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羊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治
2016-02-21于书景
于书景
(安徽省砀山县畜牧兽医水产局,安徽 砀山 235300)
山羊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治
于书景
(安徽省砀山县畜牧兽医水产局,安徽 砀山 235300)
山羊;常见虫类疾病;诊断;防治
山羊寄生虫类疾病的发生不仅影响着山羊的生长发育,甚者还会导致羊只的死亡,给养羊带来不同程度的经济损失。本文将对焦虫病、肝片吸虫病、弓形虫病、种山羊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断技术做一介绍。意在为山羊寄生虫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1 山羊焦虫病
1.1 临床症状
病羊精神沉郁,喜卧地,食欲减退或废绝。体温40~42.5℃,稽留热。病羊消瘦,肩前淋巴结肿大如鸽卵,发硬有痛感。可视粘膜苍白。部分羊四肢僵硬,行走困难。急性病例1~2d内死亡。
1.2 病理变化
尸体消瘦,肩前淋巴结明显肿大,肾脏较正常色变浅,呈明显的贫血症状。肠系膜淋巴结、肝门淋巴结肿大。肝、脾也肿大,肝肾表面有点状出血,心冠脂肪呈胶样浸润,腹腔积液。
1.3 实验室诊断
取病羊耳静脉血液涂片、固定,进行姬姆萨染色,在油镜(1600倍)下观察,可见大量的红细胞被破坏,红细胞边缘不整齐,内有圆型、椭圆型、月牙型等虫体,有的一个红细胞内达4个虫体。通过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综合诊断为羊焦虫病。
1.4 防控措施
1.4.1 预防措施搞好饲养环境卫生是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的一个重要的措施,加强卫生消毒工作,消灭越冬硬蜱幼虫,切断寄生虫传播的途径。在羊群刷拭身体时要注意观察是否有蜱存在,发现有蜱虫后要及时进行灭蜱,可通过对羊体喷洒双甲脒或敌百虫进行灭蜱。在引种时要加强检疫工作,不从外地引进羊群,如必须引种时应加强检疫工作,并对新引进的羊进行隔离观察发现染疫羊只要进行及时处置。在该病流行地区要在发病季节前夕进行药物预防,可每隔15d进行一次三氮脒预防注射,量剂按照2mg/kg兑7%水溶液肌注。
1.4.2 药物治疗贝尼尔(三氮脒)按6mg/kg,以注射用水配5%~7%溶液深部肌注,1次/d,连用3次;黄色素按3~ 4mg/kg,以注射用水配成0.5%~1%溶液静注,必要时2~3d后重复用药1次;硫酸喹啉脲按1mg/kg,配成5%溶液皮下注射,必要时24h后重复用药1次。如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高烧现象,可根据实际病情的严重程度合理使用解热药物进行治疗,解热药物可选择在安乃近、巴苦能、复方氨基比林等。如有继发感染应适当使用抗菌素治疗。
2 肝片吸虫病
2.1 临床症状
幼羊、吃奶羊体况偏瘦,体温正常,行走缓慢,吃草量减少。患病的成年羊只出现精神不振,被毛蓬乱,身体出现消瘦和贫血等症状。可视粘膜出现苍白色,眼睑、胸下、下颌、腹下等部分出现水肿,食欲出现减退,有个别病羊出现腹泻,并有黑褐色的粪便排出。病情严重的病羊常呈急性发作,体温升高,精神颓废,可视粘膜出现急剧成为苍白色,触诊肝脏肿大并有痛感,发病羊只死亡迅速。
2.2 病理变化
