寒;复方治中汤;经验介绍;王邦才

王邦才教授是宁波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二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浙江省名中医。王教授多年来致力于中医临床,熟读经典,博采众长,善用古方,屡起沉疴。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其运用自拟复方治中汤的经验浅析如下。

1 治中汤探源及古代应用

治中汤是临床常用方剂,具健脾温中散寒、调气和胃之功,是温中类的代表方剂。治中汤的出处不一,药物组成也略有出入,最早出自哪一本书,各家说法不一,清代《退思集类方歌注》记载治中汤出自李东垣,并言李东垣用其治忧思郁结、脾虚气滞、胸腹痞满兼食积者,理中汤加青皮、陈皮各一两,大法理中汤为主,青皮、陈皮破滞疏肝。然李东垣为金元时期著名医学家,早在北宋大观二年,朱肱所著的《类证活人书》就已经记载治中汤治疗脾胃伤冷物,胸膈不快,腹痛气不和,方药组成为人参、炮干姜、白术、炙甘草、陈皮、青皮,上各等分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数沸,热服,寻常入盐点服[1]。其药制为细末,按其形态可归为现在的散剂,和汤剂相比颇有优势和特点,李东垣曾指出“大抵汤者,荡也,去大病用多;散着,散也,去急病用多”,蒲辅周则言“中药煮散,轻舟速行”,意指其用药量小,相比汤剂大包药材而言极为节省,而且对于急症来说,煎煮时间短,起效快。《活人书》中治中汤的服法亦非常讲究,要求热服,究其所治为脾胃伤冷物而致寒证腹痛,故要寒者热之,热服。同时“寻常入盐点服”,《本草拾遗》谓“盐能调和脏腑,消宿物”。《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载其“伤冷腹痛,酒食所伤,酒疸、黄疸,结气痞塞,鹤膝,并用盐汤、盐酒下”,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盐为百病之主,百病无不用之”,并记载“气味咸微辛,寒,无毒”,盐味咸,咸归肾,其可入肾补脾,间接补益,而今多不用之。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收录的治中汤治疗脾胃不和,饮食减少,短气虚羸而复呕逆,霍乱吐泻,胸痹心痛,逆气短气,中满虚痞,膈塞不通;或大病瘥后,胸中有寒,时加咳唾[2],同样要求热服,并要空腹饭前服用。南宋·《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则收录在食呕证治,治疗胀满呕逆等。至明·《仁术便览》记载治中汤功用与前基本相同,药物增加半夏、丁香等,呕吐不已则加藿香。明·《瘴疟指南》又云其可治瘴疾,呕吐心腹满痛,水煎热服,不拘时,并指出瘴疾多呕者,因脾土虚寒,痰气上逆而然也,故以干姜之辛热治寒,人参、白术、甘草之甘温以补脾。同为理中之剂,而陈皮、青皮之辛以散气,气降则痰下而呕止矣[3]。

上述古代各医家所列治中汤,其或治腹痛,或治痞满吐泻,病因多为伤冷后导致的脾胃虚寒,或兼有食积,或兼有肝气郁滞,治中汤起到温中散寒、调气和胃的作用,其剂型有医家提倡用散剂,其服法有提倡加盐服用,同时多要求热服,增加其温中的力量。

2 复方治中汤的组成和功用

王教授自拟的复方治中汤取自《类证活人书》,在治中汤的基础上加味而成,全方由党参、炒白术、干姜、炙甘草、半夏、陈皮、青皮、鸡内金、炒麦芽、薏苡仁、玫瑰花组成。王教授认为脾胃之证,多虚实夹杂,脾胃虚寒,温运乏力,寒湿内生,食滞不化,是以病延日久,迁移不愈。复方治中汤则在单纯的治疗脾胃虚寒证上增添了消食和胃、疏调气机的作用。方中党参味甘性平,可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白术甘温而兼苦燥之性,甘温补气,苦燥健脾,为补气健脾之要药,脾为湿土,虚则易生湿浊,故用之健脾燥湿,合党参而复运化;干姜辛热,专顾中焦,温中回阳,祛在里之寒邪,对于干姜的用量,轻则6 g,重则10 g,主要根据病情,随虚寒程度而定;半夏味辛性温,可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陈皮可理气健脾,燥湿化痰;青皮入肝胆胃经,疏肝破气,消积化滞;鸡内金、炒麦芽均可消食健胃;薏苡仁利湿健脾;玫瑰花行气解郁,活血止痛;炙甘草可缓急止痛,调和诸药而兼补脾和中。王教授的复方治中汤很好的体现了“六腑以通为用”“胃气以降为顺”的特点,同时方中除用温阳之品外,并用半夏等降胃之品,充分体现了叶氏“通补为宜,守补为谬”,鸡内金、炒麦芽等开涤中焦之呆滞食物,是为通也,降也。加用玫瑰花则反映出治胃佐以疏肝柔肝,制其胜也,“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肝木肆横,胃土必伤,土木互济,则肝疏有章,胃降有节,故其治肝可以安胃[4]。

