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猪繁殖力的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
2016-02-21谷国英
谷国英
(山东省平阴县畜牧兽医局,山东平阴 250400)
公猪繁殖力的影响因素及改善措施
谷国英
(山东省平阴县畜牧兽医局,山东平阴250400)
公猪;繁殖力;影响因素;提高措施
根据多年的生猪饲养工作经验可以看出:实现公猪繁殖力的提高,仅仅重精液的生成是不够的,还应该注意提高生猪的生精能力。目前,大多对公猪繁殖力的影响因素都是负面的,很多饲养者没有掌握专业的技术,不能通过专业娴熟的技术提高公猪的精液品质,也不能掌握经济有效的检测方法来检测精液品质。所以,本文介绍一些影响公猪繁殖力的因素、提高繁殖力的技术措施和精液品质评定的方法,供参考。
1 温度对公猪繁殖力的影响
环境温度会对公猪精液产生持久的影响,影响公猪精子生成的临界温度和时间是30℃和72h。如果公猪在33~37℃的高温环境下持续生活1~4周,其繁殖力将受到严重影响。表现为精子畸形率高、数量少、受精力低。很多临床生产试验也证明公猪对长期的高温比较敏感。精子的生成时间为45d,高温的影响需等6周后体现,如果高温环境与公猪首次射出不正常精子的间隔越长,射出不正常精子的持续时间越长。
2 公猪第一次采精或者配种年龄对繁殖力的影响
实际生产过程中,许多错误的观念认为公猪适用的年龄较早,越会降低其利用年限,但目前对这种假设的理论基础并不十分明确。这种假设的产生可能与首次配种的年龄与窝产仔数相关联。在生产中,大多认为后备母猪配种年龄如果小于初配适龄,则分娩率和窝产仔数都会比正常值偏低一些。但是,目前并没有关于公猪首次采精年龄和精子生成关系的研究报道。正常公猪一般是每4~7d产生一批新的精子,然后需要5~6周转变为成熟的精子,成熟的精子会贮存在附睾尾,一直到射出或者被吸收。通常,年龄小的公猪体内精子贮存量确实比年龄大的公猪多,如果将公猪初次采精的年龄提前30d,就可以增加5批成熟的精子,但是如果公猪的初次采精时间比较早,会导致最初每次射精的精子量比较少;如果始终采用比较恒定的采精频率,会使精子的成熟和排出处于相对平衡的状态,也会使公猪保持每次射精的精子数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下。
3 采精方式的影响
采精频率在成年公猪的管理中是比较重要的。无论对公猪采取自然交配还是人工授精,都必须考虑生理特性和经济因素。有报道指出:公猪每2周采精3次或者4~5d采精1次的频率,得到的精子产量是最高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公猪都适用这种采精频率,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但生产中应该清楚,获得较高的精子数量,应该尽量充分发挥精子贮存和释放的潜力,不能单纯的直接通过测定精子每天生产的速率来决定。大多数公猪都有给定的采精和配种频率,如果习惯了这种频率,再想通过增加采精频率提高精子量就不太可能了。在一段时间内每天产生的精子量一般都是恒定的,通过调节附睾释放精子的量来适应采精频率的改变。实际生产中,大多的饲养场确定采精或使用频率都是通过对公猪每天或每周的配种任务进行的。如果单纯的将发情母猪的数量提高,或者由于某种原因导致公猪每次的射精精子总数降低,多数会通过增加公猪采精或利用频率对此种情况进行补偿。这种情况在基层的部分公猪站比较常见,据现今所知的具体情况可以推断,如果长时间的不断更换采精的频率,对最大限度的获得精子产量并不是很有利,应该加以注意。
4 公猪精液的处理
临床生产中,技术员主要用电子天平称量公猪的具体采精量,实际比例通常是每克1mL,减少精液在稀释前为测定其体积而转换盛放容器,否则转换容器可能会导致精子死亡。实际生产中,技术人员常采用精子密度仪对于公猪的精液进行测定。精子畸形率测定以相差显微镜不需染色即可计算。据报道,通常公猪的精液应该适当的保存在16~19℃的环境中,但是17℃的环境条件是大多饲养场采取的适宜温度。通过相关资料可以知道,如果将精液保存在低于15℃的环境中,就会在很大的程度上伤害精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公猪的精子对低温非常敏感;如果将精液保存在高于20℃的环境中,精子就会处于较高速度的运动状态,导致消耗过多的能量,从而产生过早衰的情况。精液比较适宜的的保存时间是3d,最长也不要超过9d,同时要根据精液的不同稀释成分,从而确定精液具体的保存时间。总之,饲养者及相关的技术人员在生产中应多加注意,安排正确的方式对精液进行处理,确保精液的品质。
10.3969/J.ISSN.1671-6027.2016.1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