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山头
—地营子一带地区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规律分析

2016-02-21鹿建华王可祥内蒙古地质勘查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1

现代盐化工 2016年2期
关键词:额尔古纳河水泉乌尔

鹿建华,王可祥,张 超(内蒙古地质勘查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1)



黑山头
—地营子一带地区成矿地质条件及成矿规律分析

鹿建华,王可祥,张 超
(内蒙古地质勘查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11)

摘 要:工作区处于大兴安岭山脉北部西坡,属中低山—森林草原沼泽景观区,地势总体东北部高、西南部低,平均海拔800—950m。水系较发育,较大的河流有额尔古纳河、哈乌鲁郭勒河等。区内植被发育,林草丛生,基岩露头较差。

关键词:地质条件;成矿规律;成矿期

1985年内蒙古自治区第一区域地质调查队完成的该区1:20万区调,对区内地层、岩浆岩、构造、矿产进行系统总结,并总结出了该区的控矿构造和成矿规律,是本次工作的最主要参考资料。

1 黑山头—地营子一带地区成矿地质条件

1.1区域地质背景

测区处于兴安地槽褶皱系的额尔古纳兴凯地槽褶皱带内,区域上分布有额尔古纳河大断裂、哈乌尔河大断裂、得而布干大断裂三大断裂,均呈北东向展布,期间北西向断层十分发育,构成了测区内错综复杂的构造格局。

区域地层发育较齐全,分布较广,从下元古界—新生界均有出露。地层的分布明显受区域性北西向、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区域上出露地层有下元古界的青白口系、震旦系;下古生界中下奥陶统、上志留统;上古生界下泥盆统、石炭系;中生界中、上侏罗统及白垩纪下统;新生界更新统和全新统。

区域岩浆活动强烈,侵入活动时期主要为加里东期、华力西期、燕山期;呈现出多阶段、多期次侵入活动特征。华力西构造岩浆旋回侵入岩区域上非常发育,受北东向额尔古纳河大断裂和哈乌尔河大断裂控制,呈北东向展布,多以岩基产出。燕山运动在区域上表现也很强烈,受北东向得而布干大断裂和哈乌尔河大断裂控制,呈北东向展布于两大断裂之间。大规模的断裂活动伴随酸性岩浆喷发、喷溢和侵入活动,是该期构造岩浆旋回的特点。长期频繁的岩浆活动,造成了区内侵入岩分布广,岩石种类齐全的特点。

1.2地层条件

本区前古生代地层区划属北疆—兴安地层大区,额尔古纳地层分区;中新生代地层区划属滨太平洋地层区,大兴安岭—燕山地层分区,博克图—二连浩特地层小区。出露的地层有:青白口系、震旦系、奥陶系、志留系,石灰系,白垩系,第四系。

1.2.1青白口系佳疙瘩组(Qnj)

主要分布于五卡、白斯古郎山、乌乐格吐山等地,面积约64km2,总体呈北东向展布。在地营子及乌兰山北头道沟等地亦有零星出露。岩石组合以一套片岩、浅粒岩、变粒岩、变质砂岩为主,夹中性、中酸性火山岩。

1.2.2震旦系额尔古纳河组(Ze)

主要分布于白斯古郎山东及红水泉子、六卡一带,出露总面积约122km2。自南向北地层走向变化较大,南部白斯古郎山东一带总体呈北北东至北东向,到北部红水泉、六卡一带则转为北西向,根据其岩石组合特征,空间展布等可划分三个岩性段。

1.2.3下奥陶统乌宾敖包组(O1w)

集中分布于测区西北角的台吉沟一带,向北延出区外,总体呈北北西¬¬—北西向展布,出露总面积34km2。

岩石组合为灰黄、灰绿、灰色绢云千枚岩、绢云千枚状板岩、钙质千枚状板岩、含碳千枚状板岩夹变质砾岩、变质细砂岩、变质粉砂岩及灰岩透镜体。岩层以水平层理为主,偶见平行层理及斜层理,且劈理发育。

