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牛副丝虫病的防治

2016-02-21翟雪松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16年11期
关键词:牛体长约体表

翟雪松

(河北省廊坊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北廊坊 065000)

浅谈牛副丝虫病的防治

翟雪松

(河北省廊坊市动物卫生监督所,河北廊坊065000)

牛副丝虫病是由牛副丝虫引起的一种皮肤寄生虫病。本病的特点是夏季在牛的皮下形成结节,结节多于短时间内出现,并迅速破裂出血而自愈。这种出血现象好似夏季淌出的汗水,故本病也有血汗症之称。本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我国山东、江苏、湖南、湖北、四川、福建和广西等省和自治区均有发病的报道。

1 病原特征

本病的病原体为丝虫科的牛副丝虫。牛副丝虫为丝状白色线虫,其雄虫长约2~3cm,尾部短,尾端钝圆,交合刺不等长。雌虫长4~5cm,尾端钝圆,阴门开口于距头端70μm处,子宫内常见含幼虫的虫卵,肛门靠近尾端。虫体表面布满横纹,前部体表的横纹转化为角质嵴,只在最后形成2列小的圆形结节。牛副丝虫的虫卵含有幼虫,长约45~55μm,宽约23~33μm,孵出的幼虫长约215~230μm,最大宽度10μm。

2 生活简史

本虫的生活史目前尚未完全搞清。一般认为,寄生于皮下和肌间结缔组织的雌虫,从寄生部位移行到皮下的过程中,常破坏小血管,从而形成出血性小结。当结节出现后,成虫以其头部破坏结节,并常在结节的顶端形成一个小孔,随之产卵,后者可随血液流至牛体的被毛上。在外界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卵迅速孵化成幼虫。此幼虫长约220~250μm,宽10~15μm,无感染性。此后的发育需以蝇类为中间宿主。当蝇虫在牛体表叮咬吸血时,常可将附着于被毛上的幼虫食入体内。实验证明,在中间宿主体内,当气温为20~35℃、相对湿度为11%~70%时,约经10~15d,无感染性的幼虫在蝇体内发育为有感染性幼虫,后者随着蝇虫对牛体的叮咬而感染牛。

3 流行特点

本病的主要传染来源是病牛和带虫牛,传播的主要媒介是蝇类,多发生于4岁以上的成年牛,犊牛很少见有此病。由于本病的传播者是蝇类,故本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一般自每年的4月份开始,7~8月份达高潮,以后渐减,冬季消失。

4 临床症状

牛副丝虫多在牛体的背部、肋腹部,有时在颈部、肩部和腰部形成直径约为6~20mm的半圆形结节。结节常突然出现,周围肿胀,质地较软。结节是由于小血管破裂,流出的血液在皮下聚积所形成的。数小时后,雌虫在结节顶部形成一个小的孔道并产卵,卵随结节中血液自小孔流出,结节随之消失。血液沿被毛淌流,形成一条凝结的血污。此种情况可反复出现多次。如果寄生虫的数目较多,可在牛的体表同时形成许多出血性结节,并有多条凝结的血污。有时切开结节,从中可检出虫体。在少数情况下,虫体在结节内死亡,因结节感染而化脓,并由此进一步发展为皮下脓肿和皮肤坏死。

在温暖的季节,这种结节发生一个阶段以后,可间隔3~4周,又再次出现,直到天气变冷时为止。

5 诊断要点

根据结节发生的季节性,突然出现的出血性结节和体表有凝结的血污,一般即可初步诊断,但确诊常需检出虫卵和幼虫。

方法是:在病牛的体表触摸到较大的出血性结节后,用针刺破后挤压,将压出的血液滴在载玻片上,加蒸馏水溶血后,在显微镜下寻找幼虫或虫卵。如在镜下检查到虫卵或孵出的幼虫,即可确诊。

本病的诊断应注意与牛皮蝇蚴所形成的结节相区别,后者的结节在皮下的持续时间甚久,一般不流血,常可从结节的小孔内挤出牛皮蝇蚴。

6 治疗方法

治疗本病的常用方法是:用1%酒石酸锑钾溶液100mL,一次性静脉注射。

注意:奶牛对本药较为敏感,用药量过大时可引起中毒而致死。6%硫代苹果酸锂锑溶液30mL,肌肉注射,间隔48h重复一次,共注射5次为1疗程。锑波芬钾,皮下注射50mL,4d后重复注射,连用3次为1疗程。

7 预防措施

预防本病的着重点在于防避吸血蝇类昆虫和蝇类活动最频繁的季节,也是最易感染皮肤寄生虫季节。因此,必须搞好环境卫生,注意牛舍的通风和保持干燥,并注意消灭蝇虫。环境和牛体的驱蝇和灭蝇可用5%滴滴涕等进行喷洒消毒。

10.3969/J.ISSN.1671-6027.2016.11.054

猜你喜欢

牛体长约体表
降低体表孢子含量对僵蚕总灰分的影响
求解空间几何体表面积问题的方法剖析
立秋后养牛三注意
牛咳嗽病症的中兽医诊疗分析
牛主要寄生虫病的防治对策
边走边看
树枝变虫虫
厘米和米的争吵
秋季养牛三注意
磁共振病灶体表定位贴及临床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