诸药合用,温中健脾、消食和胃、疏调气机,对脾胃虚寒、气机不调、痰湿内积之脾胃疾病,治之较单纯用理中类效果明显。脾胃之疾,纯虚纯实者少,每多虚实互见,寒热错杂,故临床以动以运为主,调升降,和气机,建中宫,健脾运,以通为用,呆补壅塞非其所宜,苦寒峻泻亦当慎用。正如叶天士所云“胃虚益气而用人参,非半夏之辛,茯苓之淡,非通剂矣。”复方治中汤处方简洁,择药精确,方中气味于理吻合,药物刚柔相济,佐使合宜。复方治中汤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其主要适应症为胃痛、痞满不适、喜温喜按、形寒怕冷、饮食减少且喜进热食、食后易腹胀、口淡不渴等属脾胃虚寒、气机不和者。其实际运用,有全方用之,有加减用之,当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若大便稀溏,次数增多者,去青皮、玫瑰花,加木香、黄连;胃脘疼痛者,加炒白芍、甘松;泛酸多者,去青皮、鸡内金,加煅瓦楞子、海螵蛸;大便隐血阳性者,去青皮、玫瑰花,加白及、槐花。

3 病案举例

例1:王某,女,71岁,2015年12月8日初诊。反复胃脘胀满不舒10年余。患者素体较弱,10年前即感到胃脘部胀满不适,食冷加重,食热减轻,喜温喜按。2015年10月12日胃镜示:浅表性胃炎,幽门螺旋杆菌(Hp):(+),曾服用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促胃动力药及中药治疗均未见明显效果,症状反复。现症见患者形体偏瘦,胃脘胀满,食少纳呆,神疲易倦,近来常流清水鼻涕,大便稀薄,每天3~4次,小便清长,夜尿增多,夜寐不安,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西医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中医诊断:痞满(脾胃虚寒,胃阳不足证)。治宜温中健脾,通补胃阳,予复方治中汤加减,处方:干姜、木香、防风各10 g,党参、炒扁豆、炒麦芽各20 g,炒白术、茯苓各15 g,炙甘草3 g,陈皮6 g。7剂,每天1剂,水煎服。

2016年1月5日二诊:服上方后,患者胃脘胀满不适感明显减轻,纳谷增加,食后胀闷亦减,无流清水鼻涕等症,大便次数减少至每天1次,成形,小便正常,夜寐尚安。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效不更方,拟以原方加减,上方加山药30 g。7剂,每天1剂,水煎服。

2016年1月12日三诊:药后患者乏力好转,精神尚佳,胃脘偶有胀感,大便每天2次,不成形,余症均减轻,舌淡红苔薄白,脉细。拟以原法加减,一诊方加芡实30 g,黄连6 g。7剂,每天1剂,水煎服。

上方继服2周后余症均安。

按:东垣云:行年五十以上,降气多而升气少。降者阴也,升者阳也。患者年过古稀,自然降气多升气少,阴多阳少。阴阳失和,气机失调,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常,胃不降浊则胀满,故反复胃脘胀满不舒。《灵枢·口问》曾言“邪之所在,皆为不足……中气不足,溲便为之变”,故脾之阳气不足无以升清而腹泻。胃脘胀满长达10年之久,脾不生精,后天失养,阳气已少,胃阳不足,故食冷则重,食热则轻。而今其脾胃失调,胃阳不足,化生营卫之气不足,营卫不和,卫外不固,寒温不适,易受邪侵,故近来常流清鼻涕。病机总属胃阳不足、气机不调、升降逆乱。故治宜温中散寒、健脾和胃、健运中焦,以复方治中汤加减。方中重用干姜温运中焦,以散寒邪;党参补气健脾,协助干姜以振奋脾阳;白术健脾燥湿,以促进脾阳健运;炙甘草调和诸药,而兼补脾和中;陈皮、木香、扁豆,调理肠胃气机,增其燥湿健脾之功;防风,取其生发阳气,风能胜湿之意,升清止泻;茯苓健脾利湿;炒麦芽消食和胃,诸药合用,使中焦重振,脾胃健运,升清降浊机能得以恢复,则痞满腹泻可愈。