1.2.4上志留统卧都河组(S3w)

呈近南北向条带状分布于五卡幅的五卡沟南北两侧,出露面积较小,总面积约6km2,厚度大于394m。岩性组合为浅灰、青灰、灰黄、黄绿色变质砾岩、变质细粒石英砂岩、变质细粒、变质粉砂岩、粉砂质板岩、板岩、凝灰质硅质板岩。角度不整合覆于额尔古纳河组之上,东北侧与额尔古纳河呈断层接触。

1.2.5下石炭统红水泉组(C1h)

主要分布于格其鲁堆山、五卡北沟753.5高地、石峰、红水泉子东至乌兰山等地。自南向北地层走向变化较大,南部格其鲁堆山至红水泉子东一带,呈北北东走向,北部红水泉子东至乌兰山呈北北西走向。出露的面积约68km2。

1.2.6白垩系下统梅勒图组(K1m)

主要呈北北东走向分布于格其鲁堆山、乌兰山东沟一带,出露面积约80km2,厚度大于1080m。为一套陆相流纹质火山碎屑岩、流纹岩、英安岩及安山岩、火山碎屑沉积岩组合。该组超覆于震旦系额尔古纳河组(Ze)、奥陶系下统乌宾敖包组(O1w)、石炭系下统红水泉组(C1h)及晚三叠世、中侏罗世二长花岗岩岩体之上。

1.2.7第四系全新统(Qh)

第四系松散沉积物的形成,受地质构造及地貌的控制,主要分布测区的平缓洼处,山间盆地、河床、河漫滩处。测区共划分两种成因类型:冲洪积(Qhpal)、冲积(Qhal)。

冲洪积(Qhpal):主要分布在山间沟谷、盆地及平缓的低洼处,总面积308km2。主要由灰黑色含碎石亚砂粘土组成,厚度不等,一般1—5m,下部砂土颜色由灰黑色变为灰黄色,碎石来源于附近基岩,大小不一,多成棱角状。

冲积(Qhal):分布于哈乌尔河、额尔古纳河的河床及河漫滩中。由砂、砾、卵石组成。

2 成矿规律

2.1矿床(点)空间展布特征

2.1.1区域矿产空间展布特征

工作区位于德尔布干多金属成矿带,目前在该成矿带已发现乌努克吐山铜钼矿、八八一铜矿、八大关铜钼矿、额仁陶勒盖银矿、甲乌拉银铅锌矿、小伊诺盖沟金矿、四五牧场金矿、三河铅锌矿、二道河子铅锌矿、下护林铅锌矿,矿床产出部位均在深大断裂一侧的次级断裂构造中或为构造交汇地段。成矿类型主要为斑岩型和热液型。斑岩型代表矿床有乌努克吐山铜钼矿、八八一铜矿、八大关铜钼矿,成矿母岩为浅成斑岩体。热液型矿床有额仁陶勒盖银矿床、甲乌拉银铅锌矿床、小伊诺盖沟金矿床、四五牧场金矿床、三河铅锌矿、二道河子和下护林铅锌矿床等,热液型矿床成因多与浅成、超浅成的次火山岩体有关。

成矿作用主要是燕山期,矿床成因均与火山—岩浆活动有关。晚侏罗世强烈的大规模火山喷发—喷溢—侵入活动,使得深部岩浆携带大量的含矿热液上侵,在构造有利部位富集成矿。

2.1.2工作区矿(化)点空间展布特征

工作区位于两大区域性深大断裂构造之间,额尔古纳断裂在工作区以西靠近工作区西界通过,哈乌尔断裂经工作区东界。得尔布干深大断裂距工作区东界不足20公里。目前工作区内尚未发现有一定规模的矿床,矿化点现已发现20多处。分布特征主要是以两大断裂一侧分布,形成两个明显的受构造控制成矿的分布区,即额尔古纳河断裂东侧上元古界—下石炭统地层分布区、地营子断裂以东的哈乌尔河西岸中生代花岗岩发育区。

