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病毒病的诊断与防疫
2016-02-21于云东
于云东
(山东省莱州市畜牧兽医站,山东烟台 261400)
畜禽病毒病的诊断与防疫
于云东
(山东省莱州市畜牧兽医站,山东烟台261400)
畜禽;病毒病;诊断方法;防疫措施
病毒是导致病毒病出现的根本原因,从目前尚没有特效药物治疗,只能靠免疫接种来减少疫病发生的风险和危害。本文将介绍病毒性疾病的诊断方式有效的预防措施,以期促进我国畜牧业的不断发展。
1 畜禽病毒病的诊断方法探讨
对畜禽病毒病的诊断方式通常情况下包括常规实验诊断、临床诊断、分子生物学诊断等几个方面。
1.1临床诊断临床诊断主要是按照病毒的临床症状进行初步的诊断,主要有以下特征,(1)具有免疫性,一旦动物感染病毒,不管病毒属于显性感染还是隐性感染,能产生对病毒的特异性保护的免疫,具体的免疫状态会因为畜禽实际状况的不同而有所区别;(2)病毒病具有流行性、周期性、季节性以及地方性;(3)传染性。作为病毒病来说,其传染的时间通常相对都比较固定,机体的抵抗力以及病原体的致病力是决定传染性大小的根本;(4)每一种病毒性疾病都有各自的病原体病毒;(5)临床症状的规律性。病毒性疾病的临床症状通常都是相当规律的,从发病到恢复,表现出来的症状都有一定的顺序,一般情况下可以分为潜伏期、前驱期、临床症状表现期以及恢复期,病状表现为发热、全身扩散以及出血;(6)抗菌药物治疗无效。原因是抗菌类药物对细菌性疾病有效,对病毒病没有作用。
1.2常规实验诊断利用实验对病毒性疾病进行诊断,其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动物病灶的检查,从而确定导致其发生感染的病原体。通常情况下,对病原体的实验诊断,首先要对其进行分离。然后进行鉴定,其次还需要对其的免疫以及血清进行检查,检查免疫及血清的方式主要有薄层免疫测定法、中和试验、包被红细胞固相凝集试验、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胶体金免疫检测技术、红细胞吸附和红细胞吸附抑制试验、免疫酶技术、补体结合试验、放射免疫测定技术、凝集试验、单扩容血试验免疫荧光技术、免疫黏附血凝试验、对流免疫电泳以及琼脂扩散试验。
1.3分子生物学诊断对畜禽病毒病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主要有病毒基因克隆与鉴定、核酸杂交检测技术、PCR扩增技术、病毒核酸序列的测定、病毒基因探针标记,以及病毒病因在组的寡核苷酸指纹图和限制性内切酶图谱。
2 构建积极的兽医防疫体系
首先在进行前期防疫的工作中,应该对疫情的分布情况进行深入的调查,这样才能明确疫情的发展状态。然后就要对畜禽市场强化检疫,加强屠宰检疫,禽畜的生活环境要保证清洁、卫生,并且定期对其进行灭鼠、杀菌、消毒;在实际的饲养过程中,同样需要保证环境卫生,这样才能使机体的免疫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定期对机体畜禽进行相关病毒的接种,在实际的额免疫工作中要完全按照相应的程序进行,以保证接种的效果;完善制度法规,这样才能有效的防止病毒的入侵。如果已经发生疫情,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对已经病死的动物进行正确的处理;隔离已经患病的动物,并且进行严格的封锁和消毒;对已经发现的疾病畜禽,应该及时的进行诊断,并且如实的对相关的疫情进行汇报,及时的查清病源,以便采取有效的措施;在日常饲养中使用疫苗以及免疫血清进行紧急接种,强化日常饲养,采用特异性抗病毒药物对已经发病的畜禽进行治疗。
3 积极掌握流行病最新趋势
在未来的研究对这种疾病的研究中,应该进一步的明确这种疾病的发病机理以及特点,然后针对性的研发能够对其进行有效预防的疫苗,并且对疫苗的程序也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在实际的预防和疫苗注射中,应该严格按照相应的程序进行,以便实现对这种疾病的有效控制。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畜牧业已经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们对其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作为对其发展影响相当严重的病毒性疾病来说,如果不能对其实现有效的预防和治疗,畜牧产品的品质就没有办法得到保证,畜牧业的经济效益也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这样就会影响我国畜牧业未来的发展,因此,未来在畜牧业的发展中,必须不断的对这一病毒进行研究,这样才能保证畜牧业产品的质量,推动畜牧业经济效益的不断提升。
10.3969/J.ISSN.1671-6027.2016.11.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