例2:张某,女,51岁,2015年12月16日初诊。胃脘隐痛反复发作2年余。患者近年来反复胃脘部隐痛,胀满不适,多于饥饿、受凉后加重,喜温喜按,得热痛减,泛酸,纳谷不香,曾多次求医,服用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剂及中医治疗,病情反复不已。既往有过敏性鼻炎和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病史。现症见胃脘隐痛,喜温喜按,胃纳欠佳,形体消瘦,面色少华,神疲乏力,形寒怕冷,手足冰凉,多思善虑,夜寐不安,大便正常,小便尚可,舌淡苔白脉细。查体:腹平软,剑突下有压痛,无反跳痛。胃镜检查示:浅表性胃炎伴糜烂,HP(-)。西医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伴糜烂。中医诊断:胃痛(脾胃虚寒,脾运不健,升降失司证)。治宜温中散寒,健脾和胃,予复方治中汤加减,处方:党参、薏苡仁各20 g,炒白术、炒麦芽、炒谷芽、制半夏各15 g,防风、鸡内金、陈皮各10 g,炙甘草、干姜、玫瑰花各6 g。7剂,每天1剂,水煎服。

12月23日二诊:服上方后,患者自诉胃痛减轻,精神好转,口淡乏味,大便偏干,夹少许鲜血,舌红苔黄腻,脉弦细。拟以原方加减,上方去陈皮、玫瑰花,加槐花20 g。7剂,每天1剂,水煎服。

2016年1月16日三诊:药后,胃痛未作,手足冰凉等好转,夜寐尚可,二便正常,但感口干,口淡乏味,舌红苔薄黄,脉细。拟以原方加减。处方:党参、薏苡仁、扁豆、炒白芍各20 g,炒白术、炒麦芽、炒谷芽、制半夏各15 g,防风、鸡内金、木香、淡竹茹各10 g,炙甘草6 g。7剂,每天1剂,水煎服。

按:观其脉证,可知患者素体脾胃虚寒,故其胃脘部隐痛多于饥饿、受凉后加重,得热痛减。脾胃升降失常,气机失调,则胃脘部感到胀满不适。胃阳不足,胃腑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故胃部常伴隐痛,痛为虚寒,故喜温喜按。脾胃运化失调,卫阳之气生化不足,营卫失和,鼻为肺之窍,皮毛为肺之所主,卫外不固,则邪易侵皮毛犯肺,而致打喷嚏、流鼻涕、鼻塞、鼻痒等过敏性鼻炎症状。脾为土,肺为金,土生金,金为土之子,土虚子亦虚,此为母病及子。其病机总属中焦虚寒,胃阳不足,脾胃升降失司。可选复方治中汤加减,同时以干姜温补中阳散寒,党参、白术补中气健脾,陈皮、薏苡仁健脾化湿,鸡内金、炒谷芽、炒麦芽消食和胃,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加制半夏降逆和胃,玫瑰花疏肝理气、活血止痛,炙甘草则调和诸药,众药合用则胃阳可补,气机调和,胀满可消,胃痛可止。

[1]朱肱.类证活人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67.

[2]陈承.太平惠民和剂局方[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4.

[3]郑灵渚.瘴疟指南[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42.

[4]石磊.《临证指南医案》胃脘痛治法特点探讨[J].中医学报,2010,25(1):167-168.

(责任编辑:冯天保,郑锋玲)

R249

A

0256-7415(2016)12-0147-03

10.13457/j.cnki.jncm.2016.12.062

2016-06-18

王丽娜(1991-),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肝胆脾胃。

王邦才,E-mail:wbcnb@163.com。

猜你喜欢

青皮干姜胃脘
直播销售 青皮她园火龙果供不应求
《新方八阵·热阵》中干姜应用特色探析
胃脘痛应该怎么贴敷?
UPLC-TQD-MS法探讨关木通配伍干姜减毒存效机制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年少不信邪
5种大孔树脂纯化鲜核桃青皮汁多酚工艺的比较
傣医林艳芳老师临床诊治胃脘痛经验
年少不信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