额尔古纳河东岸上元古界—下石炭统地层分布区:在工作区西侧,受额尔古纳河断裂及其次级构造控制,由南至北分布着19号五卡铅锌矿点、20号金铜矿化点、17号金铁矿化点、13号铁矿点、4号金矿化点、3号银铅锌矿点等。出露地层为青白口系佳疙瘩组、震旦系额尔古纳河组,该区内侵入岩非常发育,整体走向与断裂方向一致。推断成矿时期为燕山期。

地营子断裂以东的哈乌尔河西岸中生代花岗岩发育区:位于工作区南西侧,受哈乌尔河断裂以及次级构造影响,由南至北分布着16号金矿化点、14号铅锌矿点、15号铁矿化点、12号金矿化点、11号铁矿点10号铅矿化点、8号金矿化点等,出露地层为石炭系红水泉子组、下白垩纪永胜村火山岩。区内侵入岩十分发育,沿哈乌尔河断裂西侧大面积出露,成矿时期为燕山期。

2.2成矿时间演化规律

矿产分布特征与成矿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同时代成矿具有相应的赋矿地层、岩浆热液活动、地质构造等。本区内生金属矿产成因类型为岩浆热液型、构造裂隙充填型、层控型等,大部分已知金属矿(化)点产于华力西晚期(早二叠世-晚二叠世)构造层中。本区岩浆热液活动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最为活跃,有大规模的火山喷发和中酸性岩浆侵入。已知金属矿(化)点成矿与该期中酸性侵入岩及相关脉岩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认为该区金属矿产的主成矿期应为燕山期。

本区燕山期火山活动强烈,岩浆侵入频繁,为区域上最主要的成矿期。根据大兴安岭热液矿床成矿时代的研究成果,大兴安岭地区在古亚洲洋构造域演化阶段之后,在中生代中、晚期又经历了较为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形成了著名的大兴安岭岩浆火山岩带,本区即位于该岩浆火山岩带的中段南侧。岩浆活动的强烈时期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因此这一时期是本区最主要的内生金属矿化的成矿期。

3 结 论

经过近两年的野外地质矿产调查及室内综合研究,项目组全体成员克服了重重困难,以当代地学与找矿新理论为指导,以《内蒙古额尔古纳市黑山头—地营子一带综合方法找矿项目》设计书、《1∶5万区调总则》、《固体矿产预查暂行规定(DD2000-01)》为依据,以准确反应各类客观地质特征和寻找多金属矿产为原则,对全区开展了综合方法找矿工作。全面完成了项目任务书下达及《设计书》设计的各项任务,取得了丰富的野外实际资料和地质矿产研究成果,使调查区的综合研究水平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Analysis on the Metallogenic Condition and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of the Area of Heitoushan Yidiyingzi

Lu Jianhua,Wang Kexiang,Zhangchao
(Inner Mongolia Geological Prospecting Co., Ltd., Hohhot, 010011,China)

Abstract:The workspace in the greater hinggan mountains in northern, belong to low mountain, forest steppe marsh landscape area, high overall terrain northeast, southwest low, an average elevation of 800-800 m above sea level. Drainage system is development, larger rivers have erguna river, wu lu Guo Le river. Vegetation development in the studied area, grassland, poor bedrock outcrops.

Key words:geological conditions;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mineralization stage

作者简介:鹿建华(1960-),男,山东省肥城人,汉族,河北地质学院地质矿产勘查专业毕业,大学,副高,研究方向:矿产资源勘查。

猜你喜欢

额尔古纳河水泉乌尔
额尔古纳河岸
达乌尔黄鼠的生活习性及防治措施
内蒙古水泉沟铜多金属矿控矿构造特征研究
多种物探方法在内蒙古水泉沟地区找矿效果分析
世界的真相
浅析画面感在舞台中产生的舞台效果
找不到泉水的牛
额尔古纳河谣曲
额尔古纳河
阜新刘家区水泉层煤层气开发研究与实践