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野鸟禽流感监测分析
2016-02-21孙刚李晓刚张俊峰张加勇周浩徐佳王建
孙刚,李晓刚,张俊峰,张加勇,周浩,徐佳,王建*
(1.黑龙江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 150069;2.哈尔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 150056)
黑龙江省野鸟禽流感监测分析
孙刚1,李晓刚1,张俊峰1,张加勇1,周浩2,徐佳,王建2*
(1.黑龙江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69;2.哈尔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150056)
禽流感(Avian Influenza,AI)是由正粘病毒科流感病毒属的A型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 virus,AIV)引起的禽类的一种烈性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2003年全球爆发HPAI疫情,泰国等国家从多种死亡野鸟体内分离到了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2005年4月,我国青海湖近6000只斑头雁等侯鸟发生急性死亡,也分离到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有研究表明,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基因来自于东亚地区野鸟和中国上海、浙江、江苏鸡群的基因重配,野鸟在传播禽流感病毒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黑龙江省是我国重点林区,森林和湿地资源丰富,其中湿地是迁徙候鸟最主要的栖息类型之一,黑龙江流域内的湿地为候鸟的迁徙和繁殖提供了大量栖息地,是重要的候鸟繁殖地和迁徙中转站。黑龙江省繁衍栖息鸟类种类繁多,全省分布有鸟类400余种,其中,迁徙的候鸟种类近350种,主要分布在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每年春秋季节经我省迁徙的鸟类数量达2000多万只,仅兴凯湖每年春季迁徙的候鸟就达200多万只。候鸟迁徙路线经过黑龙江省主要有两条:一条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及黄河流域越冬的候鸟,沿渤海海岸经辽宁省、吉林省进入我省松嫩平原,然后飞越大、小兴安岭到俄罗斯境内繁殖,部分鸟类留在松嫩平原繁殖。在东南亚国家越冬迁徙的候鸟一般经东海、黄海、渤海海岸飞到我省繁殖。另一条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及黄河流域越冬的候鸟,沿渤海海岸向北经过图们江流域进入我省的三江平原到俄罗斯境内繁殖,部分鸟类留在三江平原繁殖。有部分在日本南部和韩国越冬的候鸟,经朝鲜半岛进入三江平原,然后飞到俄罗斯境内繁殖,部分鸟类留在三江平原繁殖。鉴于对野生鸟类目前尚缺乏有效的禽流感免疫与监控措施,我们于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对野鸟进行了禽流感流行病学监测,以期进一步了解野鸟带毒情况及在禽流感传播中的作用,为防控禽流感提供技术数据。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禽流感病毒血凝抑制(HI)试验诊断试剂盒,购自哈尔滨维科生物技术开发公司。
1.1.2荧光定量RT-PCR试剂盒,购自北京世纪元亨动物防疫技术有限公司。
1.2方法
1.2.1样品的采集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周边、扎龙、兴凯湖、七星河、三环泡、明水等自然保护区和哈尔滨北方森林动物园等野鸟栖息地,通过林业部门采集野鸟血样和喉肛棉拭样品。
1.2.2血凝(HA)和血凝抑制试验HI试验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1.2.3荧光RT-PCR操作程序荧光RT-PCR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
2 结果
2.1不同亚型AIV抗体(H1/H3/H5/H7/H9)HI检测结果显示,在受检的856份血清中共检出不同亚型AIV阳性抗体66份,阳性率为7.71%,其中,H1阳性数3份,阳性率为0.35%;H3阳性数5份,阳性率为0.58%;H5阳性数17份,阳性率为1.99%;检出H9阳性数41份,阳性率为4.79%;未检出H7阳性抗体。
2.2肛拭样品AIV病毒的检测和分离结果采用荧光RT-PCR试验对野鸟的喉肛棉拭样品进行H5亚型AIV的病原学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3 讨论
3.1对黑龙江省856只野鸟血样和喉肛棉拭样品分别进行了HI和荧光定量RT-PCR检测,结果HI检出H5亚型禽流感抗体阳性17份,荧光定量RT-PCR均为阴性。根据新疆畜牧科学院兽医研究所研究数据,近年来野鸟感染禽流感的范围不断扩大,野生鸟类携带的禽流感病毒很可能通过河流感染家禽。而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疫病研究组组长何宏轩在2013年4月11日清华科技园内举行的公益讲座上谈到禽流感与野生候鸟的关系时表示,从以往经验看,禽流感感染人都需要一个中间宿主,所以人直接从野鸟处感染H7N9病毒是很困难的。因此,本次病原学检测结果为阴性,也提示应重新审视和科学评价野生鸟类在AI流行病学和传播途径中承担的角色。
3.2鉴于野鸟传播禽流感的风险,建议进一步完善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管理机制,做好应对疫情发生和流行的各项准备工作。(1)进一步加大免疫工作力度,对所有水禽和散养禽开展集中免疫,建立免疫隔离带,提高家禽抵抗禽流感病毒侵袭能力。(2)加强监测预警,采取重点监控、提高监测、加强巡查的方式,掌握好湿地、公园、市场的禽流感疫情动态;对非疫鸟类尸体,要立即就地消毒、掩埋,并要求做好记录;加强对候鸟迁徙通道、迁徙地和栖息地以及、大型湖泊、水库、湿地、自然保护区、发生过疫情地区的监测,做好风险评估工作。(3)加强部门联防联控。特别农业、林业、卫生等部门要建立防控禽流感联合实行例会制度,进一步完善疫情通报制度,在禽流感等重大人畜共患病确诊后,24h之内互相通报疫情;共同开展疫情监测,共享专家资源,加强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与卫生部流感实验室之间的合作研究。四是积极开展禽流感防控国际合作,会同卫生部与FAO、WHO建立了四方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向有关国际组织通报我国禽流感防控政策及疫情状况;积极参加有关国际和区域禽流感防控会议;对越南、泰国、朝鲜、蒙古、印尼等国家开展禽流感防控技术和物资援助。
10.3969/J.ISSN.1671-6027.2016.11.008
孙刚(1967~),甘肃省武威市人,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动物疫病防控技术研究。
★王建(1961~),本科,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疾病预防与控制工作。
哈尔滨市科学技术局企业研发引导类(攻关)项目,哈尔滨市人感染禽流感风险评估与预警体系技术研究,项目编号:2014AB3AS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