羊体消瘦,水肿出现部分黄色胶样物,肝有实质萎缩,胆囊肿大,肝表面出现凸起,质地变硬,边缘出现钝圆,胆囊内充满肝片吸虫虫体,胆汁稀薄。胆管内被肝片吸虫虫体充斥,在胆管和胆囊中有扁平状虫体,虫体呈淡红色,其它脏器无病变。
2.3 实验室诊断
用沉淀法取新鲜粪或直肠取羊粪10~20g,放入1L洗粪杯中,捣成糊状,加水拌匀,通过40~60孔铜筛过滤在另一杯中,静置30min,倾去上清液1/2,此后,再加清水静置20min,再倒去上清液加满清水,按此法反复清洗沉淀(每次静置时间为15min)直至上清液清亮为止,取其沉渣于载玻片上镜检,鉴别虫卵,肝片吸虫虫卵呈长卵圆形,金黄色或黄褐色,其它吸虫虫卵为椭圆形,黄棕色、深灰色、黄褐色、黑褐色。
2.4 防控措施
2.4.1 预防措施及时消灭寄生虫类中间宿主是有效防控寄生虫病的重要的措施,如锥实螺是传播肝片吸虫的中间宿主,加大灭螺工作是有效预防肝片吸虫病发生的最重要的措施。对羊群产生的粪便和污染物进行发酵堆肥可有效的杀死虫卵,在日常放牧时要尽量避免去低洼水草地有虫螺的地区割草及放牧。加强羊群的驱虫工作,驱虫工作每年要进行2次,首次驱虫可选择在夏季雨季来临之前,第二也在首次驱虫之后的4~5个月时进行。
2.4.2 药物治疗硝氯酚按300mg/kg·bw为一次口服,可视羊体质和畜龄依次增减,安全高效。硫酸二氯酚(别丁)羊100mg/kg·bw,服药后出现短时间腹泻现象,可自行恢复正常。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给病羊进行补饲,增加营养,加强日常护理和圈舍消毒工作。
3 弓形虫病
3.1 临床症状
初期精神不振,离群或站立不动,采食量精减少,呼吸急促,心跳加快。随着病的发展,出现四肢僵硬,步幅短缩和举步困难,眼分泌物增多,流泪,结膜贫血和黄染,病羊下泻,粪便混有血色粘液,严重者尿液混浊并带有血色。后期动物消瘦、磨牙、呻吟、卧地不起。脉搏微弱,体温下降。
3.2 病理变化
肉眼可见皮下组织水肿或胶样浸润,颈部、背部、臀部、四肢皮下暗红色淤血、出血。腹腔中有大量血水,肺部充血,肝和脾淤血、肿胀,软脑膜下淤血。
3.3 实验室诊断
先将稀释液加于96孔110°V型有机玻璃板中,将待检血清倍比稀释后,每孔加入上述IHA抗原,混匀,置37℃2~3h后观察结果(每板均设标准阴性血清、阳性血清及稀释液对照)。按中国农科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弓形虫IHA抗原检测方法操作细测”进行。
3.4 防控措施
3.4.1 预防措施认真有计划的做好动物卫生检疫防疫工作,强化对弓形虫病的检疫和防治工作,有计划的对患病羊群进行淘汰和患病羊群的隔离治疗工作,对已患病羊群进行规范的治疗并定期进行血清检测,及时检出隐性感染病羊病并进行规范的处理。做好饲养环境的卫生工作,及时清除羊舍内的粪便等污染物,并做堆积发酵处理。经常开展灭鼠活动,并禁止饲养其他动物。
3.4.2 药物治疗磺胺-6-嘧啶配成10%溶液,按60~100mg/kg·bw进行皮下注射。第2天用药量减半,连用3~5d;磺胺嘧啶加甲氧苄胺嘧啶用量为前者70mg/kg·bw,后者14 mg/kg·bw,口服2次/d,连用3~4d;磺胺甲氧吡嗪加甲氧苄胺嘧啶用量为前者30mg/kg·bw,后者10mg/kg·bw,口服1次/d,连用3~4d。
10.3969/J.ISSN.1671-6027.2016.05.056
于书景(1973~),大专,助理兽医师,主要从事动物疫病的防控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