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瘤胃积沙的诊治
2016-02-21卢启明
卢启明
(黑龙江省林口县畜牧兽医局,黑龙江 林口 l57699)
奶牛瘤胃积沙的诊治
卢启明
(黑龙江省林口县畜牧兽医局,黑龙江 林口 l57699)
瘤胃积沙是由牛采食大量泥沙沉积在瘤胃中不能排出的一种消化障碍性疾病。临床以食欲减少或废绝、排出黑色软类、粪便中含有沙粒为主要特征。
1 病因分析
1.1 草料中混有细沙
在风沙大的地区或沙质土牧场放牧,因牧草上容易带有一定量的沙子,特别是在牧草的叶柄部分更容易存有细沙;雨后牧草上沾沙较多以及牧草根部所附带的沙土等;尤其在早春的牧草返青的时候放牧,或草料不洁都容易随采食将沙带进胃肠中;长期饮用混有泥沙的渠水、河水、涝地水,或经常在积有细沙的水流端急的浅溪、浅滩处饮水,很容易随水带入泥沙积于胃肠而致病。
1.2 奶牛缺乏VD或缺乏盐引起牛吃沙
奶牛尤其喜欢吃卧床上的新沙。犊牛发生VD缺乏症时,此种原因较多见。会出现吃卧床垫料上的沙、土、异物的异嗜现象。进入胃肠道内的沙,一部分因重力作用沉积于胃肠。根据食入量的不同,有的可于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细沙而发病;有的则经数月或者多年才发病。进入胃肠的沙,积于瘤胃底部,也有的沉积在真胃底部和十二指肠。随着胃内积沙的增多,瘤胃蠕动和分泌机能随之减弱。当瘤胃积沙达到一定量时,积沙压迫胃壁,引起瘤胃蠕动减弱,发生前胃弛缓。奶牛采食减少,反刍减少,消瘦,泌乳牛产奶量降低。犊牛吃沙后腹泻、被毛粗乱,生长发育缓慢。
2 临床症状
病牛精神沉郁,食欲减少,反刍减少,鼻镜时干时湿,口腔发干,神情不安,目光凝视,左侧与右侧腹部下沉,牛的排粪动作延长,但是一般不见有粪便排出,偶尔排出一些黑色软粪,水洗粪内含有沙子,不断发出微弱的呻吟声。触诊腹部,躲闪不安,瘤胃下部坚硬。听诊瘤胃蠕动音减缓且次数减少,后期消失,肠音初期增强后期消失。体温、脉搏、呼吸正常。奶量减少或停奶,卧地不起。排便量少,用药后排便量增加,并含有大量沙子。若为30~70日龄的有异嗜现象的犊牛,可观察到犊牛舔食卧床上的垫料,如沙子、稻壳、锯末等,异物进入瘤胃后在瘤胃的不断蠕动下,逐渐积聚成团,引起瘤胃阻塞,影响犊牛的采食和消化吸收。
3 诊断要点
奶牛瘤胃积沙初期诊断比较困难,中后期可直肠检查,掏出直肠内粪便,用手感觉粪内有无沙子,也可用水清洗粪便进行确诊。若为犊牛,可以通过观察是否有啃食泥巴、舔食砖头等异嗜现象。根据上述症状及问诊,并结合牛场卧床垫料及运动场上有无沙子等情况,初步确定病牛有无食入沙子的可能,并用水清洗病牛的粪便,如发现有沙子则可确诊为瘤胃积沙。
4 治疗方法
治疗原则为针对瘤胃积沙现象,首先排空瘤胃内容物,以增加瘤胃蠕动,并适时调节瘤胃内环境,及时补液,同时针对犊牛异嗜现象,进行综合防治。
4.1 泻疗法
硫酸钠500~750g、液体石蜡2000mL,配成4%~6%水溶液分别用胃管投服,上、下午各1次,直到2d后能顺利排出软粪,食欲、反刍有所恢复;这时,减少液体石蜡用量至1000mL,上、下午各用1次,停止使用盐类泻剂,直到2d后食欲好转,粪内不再含沙子。
4.2 增加瘤胃隔动
在瘤胃开始蠕动时,可应用新斯的明促进瘤胃内容物的运转和排除。发病期间坚持牵遛病牛,有利于恢复机体的神经调节机能,促进瘤胃内容物运转,加速积沙的排出。
4.3 VD缺乏的牛,要补充VD
盐缺乏时,可在预混料中加入盐,也可在牛舍内添加盐砖。钙缺乏时,补充钙盐,并注射一些促进钙吸收的药物如VA5~15mL/d或内服鱼肝油20~60mL;贫血和微量元素缺乏时,可内服氯化钴0.005~0.04g、硫酸铜0.07~03g;缺硒时,肌内注射0.1%亚硒酸钠5~8mL;调节中枢神经,可静脉注射安溴50~80mL或盐酸普鲁卡因0.2~0.5g,加入10%葡萄糖中,静脉注射。
4.4 中药疗法
榔片100g,川朴50g,枳实50g,二丑30g,木香30g,三仙各50g,草叩30g,草果30g,大黄25g,芒硝20g,甘草25g。水煎灌服,1次/d。
4.5 严重的瘤胃积沙,可通过瘤胃切开术,进行瘤胃灌洗法取出瘤胃内的积沙。
5 预防措施
在封闭式牛合或无运动场的牛舍,应在预混料中加入食盐,增加预混料中VD的量。具有先天性VD缺乏症的犊牛,奶中应加入VD。互相吸吮而具有“舔癖”的犊牛,应戴上防舔圈;要满足奶牛对各种营养的需要,特别是矿物元素钙、磷、钠、钾的量和比例要适当;定期驱虫,保持圈舍清洁;牛场应常年使用矿物质元素舔砖,以补充牛的矿物质元素。
10.3969/J.ISSN.1671-6027.2016.0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